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云南1个野生香蘑属(Lepista)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分离菌株JZ020,然后根据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供试样品进行分类鉴定。以小麦、荞麦、稻草、木屑和棉籽壳为原料,从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适合菌株JZ020菌丝生长的原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经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且此结论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5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中,适合菌株JZ020生长的原种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荞麦培养基和稻草培养基。其中小麦培养基和荞麦培养基,成本较高,菌丝老化较快,在生产上急需菌种时可选用。最适合生产上推广的原种培养基为稻草培养基,不仅菌丝生长速度快,老化慢,较耐贮存,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猴头菇母种与原种培养基不同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猴头HT1菌株在5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母种配方③上菌丝生长情况优于其他配方,原种配方③和④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与其他供试配方相比较,差异显著,且污染率低,为猴头原种生长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3.
以4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菌丝生长势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284em/d,为元蘑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6种原种培养基中a3在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两方面总体优于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1.23c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为元蘑原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以灵芝、猴头、黄伞、真姬菇为供菌种,研究了8种母种培养基和8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中,灵芝在PDA综合培养基中长速和长势较好,猴头为PDA培养基或PDA加富培养基,真姬菇为PDA加富培养基,黄伞为5号配方;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灵芝适宜的培养基为木屑合成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原种培养基),猴头和黄伞为木屑合成培养基,真姬菇为麦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粗毛黄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粗毛黄褐孔菌在不同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及栽培料上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配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毛黄褐孔菌菌丝在3种母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且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在3种原种培养基都能生长,但以在配方A:棉籽壳97%、石膏1%、石灰2%中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在各栽培料中都能生长且都能长出子实体,但以配方C:棉籽壳92%、麦麸5%、石膏1%、油渣1%、石灰1%,其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PDA、PSA、PDA+木屑和PDA+K++Mg2+)和4种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棉籽壳+麦麸、木屑和木屑+麦麸)对野生灵芝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均为白色,其中最佳母种培养基为PDA+木屑;在4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也均为白色。根据菌丝的生长速度、粗度、疏密程度、颜色和生长势,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均为:棉籽壳。  相似文献   

7.
郭建霞  邱奉同 《食用菌》2011,33(3):40-41,64
试验测试了茶薪菇菌种在18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势、生长速度,筛选出了其中最适于茶薪菇生长的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茶薪菇在红小豆且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达到4.95mm/d,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可作为茶薪菇大规模生产时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以冬虫夏草、姬菇、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茶树菇、杏鲍菇7种菌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马铃薯、滑菇菌糠配制成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常用的PDA培养基对供试菌种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滑菇菌糠对茶树菇、冬虫夏草、木耳、大球盖菇、白灵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杏鲍菇、姬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杏鲍菇适宜以比例为滑菇菌糠15%、马铃薯5%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姬菇适合以比例为5%滑菇菌糠与15%马铃薯的配方来作为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0.
在凤尾菇生产中,常碰到母种或原种在菌瓶内过早出现子实体,菌丝发生老化,影响生产效益。为了促进菌丝生长,延缓菌种老化,我们从改变菌种培养料配方入手,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是1982年10月从西安市农科所引入的试管种,经过瓶栽后,用菌盖进行组织分离得到母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