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2型糖尿病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应用上述三种基础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比较胰岛素使用剂量,降糖效果,体重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三组降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Gla组(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中效胰岛素组)(P<0.05);NPH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前2组明显升高,Det组和Gla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近。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安全性及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末梢血糖水平、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肾康联合福辛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Ⅳ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治疗,治疗组应用保肾康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尿蛋白降低、肾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降血压、调脂、改善血糖等治疗方法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保肾康联合福辛普利能较好地改善和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且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为抗凝降粘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中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 :以蝮蛇抗栓酶治疗 2型糖尿病 2 2例 ,与未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2 0例作对照。 2组采用降糖药物相似。结果 :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血糖下降 ,血液粘滞性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 P<0 .0 1 ) ,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蝮蛇抗栓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促进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装置Kinect for Windows模拟系统教学法运动模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进行虚拟现实动作模拟锻炼,每天半小时,持续15d,让患者能够跟着系统中的提示自然训练。观察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院后15d,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强化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装置Kinect for Windows教学法运动模式有利于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抗血小板凝集、降脂、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组同时联用高压氧治疗。治疗30d后,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I)和美国国立卫生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定,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DI分值均升高,NIHSS分值均降低,且以高压氧组变化更显著(P<0.05或0.01)。高压氧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联合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从未服用过西药降糖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颗粒.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对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 c=4.051,P<0.05)。两组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以中药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10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无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以及 5 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62 4,0 .42 8,0 .3 46,0 .3 82 ,P值分别 <0 .0 0 1,0 .0 1,0 .0 5 ,0 .0 1) ,与 ISI呈显著负相关 (r=-0 .3 5 2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 ,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 (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I)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4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 CSII组34例,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MDII组 30例,采用诺和灵R与诺和灵N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结果:2 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CSII较MDII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其空腹及服糖后 1、2 h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 ,并于高血压患者每天 1次服福辛普利 10mg(或 2 0 mg)降压治疗 4周后作相同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别 ;但服糖后的血糖及血胰岛素以高血压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高血压病患者用福辛普利治疗后 ,服糖后 1、2 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服糖后 1、2 h血糖胰岛素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地特胰岛素组(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Det组和NPH组HbA1c、FBG、2hPG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体质量增加较NPH组更少(P0.01);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较NPH组的6.8%更低(P0.01)。结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地特胰岛素在减少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以随机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其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氯沙坦钾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94.87%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亦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前列地尔+氯沙坦钾的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观察黄茂注射液联合复方月一参注射液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6例共 88眼(双眼42例、单眼4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饮食控制加}}服降 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则加用0.90}cNaCl 250 mL加黄茂注射液30 mL及复方月一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 口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h静脉血浆葡萄糖、视力及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眼底病变改善者明显增多,恶化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稳定 控制血糖的情况卜.黄芭注射液联合复方月一参注射液对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