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正> 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美国在对其进行有性繁殖改良的同时,一直在进行无性繁殖的研究,50年代采用过针叶束育苗,但没有搞上去。进行无性繁殖研究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开展无性系造林,以获得较有性繁殖改良更多的增益。我们采用针叶束育苗,通过多年的试验,1981年获得了成功,1982年营造了第一片湿地松针叶束育苗造林试验林。通过9年来的观测,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造林比实生苗造林好。湿地松种源间无显著差异,个体间差异明显。据此,开展无性繁殖研究和进行无性系造林,是当前和今后营造速生丰产林较理想的营林技术。9年来,我们坚持针叶束繁殖和无性系选育的研究,为实现无性系造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就最早无性系试验林生长状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原产美国东南部,我国自引种栽培以来,表现优良,已进行大面积造林。我们从1981年开始探讨湿地松无性系造林及无性系选育工作。现将试验的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超级苗的针叶束和优良家系优势苗的针叶束。用水培法将针叶束培育成无性系苗木,并对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在苗期测定的基础上,留优去劣,将中选的无性系苗木用作造林试验。1981年培育的无性系苗木,1982年3月造第一块试验林,株行距3×4米,造林按随机区组排列,3株小区,4次重复,以一般实生苗做对照。1982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松类无性繁殖的新途径、新方法,加速推广松类优良无性系,我们在学习湖北荆州地区林科所湿地松叶束育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黑松针叶束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已初步取得成功,生根率19.3%,当年成苗率10%(指生根移栽部分的叶束)这对于黑松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4.
对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去枝、留枝及其在育苗造林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去枝和留枝苗的生根率差别不大,都在88%以上;多枝容器苗地径、苗高、成活率好于去枝,差异极显著。造林后3年调查,留枝苗生长更快,长势更好,胸径、树高及保存率与去枝苗相比差异显著。建议生产上应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留枝苗在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湿地松优良单株,经针叶束繁殖成为无性系,选择较好的无性系,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四重复,采用生产用实生苗作对照,1982年造林,从苗龄算起,经过10年的观测,大多数无性系树高、直径优于对照。各无性系之间的生长量亦存在着差异,研究了各无性系的树高、直径等的遗传力及其绝对效益和相对遗传增益,优良无性系遗传效益较种子园子代测定林效益成倍增长,投入和产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松树对叶束育苗》一书由周心铁高级工程师和杨承桂工程师合著,由方建初教授作序。本书所介绍的松树针叶束育苗技术是作者多年科研的结晶,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在世界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该项技术为松树的无性系选育、开展优良无性系造林、缩短实现造林良种化的进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苍梧县国营白南林场,开展杉木无性系繁殖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年来共繁殖无性苗41.5万株,一年苗平均高44.4厘米,其中一级苗占57.89%(区标15%)、二级苗占20%。该场已实现杉木造林无性苗良种化。去年12月15—18日,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在梧州召开全国杉木无性系林业协作组经验交流会,对白南林场杉木无性系繁殖苗  相似文献   

8.
从1987—1992年,通过对杉木优良种源、一代种子园、速生丰产林.优良类型四种材料采用超级苗选择法、八株大树对比法、表型选择法共选择优质材料229个,引进经初步鉴定的优良无性系64个,合计393个,用这些材料在通山县林科所建立斜干式、伏地埋干式及伐兜移栽促萌式穗圃6.6亩,由此提供穗条扦插育苗已成为繁殖大量优质苗木的有效途径,加速了优质材料的利用,6年来共繁殖优良无性系苗32万株,造林1500亩,1992年开始达到繁殖10万株的规模,同时对建围及苗木繁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松树众多无性系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扩繁推广 ,其优良性状可以完整地传递下来。松树无性繁殖困难 ,这就要引进组培微繁工厂化育苗新技术。目前首先应从长白落叶松、樟子松、日本落叶松、红松和长白松种子园、收集圃以及松树杂种林中 ,选择优良无性系、植株加速繁殖推广工作。从黑松、长白松和樟子松的人工林或天然杂种中选择的优良植株 ,在 5~ 7a生时 ,其树(苗 )高、地径的平均值分别为杂交组合和实生苗总平均值的 12 2 %~ 144 % ,133%~ 145% ;12 3%~ 138%、 135%~ 170 % ,遗传增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试验目的火炬松的种源间和种源内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较湿地松大,进行元性系选育的效果将更为显著。本小试验的目的进行火炬松无性系选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的研究,以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开展无性系选育的前景。二、试验材料与方法将一般实生苗中的超级苗,通过针叶束繁殖成无性系,经过定植培育成两年生苗,于1984年春造林,株行距3×3米,以一般两年生实生苗作对照,采取了株小区3次重复设计。三、试验的初步结果 1986年9年16日,对上述试验林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11.
松类树种扦插繁殖一直是国内外重视的技术难点。由江西农大林学系与武功山林场研配的松树生根剂,两年来通过对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类树种扦插进行处理,从5个配制药品中筛选出PRA—7号松树生根剂,使扦插生根成活率提高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场从198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4种松树的扦插试验,1990年获得成功。1991年进行了重复试验,又获得新的突破,现已投入大田生产。1992年上述4种松树已扦插育苗达13万株,生长良好。根据1990和1991年2年的试验调查表明,这4种松树扦插生根率,扦插苗抽梢率、成苗率都达到85%以上。1年生马尾松、黄山松扦插苗平均高23.2cm,地径0.5cm,比实生苗分别高2.3cm和0.15cm;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扦插苗平均高为25.9cm,地径2.4cm,比实生苗分别高2.4cm和0.1cm。另外,扦插苗比播种的实生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14.
用扦插造林是建立杉木无性系种子园,进行无性系当代鉴定和繁殖、推广优良无性系的方法之一。但杉木老枝扦插生根困难,为此,一九七四年我们进行促进杉木老枝扦插生根的试验,获得初步成效,其中用吲哚丁酸1000~2000PPM浓度的溶液浸泡处理的生根率达65~80%。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刺槐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刺槐是我省阔叶树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用材林、防风固沙林、保持水土林、蜜源林和饲料林的优良树种。我所从1983年开始进行刺槐良种选育工作,经过优树选择、收集、保存、无性系测定等程序评选出9个优良无性系。鉴于材料少、扦插不易生根,无法大面积快速推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繁殖此优良无性系,使刺槐优良无性系在我省迅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是3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优良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材质好的优点,广为群众喜爱。70年代已发展成为我省丘陵荒山造林绿化的好树种。目前种子靠进口,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同时用种子繁殖成本高,发病率高,苗木数量受制约,实生苗后代造林分化也大。为了探索扩大湿地松繁殖指数的新途径,我们从1978年起,进行了土砂床扦插湿地松叶束培育苗木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反  相似文献   

18.
采用7、10、11和16个月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扦插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及5年生时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湿加松的成活和保存率比湿地松略低,但生长量明显大于湿地松,说明湿加松生长优势明显,有较大的推广价值;4种苗龄的湿加松无性系苗造林效果比较,10、11和16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均显著优于7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综合考虑育苗成本和造林效果,认为采用10或11个月苗龄的扦插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年连续对杉木无生育系苗试验的实践,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是成功的。不同的无性系生长差异明显,用于杉木无性系育苗的穗条应是采穗圃的优良无性系的萌条。同时只限使用带顶芽的穗条,这样的穗条生根早、生长快,一般扦插后35~40天即生根抽新芽,且能直立生长,不偏冠。扦插的最佳季节为上年11月至次年3月,成苗率达90%,大部分达I,II级苗,当年扦插当年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20.
楸树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楸树的大面积造林问题,进行了楸树的嫩枝扦插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穗条扦插生根率变幅为91.1%~47.8%,CB02、CB05和CB06这3个无性系扦插生根率高,无性系间的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带一片叶的穗条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不同质量浓度的GGR对穗条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