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调查的被试在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心理资本得分在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生干部是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的希望、乐观和成就动机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自信显著正向预测收集信息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及修订问卷对江苏省3所农业高职院校的303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认同、个人教学效能、积极应对两两之间均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一般教学效能、消极应对与其他变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职业认同对个人教学效能有直接正向预测力,个人教学效能对积极应对有直接正向预测力。职业认同对积极应对有间接正向预测力,个人教学效能在其中有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对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调动教师的积极工作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56-257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贵州省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责任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能较好地的预测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护士职业紧张的状况,为改善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MBI工作倦怠量表,对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7所三甲医院的1144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现况。结果: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问卷的情感耗竭维度得分(24.72±11.60)分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8.86±6.28)分,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29.75±9.60)分,为高度倦怠。与M氏职业倦怠常模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职称是情感耗竭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工龄和职称是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P0.05),工龄、职称是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处于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医院管理这应高度重视,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及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护士应增强个体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梅 《甘肃农业》2016,(1):53-57
采用失地农民市民角色认同问卷和普遍性适应不良问卷对兰州市安宁区197名失地农民进行调查,探讨失地农民角色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一)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不高;20岁以下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失地农民,征地1年以下失地农民角色体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角色认同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失地农民;(二)男女性失地农民适应不良得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收入比以前差的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失地农民;(三)失地农民社会适应不良得分与角色认同的角色认知维度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6,与角色体验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这表明,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水平不高,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结构,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先后2次分别对273名和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编制了由31个条目构成的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之后采用社会适应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生命意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共有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源2个维度,包括生命意义目的感、自我实现、自我奉献、归属与爱、人生哲学、生命意义危机感6个因子,且信效度良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源得分与其社会适应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生命意义感在生命意义源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94.8%(χ2/df=4.495,RMSEA=0.088,CFI=0.917,TLI=0.889).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源可直接影响其社会适应状况,也可通过生命意义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问卷采用开放式访谈法,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制定,由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性健康行为7个维度共41个条目构成),调查了广东省12所高校213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932人,女生为1204人),在调查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与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并具体分析其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在7个维度中,体育锻炼行为得分最低;体育锻炼行为高分组分别与中分、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体育锻炼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从大一到大四,体育锻炼得分除大一和大二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农村、城镇和城市之间体育锻炼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行为是广东省大学生生活方式构成中的最大短板;体育锻炼行为正向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直接影响以及政治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包含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旅游环境获益感知3个维度,呈现出"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旅游经济获益感知"逐步递减规律;②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的影响力最强,表现出"长板效应";③政治信任能显著正向调节特色小镇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但对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心理授权与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设计问卷,对乐和乐都两江假日酒店的员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酒店员工的心理授权感知、满意度和忠诚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意义、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力等心理授权感知维度对员工满意度有直接而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员工忠诚度有间接而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及职业压力成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儿科、急诊科、外科、内科和ICU的404名临床注册护士,应用调查护士基本资料和护士应对方式问卷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职业压力与工作量、护理的职业特点、心理承受力、业务技术及工作环境等有关系。压力反应使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产生身心疾病,导致离职率高,工作效率低,易发生护患冲突。结论:问题解决和积极应对是护理职业中最普遍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护士职业压力的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从消费者认知-情感-行为的视角出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模型,考虑全渠道和生鲜农产品特性引入全渠道自我效能感、全渠道感知价值(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无缝一致体验价值4个维度)、全渠道感知风险等变量进行修正,构建生鲜农产品消费者全渠道零售接受意愿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407位生鲜农产品全渠道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全渠道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生鲜农产品消费者全渠道感知价值4个维度和全渠道接受态度,对全渠道感知风险影响不显著;(2)全渠道感知价值4个维度均对全渠道接受态度形成有直接影响,其中功能价值、情感价值、无缝一致体验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全渠道接受态度,社会价值负向影响全渠道接受态度;(3)全渠道感知风险对全渠道接受态度影响不显著;(4)全渠道接受态度显著影响全渠道零售接受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游客对不同森林文化价值感知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法  在界定森林文化价值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游客对天目山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  结果  71.2%的游客认可了天目山的这8类森林文化价值,其中身心健康(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62)和审美(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48)的认同人数最多,得分也最高;休闲游憩(认同人数占比85.6%,平均分1.39)、教育科研(认同人数占比87.1%,平均分1.3)、地方感(认同人数占比87.9%,平均分1.25)、文化遗产(认同人数占比83.0%,平均分1.17)次之;灵感(认同人数占比75.8%,平均分0.97)、宗教和精神服务(认同人数占比71.2%,平均分0.88)的认同人数最少,得分也最低。游客背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影响。40岁以下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价值感知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40~60岁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审美、地方感的感知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游客对天目山审美和地方感的感知会随着停留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停留1周至1个月的游客感知最高。  结论  因此,在天目山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身心健康和审美价值的过度开发,加强对灵感、宗教和精神服务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的影响,随机选取川渝两地幼儿教师328名作 为被试,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KTOSQ)、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KTOIQ)、教师心理资本问卷(TPCQ)和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SWC)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 幼儿教师的消极应对部分中介职业压力对职业认同的负向影 响,但积极应对对职业认同仅有直接正向作用而无中介作用.② 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调节职业压力对消极应对的 影响.职业压力较小时,高心理资本幼儿教师的消极应对水平远远低于低心理资本者,但职业压力较大时,无论心 理资本如何,消极应对水平都较高.因此,心理资本是职业压力的易损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漳州古城为例,采用Q方法,通过居民对Q命题的排序对古城旅游的感知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了居民的旅游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古城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感知;具体感知维度可以分为:"环境意识增加与经济如故型""社会失序与原真性削弱型""发展不均与经济获益型""文化传承与思想更新型"和"地方认同与成本增加型";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由地方旅游引起的负面感知不断增强,因此,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方面来探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0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总分为(78.05±31.16)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居民地方感理论从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宜夏村居民地方感总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发现宜夏村居民地方感总体很强,三个维度呈现出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的强弱排序;居民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旅游获益以及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保护、基础设施配套、群体参与等都对居民地方感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未来乡村是浙江省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未来乡村的规范名称。辨明居民对于未来乡村低碳场景的感知度和支持度,有利于精准进行未来乡村的高质量建设。以“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余村为研究区域,对未来乡村生态建设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余村居民对社区低碳发展的感知与支持度为研究对象,突出该区多类型居民主体特征,构建假设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该区居民由地方感、参与度构成的自变量,引起低碳感知与支持度的关键性因素和低碳发展支持度,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地方感、低碳参与度、居民低碳感知是提高居民对未来乡村低碳发展支持度的重要因素。地方感对低碳生活感知、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低碳参与度将直接和间接通过中介效应影响低碳发展的支持度,参与度对低碳生活感知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低碳生活感知对低碳发展支持度具有负向影响;低碳获益感知和低碳成本感知对低碳发展支持度具有正向影响。通过提升居民低碳发展支持度,推进建设居民能直接感受到的“有温度、可感知、地方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状况及应对方式,为提出改善心内科护理工作压力的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48名(心内组)及其他内科护理人员48名(普内组),采用SCL-90、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MBI-HSS)和应付方式问卷分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两组护理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总均分均高于我国常模,而心内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以及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得分均高于普内组(P〈0.05或0.01),个人成就感低于普内组(P〈0.05);两组护理人员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都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职业倦怠感较严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一所中职学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归属感与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低,归属感、集体效能感相对较高;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两维度和归属感三个预测变量可以解释集体效能感29.3%的变异量。因此认为,班主任中职教师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情感关怀和照顾;为了提升中职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可以从降低职业倦怠、提高归属感入手。  相似文献   

20.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病人满意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病人满意度的影响,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外科7个病区随机抽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68名,采用问卷调查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问卷得分将其分为心理健康组(52人)和心理不健康组(16人)。两组护士均分期轮流担任主管护士2—3个月,然后对住院10d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病人对主管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心理健康组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为99.62%,心理不健康组病人的满意度为93.75%。两组满意度均值在消除年龄、护龄影响后,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病人满意度有趣密切关系,提示护士长必须培养护士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