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美国白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各龄幼虫的鉴别特征、卵的发育温度、各龄幼虫的耐饥力及蛹重与携卵量关系的观察研究,提出了蛹重与携卵量关系的直线回归模型: Y=-580.07+5704.28x.  相似文献   

2.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重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二星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Butler)是栎类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林地表土层内越冬。幼虫共6龄,其头宽和体长的增长符合Dyar′s规律。雌蛹量与携卵量,产卵量呈线性相关、成虫趋光性强,灯下成虫时辰变化规律:雄蛾为“单峰型”,雌蛾为“双峰型”,成虫期灯诱、幼虫期航空化学防治和烟剂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赤松毛虫下代发生量与上代产卵量及共蛹重密切相关。经调查观测,蛹重与产卵量之间也存在相互关系,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起赤松毛虫雌蛹重与产卵量间回归预测式,并编制赤松毛虫蛹量与产卵量关系数值表,对预测赤松毛虫的发生量、掌握虫情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6.
枣尺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陕西林业》2002,(1):26-26
枣尺蠖,俗称枣步曲,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省黄河沿线和渭北局部枣林区中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 1、挖蛹:早春在成虫开始羽化前,距树干1m周围内,深1~3寸处挖枣尺蠖越冬蛹,集中消灭之。或秋季结合林粮间作,耕土翻蛹,  相似文献   

7.
八角尺蠖(Dilophodes elegans sinica Prout)是广西八角产区的历史性大害虫.在六万林场上万亩八角成林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从1964年至今,八角尺蠖多次成灾,单株虫口数最高达二千头以上,造成八角严重减产。1984年此虫再次大发生。由于此虫对八角林的危害甚大,为了进行防治,对其发生量进行准确预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对此虫雌蛾的携卵量进行  相似文献   

8.
枣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危害枣树的嫩芽、嫩叶及花蕾。轻者因被害而不能正常展叶;重者将幼芽、幼叶吃光,严重影响枣树产量,甚至绝收。所以有效地防治和消灭枣尺蠖是广大枣农的迫切愿望。作者经多年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防治枣尺蠖的方法。1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无翅,体长12~17mm,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具灰色绒毛1丛。雄虫有翅,体长10~15mm,也呈灰褐色,触角羽毛状、棕色。前翅有黑色波状横纹2条,后翅有波状横纹1条,翅内有黑色斑点1个。 卵:椭圆形,初产时淡绿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4—1986年3年时间,对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各虫态历期、各虫态发生期、蛹重—携卵量的关系、幼虫及蛹的自然死亡率、幼虫食叶量、幼虫上(下)树规律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幼虫平均历期346天,上(下)树进度与气温关系密切,赤松毛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还可造成松针死亡或折断,其蛹重—携卵量的关系为y=-54.9+148.3x(r=0.9612,S=±4.9),呈直线紧密相关关系。根据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本文还提出了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松毒蛾雌蛹重与产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在野外调查中,可根据实测的蛹重(或体长)来测报未来的产卵量,从而对松毒蛾的种群动态作出预报,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笔者等从1990年至1991年,分别对省林科所试验林场、独山县国营林场(马尾松飞播林区)、省龙里林场的越冬蛹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雌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雌蛹体长与产卵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色鹿尺蠖Alcis bastelbergeri(Hirschke,1908)是危害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主要害虫,2012年在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作者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笼养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明确了该虫卵、各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室内卵产在笼壁上,室外产在树干、树杈、杂草上,呈不规则散布,产卵量200余粒,卵历期11~15 d;幼虫共5龄,以2龄幼虫越冬;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层中化蛹,暗红色,蛹历期20~24 d;成虫灰褐色,雌蛾平均寿命15 d,林间雌雄比为1∶1.1。  相似文献   

12.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13.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  相似文献   

14.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15.
一、枣尺蠖 1 发生规律 又名枣步曲,俗称顶门吃,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6-10cm深的土层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盛期在4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时幼虫开始孵化,5月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17.
1982—1983年在新晃县调查了油桐尺蠖越冬蛹X(39块样地),卵块(30块样地)及小幼虫(30块样地)的分布型资料,用聚集度指标法及频次分布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少数低密度的蛹样地符合泊松(随机)分布外,其余皆符合聚集分布。根据有蛹(卵块)株率与百株蛹(卵块)量的关系,导出了根据有蛹(卵株率查百株蛹(卵块)数的公式,可在实践中试用。对蛹期防治指标亦作了讨论。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及茶叶的重要害虫。1982—1983年作者在湖南新晃县波洲公社红岩油桐林场及大湾罗公社毛溪大队(两地相距50多公里)研究了1982年越冬蛹,1983年第一代卵、2—3龄幼虫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18.
枣尺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尺蠖SucrajujubaChu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浙江等省 ,以幼虫取食枣树的嫩芽 ,严重时也可将叶、花蕾食光 ,使树木形成光杆 ,造成大枣减产或绝产 ,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 ] 。近 2 0年来的资料显示 ,对枣尺蠖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我国。现将近期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枣尺蠖在分布区内 1年 1代 ,以蛹在寄主树根周围 10cm深处的土层中越冬 (李榜庆[4 ] 所说的以老熟幼虫越冬是不准确的 ) ,蛹在果园内呈聚集分布[5] ,蛹在土层中的分布因深度的不同而不同 ,9~ 10cm土层…  相似文献   

19.
春尺蠖越冬蛹分布及羽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布设临时标准地,调查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越冬蛹在寄主树基0~90cm半径范围内0~50cm深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存活特征及土壤温湿度对春尺蠖羽化进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尺蠖越冬蛹在树基周围0~30cm半径范围,20~30cm深土层中的虫口密度最大,为174头/m2;在10~20cm土层中越冬蛹死亡率最高;春尺蠖越冬蛹羽化速率与土壤平均温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槐尺蛾第4,5代产卵量与蛹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槐尺蛾繁殖量大,发生世代多,利用雌蛹重和蛹期预报发生数量与孵化时间是防治的关键。经测定,雌蛹重和产卵量的相关方程为y=-347.44+589.95x;利用变温经“加权法”算出蛹期发育起点温度C=14.40±0.87℃,有效积温K=179.44±13.01(DD),这种测定方法既简捷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