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育雏温度要适宜 人们在肉鸭育雏阶段,往往忽视温度对雏鸭的影响。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不同口龄的雏鸭对温度的要求是:1日龄33℃,2~5日龄每天降1℃,6~10日龄每天降2℃,11~15口龄18℃,16~21日龄17℃,21日龄后保持17℃。通过观察鸭群的分布状态即可判定温度是否正常。温度适宜时,雏鸭三五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呈舒适活泼状,发出悦耳的欢叫声,食后  相似文献   

2.
1肉用雏鸭的饲养管理肉用种鸭的育雏期为0~4周龄。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肉种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左右,并恒定至出栏。肉用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与蛋用型雏鸭的饲养管理要求相近,主  相似文献   

3.
1保温与防湿 雏鹅即怕冷又怕热。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按日龄、季节及雏鹅体质隋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讲,育雏温度在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18~22℃;20日龄以上常温即可。一般在20日龄左右时可完全脱温。此时要注意气温变化,在脱温的前2.3d,若外界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保温,待气温回升后再安全脱温。  相似文献   

4.
雏鸭的成活率是养鸭成败的关键。我站通过多年的饲养管理实践,总结出一套综合措施,使饲养雏鸭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雏鸭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主要是把好三关。1.把好温度和密度关雏鸭会要保持冬暖夏凉,垫料要清洁干燥。雏鸭舍的温度要求是1~2日龄为32℃~30℃;3日龄为30℃;4日龄为29℃;从5~10日龄每天降1.5℃;10日龄为18℃;10~15日龄为17℃;16~21日龄为16℃;21日龄以后保持16℃左右。以舍内可见雏鸭散开,七八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呈舒适活泼状态,喂食后静卧而无声,均为最适合温度。养…  相似文献   

5.
任志 《水禽世界》2013,(6):30-30
温度是育雏鸭成败的关键。由于雏鸭出壳后御寒能力较差,因此育雏初期需要一个稍高的温度环境才能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  相似文献   

6.
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为针形胎毛,保温性能差,雏鸭神经和体液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弱.体温常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处于"变温动物"的状态,低温(低于25℃)易引起肉雏鸭感冒或因取暖挤压而造成窒息死亡.肉雏鸭15日龄以后,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体温开始恒定.所以,肉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左右,并恒定至出栏.  相似文献   

7.
(一)温度适宜、通气良好、湿度适当 在育雏的生产管理中,温度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应随季节、气候和雏鸭体质、日龄等具体因素灵活掌握.若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会使雏鸭受凉感冒,严重时可导致冻死;温度过高,则又可导致雏鸭产生热应激,使雏鸭出现张口呼吸、脱水、脚爪干瘪等一系列症状,给雏鸭带来生长迟滞甚至是死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1雏鸭的培育 1.1温度1日龄雏鸭,温度36℃;2-7日龄,温度36—28℃;8-14日龄,温度28~21℃;15~30日龄,温度21~16℃。  相似文献   

9.
1雏鸭 野鸭从出生到30日龄为雏鸭,这一阶段称为育雏期。选择鸭舍要因地制宜,由于野鸭本性亲水,所以舍内要有游泳设施,但应防兽害与鼠害。雏鸭抗逆力弱,为保其长好,掌握好其育雏舍温度是成败的关键。1~3日龄30~28℃,4~6日龄28~26℃,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一年内最好的养鸭季节,雏鸭疫病少,生长快,易饲养,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饲养好春雏鸭,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一、育雏室 应选背风向阳,光线充足,干燥保暖,清洁卫生的房屋作育雏室。并且要有保温、防湿垫料,消毒、防疫和保健药品,水槽和饲槽等育雏工具。育雏室和一切用具,在育雏前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育雏温度 初出壳的雏鸭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培育雏鸭的温度应掌握在1~3日龄时30℃,4~7日龄时25℃,2~3周龄时25℃~20℃,三周龄后即可随常饲养,温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