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设计了A、B、C 3种水稻全营养配方肥,设30 kg/667 m~2、40 kg/667 m~2和50 kg/667m~23种施肥水平,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并且提高产量的配方肥,确定其适宜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施用A肥能够促进水稻结实,提高实粒数,同时不增加秕谷数;施用B肥在促进株高、茎粗及有效分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施用C肥无明显优势。施肥量30 kg/667 m~2明显不足,施肥量5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长势最佳且产量较高。综合分析,以B肥总体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以5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开展硅钙肥对水稻的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钙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本地常规硅肥相对于对照产量略有提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硅钙肥5 kg/667 m~2产量最高,为483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7%,增效益59.8元/667 m~2。  相似文献   

3.
以甬优2640为材料,开展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收再生稻再生季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浦城县作机收再生稻,其再生季每667m~2的最佳纯N施用水平为13 kg,具体施肥方法是保根促芽肥每667m~2施尿素13.3 kg,壮苗肥施尿素15 kg。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氨基酸液态肥与当地常规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抗逆性上看,水稻氨基酸液态肥的空瘪率比常规施肥低1.3%,褐变穗和纹枯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常规施肥低0.8%和0.6%。水稻氨基酸液态肥在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氨基酸液态肥增产9.8 kg/667 m~2,增产值26.5元/667 m~2,去掉成本,净增收益2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进行水稻测土配方个性化施肥,探讨其对水稻的增产和化肥减量使用上的影响。结果显示:个性化施肥下,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0.2 kg/667 m~2,节约肥料12.7 kg/667 m~2(折纯),节约成本59.6元/667 m~2,增产带来的收益增加54.5元/667 m~2,合计节本增效114.1元/667 m~2,该示范区120 hm~2,共节本增效20.54万元。  相似文献   

6.
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中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黄泥田中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65 kg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基肥、追肥各占50%,达到产量和效益最高,每667m~2产量达586.4 kg,比习惯施肥提高57.3 kg,增产达10.8%,产值增加166.2元,净增产值达150.2元。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和无机肥是2种不同的肥料,都可以提高植物和土壤的质量,但是效果不同。为探讨有机、无机肥对土壤、马铃薯养分吸收以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内薯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即:T1:不施肥(对照),T2:无机肥一次性施入(50 kg/667m~2),T3:无机肥(40 kg/667m~2)+追肥(10 kg/667m~2),T4:有机肥一次性施入(1 500 kg/667m~2),T5:有机肥(1 200 kg/667m~2)+追肥(300 kg/667m~2)。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均提高了土壤和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含量,并极显著增加了块茎的产量。且无机肥和有机肥总量不变以基肥和追肥的形式施入要比一次性基肥施入效果更佳。整体表现为无机肥对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而有机肥则对植株中氮磷钾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肥是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在田块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施纯氮(N)量为12 kg/667 m~2,平均产量最高为599.7 kg/667 m~2,比对照区平均产量525.8 kg/667 m~2增产14.1%。以处理1为松辽122品种高产较为科学合理的施用纯氮(N)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叶龄诊断施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生育期、特征特性等来确定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时期,且根据叶龄进展及叶片长势来判断水稻生育进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进一步掌握此项技术,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纯N116.8 kg/hm2时,产量可达8 540.9㎏/hm2,比纯N为70.0、93.4、140.1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8.2%、4.4%、3.5%;叶龄诊断法比常规施肥法增产4.0%;在施肥量为纯N116.8 kg/hm2时,叶龄诊断法产量最高达到8 717.3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产量构成要素来研究水稻不同时期施用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比例为基肥50%、蘖肥30%、穗肥2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506.92 kg/667 m~2,增产率为26.3%,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下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普通机插条件下0及13 kg/667 m2两个氮肥水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下13 kg/667 m2和 11 kg/667 m2 两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机插水稻产量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加6.1%和2.6%,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7.4%和5.3%;在覆膜机插条件下,氮肥减施15%,与氮肥不减施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大,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说明覆膜机插在保障一定产量的条件下,能够减少氮肥施用,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为水稻稳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建云 《北方水稻》2013,43(2):38-39
通过水稻旱直播氮肥的基追比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肥力水平同等下,全生育期施P2O54 kg/667 m2、K2O 2kg/667 m2,全部一次性基施,氮肥基施65%、追施35%和氮肥基施35%、追施65%为宜,产量分别达到681 kg/667 m2和731 kg/667 m2,试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钱鑫  陈林  陶浚元  范晓勇 《北方水稻》2013,43(3):8-12,20
试验通过几种不同处理的缓释稀土(硅钙)复合肥作基肥在膜下滴灌水稻上的运用,对水稻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叶绿素、叶面积以及光合影响的对比,得出作为基肥的缓释稀土(硅钙)复合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综合影响用量50 kg/667 m2>70 kg/667 m2>30 kg/667 m2>空白。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图形法和宽窄行插秧的栽培方式比常规栽培增产明显,2006年分别增产21.5 kg/667 m~2和17.8 kg/667 m~2;2007年分蘖多,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分别增产60.3 kg/ 667 m~2和19.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不同施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珣  付立东  齐春华 《北方水稻》2010,40(4):19-21,24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通过氮(7水平)、磷(4水平)、钾(4水平)"3417"试验,探讨了滨海盐碱稻区高中低级土壤基础地力条件下,三要素不同施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大洼县西安农场的高、中级土壤肥力条件下,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7.0、6.0 kg/667 m2,其比例为1︰0.39︰0.33,基础地力较高的土壤可获得750kg/667 m2左右的产量,基础地力中等的土壤可获得700 kg/667 m2左右的产量。在基础地力较低的土壤条件下,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为22.5、7.0、6.0 kg/667 m2,其比例为1︰0.31︰0.27,可获得650 kg/667 m2左右的产量。在高、中、低三级基础地力条件下,氮素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位于第二、三位,但磷钾的影响程度远小于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