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2.
鲁德1号冬小麦耐盐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坝4131为母本,运麦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鲁德1号冬小麦,在耕层盐分3-7g/kg的盐碱地上平均每667m^2产178.2kg。在各省试验结果表明,鲁德1号比对照品种德选1号增产17.05%-62.18%。抗逆性强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合理,叶片功能期长,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能力强,降低了植株体内Na^+/K^+比值。可在盐渍土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4.
覆膜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家 《耕作与栽培》1999,(6):49-50,52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对米拉马铃薯进行N,K肥料效应试验研究。借助于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建立了肥料效应方程。最佳施肥量为N8.22kg/667m^2.K2O12.08kg/667m^2,最佳产量为2002.30kg/667m^2,肥料配比N:K2O为1:1.47,肥料增产量530.10kg/667m^2,纯收益424.08元/667m^2,投产比1:3.98。指出在施有P  相似文献   

5.
长效碳铵在阴山丘陵区主要作物小麦和马铃薯上使用,在习惯喷肥量的情况下,比普通碳铵的氮肥利用率提高8.8~9.1个百分点,肥效期比普通碳铵延长一倍左右,有效地弥实了普通碳铵后期脱肥的不足。在等氮量情况下,长效碳铵不仅远远超过普通碳铵的肥效,且与尿素的肥效基本相近,特别施用马铃薯上的肥效及其利用率要高于尿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贵州西部温凉地区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值)的主要因子带宽,小麦,玉米及其窝距进行了研究。结果:(1)表现最佳的模式有二个,一是1.50m带宽+毕麦10号+贵毕303+玉米窝距20.0cm,二是1.50m带宽+贵丰1号+贵毕301+窝距23.3cm(2)试验最佳模式复合产量达588.54kg/667m^2,复合产值达739。08元/667m^2,比  相似文献   

7.
天然芸苔素合剂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薯分枝期(主蔓长50cm,分枝长20cm左右)喷施0.15%天然芸苔素合剂7500倍液,能加速地上部生长,促进光合源发展,提高早封垄,有利于早结薯、结大薯,结果表明,薯蔓比ck(喷清水)增产185.6kg/667m^2,增幅为21.6%;薯块比对照增产816.3kg/667m^2,增幅达62.7%,薯蔓比为2.03,比ck1.52提高0.51;大薯比例(〉250g)占71.1%,比ck高1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的带宽、小麦、玉米及窝距4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型的典型模式为1.50m分带+小麦兴竹-号+玉米黔西4号+玉米窝距20.0cm;(2)粮豆型的典型模式为1.83m分带+毕麦10号+3行黄豆+黔西4号+窝距30.0cm;(3)兼用型为1.67m分带+毕麦10号+2行黄豆(或不种)+黔西4号+窝距23.3cm;(4)试验的最佳模式比其它模式平均每667m2增收粮食87.28kg,变幅为14.31~170.85kg;比其它模式平均增值113.46元/667m2,变幅为7.45~198.25元/667m2,选择最佳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决定复合产量的关键因子是玉米产量,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湘南冬闲稻田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小黑麦产量。通过3年试种,筛选出产草高,抗性好,生育期适中,耐寒耐瘠薄,适应湘南冬闲稻田大面积种植的小黑麦品种OH1621和H1881,OH1621适时早播(10月29日播种与11月18日播种比较)可使小黑麦增产鲜草19386kg/hm^2,增幅为115.2%;有机肥、无机肥配合(NPK+M)比单纯化肥(NPK)10765.5kg/hm^2,增幅49%.比单施有机肥(OM)增产鲜草11605.5kg/hm^2,增幅55.0%。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一穴双株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5-1997年对夏大豆一穴双杆直播不摘顶及一穴双株直播摘顶模式与大田常规种植模式的比较,得出两种种植模式均比常规种植产量高,且差异极显著水平;通过数学模型,A模式下,穴距15.7cm时,产量最高253.37kg/667m^2,B模式下,穴距19.4cm时,产量最高为274.73kg/667m^2;并通过相关系数,直接影响力间接影响力的分析,得出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通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沸石在复混肥中的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沸石在复混肥中的作用如下:(1)保N 沸石“分子筛”吸NH4^+再释放;减少尿素N流失;减缓尿素N转化为NH4^4+-N速度。(2)减少P的固定 沸石吸HPO4^2-再释放;沸石吸NH4^+成为NH4^+-沸石(铵化饱和沸石)在释放NH4^+时大量吸收Ca^2+。(3)沸石中含K和多种微量元素 可供作物吸收利用,沸石在复混肥中的作用,主要是用它包衣尿素,配制沸石长效复浊肥,此肥最大的特点是长效,增  相似文献   

13.
硼砂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施硼对油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667m^2施硼砂0.5-1kg范围内,比不施硼增产5.0-18.6%,不同施硼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以底肥,苗期追肥,腊肥穴施,产量趋势逐渐降低,但以底肥,苗期追肥较好,尤以667m%20.5kg作苗期追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尿素、三料过磷酸钙对石大豆1号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这三项农艺措施对石大豆1号产量的影响依次为密度>三料过磷酸钙>尿素,适于石 大豆1号高产的密度为1.29万-1.45万株/666.7m^2、尿素为8.1-11.0kg/666.7m^2、三料过磷酸钙为6.9-10.7kg/666.7m^2。  相似文献   

15.
钙提高水稻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晏斌  戴秋杰 《作物学报》1995,21(6):685-690
在0.5%NaCl盐胁迫下,适当增加外界Ca^2+浓度,可显著降低水稻体内Na^+含量,减少Na^2+由根向地上部的净运输率,并提高植株相对生长率。但Ca^2+作用大小受介质中Na^+与Ca^2+两者之比值的制约,最适Na/Ca比值为20和50。Ca^2+的减少(即Na/Ca比值=1000)或过多(即Na/Ca比值=5)都导致了水稻盐害进一步加剧。钙还可以明显降低叶片和根系的质膜透性,并提高根质膜  相似文献   

16.
小麦引种试验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年引进12个小麦品种鉴选,绵农系列小麦种增产显著,比对照种绵阳19号增产27%以上,表现出较好的 性和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适宜海拔600-1200m的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15-20万基本苗为宜;稻田净作1.7m或1.83m提厢种植8行麦,667m^2播量10kg;旱地分带轮作1.7m提厢种植4行麦,播量5kg,比其它种植方式获得较高产量。4年累计新增总产16628t。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代棉花品种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50年来我国自育的有代表性的棉花品种20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单产呈递增趋势,90年代棉花品种比50年代品种皮棉增产17.73%,平均每年增产皮棉3.384kg·hm-2,产量增加主要是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增加所致,衣分呈递增趋势,年均递增0.1002个百分点;单株结铃数增加1.6个。新品种的子指变小,衣指变大;棉花衣分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03**),衣分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 P3y=0.5810),单株铃数次之(P1y=0.2858),铃重最低(P2y=0.1326)。棉花纤维品质逐步得到改良,绒长变长,纤维强度变大;棉花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18.
旱地棉花有限补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旱地棉花不同生育期补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补水棉花根系伤流量提高37.5%~56.3%,干物质和叶面积增多,光合势和净光合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29.8%~47.1%。补水比不补水棉花产量增加22.0%~183.8%,其中补水3次>2次>1%>CK,不同干旱年型,有限补水关键时期不同,在前期干旱年型补蕾水,后期干旱年型补花水,补1水(蕾或花)棉花产量过750kg·hm ̄(-2),补2水产量(底+花或蕾+花)过1125kg·hm ̄(-2)。  相似文献   

19.
张保军  穆婉红 《小麦研究》2000,21(2):21-22,35
硬粒小麦4286和普通小麦小偃6号和小偃107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同;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相似。施氮量以157.5kg/hm^2时籽粒蛋白质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喷施叶面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友  姬虎太 《小麦研究》2000,21(1):17-18,28
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叶面肥,使冬小麦拔节提前,叶片厚而浓绿旗叶功能期延长,次生根增加,叶面系数提高。且其产量构成三要素;成穗数、千粒重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各种叶面肥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惠满丰效果最好,产量为7081.5kg/hm^2,增加841.2kg/hm^2,增幅1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