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大道数地震仪和低频可控震源的成功应用,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使得可控震源地震采集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明显增多,造成地震采集成本大幅增加。航迹导航施工方法作为一种可控震源施工的配套技术,在减少施工人员的情况下使可控震源的行走更有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及采集过程中的无效时间,是提高经济效益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探区的推广应用,地震采集方法由原来的大面元、低覆盖、窄方位向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转变,地震采集方法的改变使得采集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在保证采集质量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以辽河外围盆地LD凹陷HH三维地震采集地区为例,应用复杂密林区动态滑动扫描技术实现了辽河外围盆地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同时通过震源轨迹导航设计技术、4G网络激发及多天线通信技术、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确保了该技术的顺利实施,在保证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地震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3.
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深拖系统采集记录软件连续采集模式的新要求,在现有的海洋地震勘探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实现了连续采集模式下的实时监控和海量地震数据的快速存储,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软件经过近海海试,运行稳定,连续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完好,对其他类似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也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提高地震采集的精度。在表层结构调查与建模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包括静校正技术、地面观测系统的优选、激发技术和检波器组合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增强了小断块低幅构造和薄储层目标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可控震源激发具有扫描频率设置灵活、子波频带宽、激发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辽河坳陷陆上地震勘探中已攻关应用,是该区今后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试验及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的在辽河坳陷DMT地区应用效果。低频可控震源通过增加低频信号成分,拓宽地震资料频宽,利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斜坡带深层地层成像的成像效果。通过联合应用低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获得了DMT地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证明了低频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坳陷陆上复杂区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的遥感数据融合模型在高异质性地表区域的融合精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地表温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首先,为消除反演得到的可见光与红外信息出现不对等的影响,将地表测温空间尺度为综合多地表参数的数据尺度模型。然后利用低尺度低空间分辨率的转换残差模拟地表温度。由于地表温度特征复杂,构建BP神经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网络结构与初始参数值。然后融合光学遥感数据与SAR数据,根据高、低空间的分辨率影像计算、反演遥感地表参数,最后将尺度转换模型应用于预测时间相位的参数融合过程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的模型的融合精度要比传统模型略高,证明该模型实现了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Sentinel-1A卫星SAR数据在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测量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获取到的意大利佩鲁贾市地震前后两景Sentinel-1A卫星SAR数据并使用ENVI软件反演其地震同震形变场,得到雷达视线(LOS)方向地表形变图。结果反演结果表明:(1)地震导致的雷达视线方向地表沉陷和抬升最大值分别约为0.31 m和0.32 m,地震中心地表形变量约为0.1 m;(2)地震中心附近形成"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km的断层;(3)由地表形变剖面图可知:位于地震中心以北、以西和以南3个方向的地表有所沉陷,地震中心以东地区地表被抬升。结论 Sentinel-1A数据在地震地表形变场反演具有可行性,可作为研究地震机理和防灾减灾参考数据,但实际精确形变值还需要GPS测量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与城乡规划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课程在本科专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尤为突出。但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传统的"理论讲授+章节练习"模式还存在若干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软件掌握程度偏低,无法结合设计应用等。为此,有必要将项目化教学法引入CAD软件教学,结合航测影像、模拟放线、VR场景等创新环节,改变"理论讲授+章节练习"的现状模式,形成"案例学习+专项练习+课外延伸"的CAD创新教学系统,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 引言 森林采伐,首先要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由于这项工作大部分在野外进行,作业范围大,特别是南方山地林区地形复杂,导致外业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航测技术来解决。利用它把大量的外业工作移至室内进行,节省人力、物力,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艺设计精度。同时航片上所反映的信息很多,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立体观察,分析,测量和比较,这样在进行生产工艺和工程设计时,便于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所选择的工艺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可行。由此可见利用航测技术进行森林采伐工艺设计,对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效率,作业精度,以及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应用航测技术进行工艺设计做了些试验,探讨其可行性及适用程度。然而本文仅是最初的探讨,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讲一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地震采集过程中,为了压制规则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多采用组合接收技术。随着室内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分辨率采集技术的要求,地震采集开始倡导使用单点接收技术。通过分析对比低频检波器SG-5在海内外的应用效果认为:在常规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与常规检波器组合接收效果相当;在低频可控震源勘探中,单只SG-5低频优势较为明显;SG-5在保持高频的同时,拓展了低频,减少了检波器的使用数量,降低了野外放线压力和城区放线难度。  相似文献   

13.
刘张霞  韩蕾 《农学学报》2015,5(6):127-131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结合项目区特点及基础资料情况、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内容、采集基本原则、影像判读等,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解决了在地表覆盖内业分类解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外业调查及样本建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以更好地保证成果质量,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三轨"差分的基本原理;利用ENVISAT数据获取了巴姆地震形变场,并对地震形变结果进行了解译。发现形变主要发生在东面南北方向,南面地表上升约30cm,北面地表下降约18cm。  相似文献   

15.
牛得学  崔苗苗  黄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54-4255,4261
在总结影像数据存储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利用Oracle interMedia组件提供的ORDSYS.ORD Image数据类型存储影像数据的技术,给出了Oracle Spatial坐标、影像、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的操作示例,基于该存储方案实现了对航测地形图上明显独立地物的室内判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系统,进行航线设定,获取影像,通过航片处理,得到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资料,使其在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得到更为直观和精准的影像图及数据。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具有静校正问题严重、各种噪音发育、信噪比低和叠加成像困难等特点。采用静校正、叠前去噪以及精细速度分析等关键技术通过对加蓬lotus地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技术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从而取得较好的叠加成像效果,可以为类似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光宇 《长江大学学报》2012,(7):102-103,123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快速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的海域不断扩大,水深不断加深,海况条件越来越复杂,对钻井隔水导管性能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系统研究分析了隔水导管的失效形式、导管接头类型与性能、设计原则。在目前现有隔水导管设计和使用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钻井隔水导管设计和选型技术水平的研究思路,为保证海上钻井隔水导管使用安全和钻完井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表温度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获取研究区的时空分布状况有重要的作用。对云南会泽县MODIS的昼夜两景影像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定标等反演出地表温度图,通过31和32波段之间的波段运算显示出明显的地表温度空间差异和不同的地物类型;在已有的温度反演算法基础上,将地表温度数据引入到温度反演算法中,得出32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要高于31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而且昼间两波段间的温度差要比夜间的两波段之间的温度差大,这是因为白天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也存在辐射,而且白天的地表吸收温度比夜间高,辐射增大,导致白天的温差大于夜间的温差。利用地表实测温度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降低了反演难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影像的昼夜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表温度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获取研究区的时空分布状况有重要的作用。对云南会泽县MODIS的昼夜两景影像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定标等反演出地表温度图,通过31和32波段之间的波段运算显示出明显的地表温度空间差异和不同的地物类型;在已有的温度反演算法基础上,将地表温度数据引入到温度反演算法中,得出32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要高于31波段反演的地表温度,而且昼间两波段间的温度差要比夜间的两波段之间的温度差大,这是因为白天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也存在辐射,而且白天的地表吸收温度比夜间高,辐射增大,导致白天的温差大于夜间的温差。利用地表实测温度数据与热红外遥感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降低了反演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