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录A食用稻质量指数的计算A1食用稻质量指数的计算包括各稻类品质指标的分级 ,各指标等级的加权记分 ,各品种品质总分计算及质量指数的计算等步骤 ,详见A2-5。A2食用稻品质指标分级规定A2.1籼稻各项品质指标分级规定见表A.1。A2.2粳稻品质指标分级规定见表A.2。A2.3籼糯稻品质指标分级规定见表A.3。A2.4粳糯稻品质指标分级规定见表A.4。A3品质指标等级的加权记分规定A3.1籼稻、粳稻品质指标等级记分规定见表A.5A.3.2籼糯稻、粳糯稻品质指标等级记分规定见表A.6A4品质总分的计算A…  相似文献   

2.
曹静明 《中国稻米》2001,7(4):15-15
1.丰优203粳稻 ,系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1997~1999年省区试平均产量为549.1kg/667m2 ,较对照吉玉粳增产8 % ;1998~199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39.4kg/667m2,较对照品种增产4%。生育期136天 ,属中熟品种。米质较优。中抗叶瘟 ,中感稻瘟。适宜在吉林省生育期间活动积温2650℃以上稻区种植。2.吉优一号粳稻 ,系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1997~1999年省区试平均产量为535.1kg/667m2,比对照吉玉粳增产4.8% ;1998~199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冈优88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寿  李平  李仁端 《杂交水稻》2000,15(3):7-8,22
首先用密阳46作母本与明恢63杂交选育出恢复系6323;然后从恢复系6323与粳稻天然杂交后代选育成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恢复系蜀恢881,其穗平重可达4.31g,它与三系不育系冈46配组,培育出了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强优势组合冈优881。该组合产量高,米质好,抗瘟性强,适应性广,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冈优22不同种植密度及方式进行裂区试验结果在亩植1.2-1.8万穴和行株距比1:1-3:1范围内,随亩植穴数递增和行株距比递减,头、二季产量均上升。亩植1.8万穴、行株距比1:1、2:1、3:1和1.5万穴,行株距比1:1,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均可达吨粮,分别为1044.3、1036.3、1002.0和1010.2公斤。共同特点是中稻,再生稻有效穗大,穗实粒多。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2002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浙粳20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经浙江省金华市1999年和2000年两年区试 ,平均单产为453.05kg/667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11.05 % ,其中1999年增产达显著水平 ,2000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59.8kg/667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11.3%。两年区试结果 :平均全生育期127.4天 ,与对照秀水11相仿。平均每667m2有效穗24.17万 ,每穗总粒数82粒 ,实粒数75.5粒 ,结实率92.1 % ,千粒重25.2g。抗性鉴定结果 :高抗稻…  相似文献   

6.
黄淮冬麦区小麦超高产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试验和调查,分析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条件下的品种特性,育种方向和栽培环境。作者认为在超高产情况下,大穗型品种具有更大的产量潜力;近期内应选应大穗较多穗型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模式为:480-520万穗/hm^2、 38-42粒/穗、45-51g千粒;进一步的育种目标为选和大穗少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模式为:400万穗/hm^2、50粒/穗、55g/千粒。栽培土壤环境背景值应为:有机质〉1.2%,、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1,7(1):20-20
(1)龙稻1号粳稻 ,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育成。1997~1998年区试平均单产8107.0kg/hm2,较对照东农415平均增产9.5% ;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242.0kg/hm2 ,较对照品种东农415平均增产10.26%。生育日数133天 ,需活动积温2450~2500℃。株高92cm ,穗长17cm ,每穗85粒 ,千粒重28g。分蘖性强 ,抗倒伏中 ,耐冷性中 ,耐盐碱中下。1998年人工接种苗瘟8级、叶瘟5级、穗颈瘟9级 ,自然感病苗瘟6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机插栽培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特性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机插秧的推广、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四川盆地以中籼中熟杂交稻、中籼迟熟杂交稻、粳稻三类共计10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机插栽培条件下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1)三种不同类型品种的水稻移栽后干物质积累均很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中籼中熟杂交稻、中籼迟熟杂交稻物质积累均较快,缓增期短,快增期长,物质积累有一定优势;粳稻物质积累速率小,渐增期、缓增期较长,快增期短,物质积累处于劣势。2)三种类型水稻品种相比,在成熟期中籼中熟杂交稻营养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最低,生殖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最高;中籼迟熟杂交稻成熟期叶片占比最高,而粳稻则是茎鞘比例高、穗比例低。3)中籼中熟杂交稻、中籼迟熟杂交稻的茎鞘、叶片物质输出率和物质转化率均为正值,但粳稻茎鞘物质输出率、转化率和叶片物质转化率均小于0,叶片物质输出率也仅为1.26%。4)中籼中熟杂交稻的产量、每穗实粒数、籽粒充实率、充实度最高,中籼迟熟杂交稻的结实率、千粒重最大,粳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最高,说明籼稻产量主要与穗部性状有关,而粳稻主要与田间有效穗数有关。【结论】在四川盆地的机插栽培条件下,杂交籼稻需提高其有效穗数、成穗率;粳稻需筛选大穗型品种,提高每穗粒数和籽粒充实度。  相似文献   

9.
1概况 我国的栽培稻分为籼、粳两大亚种,北方稻区栽培的是粳型品种.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栽培的粳稻种子在田间自然越冬翌年春季不能发芽出苗.但近几年在辽宁稻区出现了一种以杂草形式生存的一年生北方野生稻,这种北方野生稻农民称其为"疯稻子".北方野生稻在田间生长繁茂,营养生长期与当地栽培稻不易区分,在出穗后才能鉴别.  相似文献   

10.
黄淮冬麦区小麦超高产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和调查,分析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条件下的品种特征、育种方向和栽培环境。作者认为在超高产情况下,大穗型品种具有更大的产量潜力;近期内应选用大穗较多穗型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模式为:480~520万穗/hm2、38~42粒/穗、45~51g/千粒;进一步的育种目标为选用大穗少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模式为:400万穗/hm2、50粒/穗、55g/千粒。栽培土壤环境背景值应为:有机质>1.2%、速效氮>7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11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