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宁虫素对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具有较高的和,其LC50分别为3.75mg/kg、2.02mg/kg和0.08mg/kg,该药对水稻螟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对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6.17,178.61和185.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及保穗效果,单位面积(666.7m^2)用30g、20g、10g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8.07%,91.15%,80.26%,14d的防效分别为100.0%,99.35%,93.34%;用25g宁虫素对二化螟田间防效为86.8%,保穗效果为88.8%。  相似文献   

2.
在小区试验条件下 ,进行了 50 %杀虫畏等 9种药剂防治水稻螟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50 %杀虫畏 1 50 0g/hm2 、2 0 %阿·唑磷 1 50 0ml/hm2 、48%乐斯本 1 2 0 0ml/hm2 防治水稻 2代二化螟效果均较好 ;48%乐斯本 1 2 0 0ml/hm2 、2 0 %二嗪磷 3375ml/hm2 、抑虫啉 1 80 0g/hm2 ,对水稻 3代三化螟白穗、幼虫防治效果在 90 %左右  相似文献   

3.
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35%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杀虫剂开展水稻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450 mL/hm~2防效最好;其次为50%二嗪硫乳油1 500 mL/hm~2;再次为35%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0 mL/hm~2;20%哒嗪硫磷乳油1 800 mL/hm~2和20%三唑磷乳油1 950 mL/hm~2触杀性较好,保苗效果达90%左右,但其持效期较短,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
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千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5-4336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纹枯病以20%纹枯净WP 1 500 g/hm2效果最佳,但对水量不少于1 200 kg/hm2,以保证药液充分淋到稻株基部的发病部位;防治水稻螟虫用5%锐劲特悬浮剂525 ml/hm2为宜;防治稻曲病以单施20%瘟曲克星WP 1 500 g/hm2为宜。与常规农药比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不同稻区钻蛀性螟虫和三化螟卵寄生性天敌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化螟仍是稻区钻蛀性螟虫的优势种群,二化螟在个别地区比例较大;三化螟卵寄生性天敌以稻螟赤眼蜂为主,卵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甘蔗螟虫防治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研究了6种不同杀虫剂一次性施药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甘蔗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植蔗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2%吡虫啉颗粒剂75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75 kg/hm~2和60%呋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 g/hm~2对苗期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药后第45天和第60天的防效均超过70%;宿根蔗也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对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新植蔗中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有效茎和蔗茎产量与不施任何农药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宿根蔗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和有效茎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产量差异显著,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蔗茎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7.5%。综合来看,生产上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 ,40 %格杀乳油 75 0 ml/ hm2 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防效在 73.6 6 %~ 87.0 8% ,优于长期使用的 18%杀虫双水剂 3 75 0 ml/ hm2和 5 0 %甲胺磷 EC15 0 0 ml/ 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螟虫发生与防治概况 据历年资料,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我区推行籼改粳,中改晚,二化螟种群下降,三化螟占优势.1957年三化螟重发.70年代单双季稻并存,螟虫全面回升.1972年,三化螟偏重发生,早熟晚稻白穗严重,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调减双季稻,扩种中籼及杂交稻,二化螟迅速回升,三化螟发生减轻.1978年,全区二化螟严重发生田块螟害率高达48.3%.1979年,一代二化螟特大发生;1981年、1984年二化螟偏重发生.90年代推行压籼扩粳和旱育抛秧,1994年后三化螟回升,1997年三代三化螟特大发生,迟栽中杂稻及粳稻田自然白穗率高达40~70%.  相似文献   

11.
松江地区螟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寒优湘晴”我区全面推广,水稻病虫种群发生明显变化,水稻螟虫全面回升,危害加重。为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我们对水稻蝼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对螟虫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的实际防治效果,在广东省南雄市开展了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在合适时机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后,辅以化学防治,此项技术集成了2种防治方法的优点,达到了最佳的增产效果。此研究为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药杜邦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蔗螟虫难防难治的特点,结合康宽防治鳞翅目害虫有特效的实际,开展了不同浓度的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结果表明: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mL/hm2+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0g/hm2效果最好;从生产成本分析,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最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生特点近年来,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在2.1万hm2左右,蓄留再生稻1万hm2以上,稻区螟虫发生田块几乎达100%,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50%以上,其中二化螟造成的损失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蔗螟虫是现阶段甘蔗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为了探究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沟施法测定3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颗粒剂对螟虫都有很好的活性,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条螟的LC50值分别为0.3239、0.2003、0.1056 μg/m L,对照药剂克百威的LC50值为0.1477 μg/m L,噻虫胺对甘蔗条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克百威。2年2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5 d,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呋喃丹,噻虫胺的防治效果好于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嗪略好于吡虫啉,防治效果与施用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7种杀虫剂8个处理防治水稻螟虫效果。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30毫升/亩防效最好;其次为50%二嗪硫100毫升/亩;再次为35%阿维.氯虫苯甲酰胺50毫升/亩。20%哒嗪硫磷120毫升/亩和20%三唑磷130毫升/亩对触杀性比较好,保苗效果达90%左右,但其持效期比较短,所以在生产上推荐农药,必须要考虑农药的特性针对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与水稻三化螟幼虫生长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接卵饲育试验法,通过对不同品种水稻植株(稻茎)与生活其上的稻螟虫虫体17种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测定,探讨了氨基酸与稻螟虫生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稻茎中17种游离氨基酸构成的平衡性与稻螟虫生长有关。赖、精、亮和异亮氨酸的含量高低与稻螟虫生长呈正相关,谷、苏氨酸的含量高低与稻螟虫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甘蔗害虫杀虫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方法]选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和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等4种杀虫剂,在甘蔗种植时一次性施用防治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通过调查、计算各处理的为害株率、防效和农艺性状表现,比较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和增产增糖效果。[结果]一次性施30 kg·hm~(-2) 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 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甘蔗产量分别为73 845、70 732 kg·hm~(-2),比不施药(CK)分别增产14.17%、9.35%;产糖量分别为13 885、13 38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CK分别增糖28.13%、23.54%。750 mL·hm~(-2) 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2 700 g·hm~(-2) 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的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对甘蔗的增产增糖效果也不明显。[结论]生产上在种植甘蔗时一次性施用30 kg·hm~(-2) 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 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具有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东台市为中稻地区,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以及不断扩粳缩籼,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预计,今后螟虫将会出现“大螟迅速发展、二化螟继续反弹、三化螟显著回升,三虫并发并重”的态势。防治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人工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