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改善竹荪单作产量逐年降低问题,以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rs.)Fisch.]和羊肚菌(Morchella vulgaris)为材料,设计长裙竹荪单作、羊肚菌单作、长裙竹荪-羊肚菌轮作、长裙竹荪-圆白菜轮作、羊肚菌-辣椒轮作对比试验,连续3年测定单位面积长裙竹荪和羊肚菌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轮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长裙竹荪和羊肚菌产量及品质,其中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二者的综合表现最好。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中长裙竹荪产量、单位面积子实体平均产出数量、去盖单株鲜重在栽培第2年和第3年均较单作显著增加,菌盖鲜重、菌高、菌柄直径和伞裙长度均显著增大,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单作也略有增加,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在栽培第2年和第3年,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羊肚菌产量、子实体平均单株鲜重、单位面积子实体平均产出数量均较单作显著增加,羊肚菌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均较单作显著增高,羊肚菌伞裙长度和菌柄直径在栽植第3年也较单作有所增大,菌盖与菌柄比大幅提高。羊肚菌-长裙竹荪轮作下羊肚菌形态、质量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长裙竹荪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 6 0只成年雄性 SD大鼠 ,分 5组 .设 1个基础饲料对照组 (CK1) ;1个基础饲料处理组 (T) ,每天按每公斤基础饲料添加 0 .4 0 g长裙竹荪粉 ;1个高脂饲料对照组 (CK2 ) ;2个高脂饲料处理组 (t1、t2 ) ,每天按每公斤高脂饲料分别添加 0 .30和 0 .50 g长裙竹荪粉 .实验期 6周 .结果表明 :长裙竹荪对正常血脂大鼠无显著影响 ;添加长裙竹荪粉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 TC、HDL- C上升值显著降低 ,HDL- C、HDL- C/TC下降值显著降低 ,其中 t2 效果更为显著 ;t1的 TG值与 CK2 的差别不显著 ,而 t2 的 TG上升值显著低于 CK2 的 .说明大鼠食入一定剂量长裙竹荪后有预防 TC、TG、L DL- C值升高和 HDL- C值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龙眼果园林荫资源,进行了不同比例玉米芯和谷壳配方栽培长裙竹荪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吃料情况、现蕾情况、产量及毛利方面看,以60%玉米芯、40%谷壳配方及50%玉米芯、50%谷壳配方总体表现较好,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进行长裙竹荪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个体大小、品质和产量的变化。[方法]于田间和毛竹林建立竹荪样地,测定不同出菇期竹荪鲜菇和干菇的个体大小、产量和养分含量,比较田间和林下栽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毛竹林下栽培竹荪出菇时间晚于田间栽培,但有效采收时间增加100%,产量提高47.2%。林下栽培竹荪鲜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9.8%、37.0%和72.9%,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20.4%;林下栽培竹荪干菇粗脂肪、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田间栽培分别高33.0%、2.9%和57.3%,粗蛋白含量比田间栽培低32.4%。[结论]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有利于竹荪产量与品质的提高,是提高竹林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 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 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草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竹荪菌丝生长的几个重要因子;并采用拮抗试验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4个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竹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5;母种培养基为PDA种,原种培养基以木屑或竹屑为主(占80%~40%),棉籽壳、谷粒为辅(0~40%),及20%麦麸,另加1%石膏粉和1%葡萄糖;棘托竹荪与昆明长裙、D古优1号、D-42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而后3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竹荪D89培养料及栽培覆土分别设置生物先锋不同浓度相同用量、相同浓度不同用量的两个试验,结果表明:在竹荪培养料中及其栽培料覆土表面喷施生物先锋营养液能促进竹荪菌丝生长,提高产量及增加菌蕾数;适宜的生物先锋营养液浓度为1 ml/kg,喷施量为75m l/m2;菌丝日生长速度提高13.6%,比对照提早10 d满袋,头潮竹荪比对照增产25%,菌蕾数增加19.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毛竹林下套种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后竹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在毛竹林下,设置3种基质(A.100%砻糠、B.50%砻糠+50%竹屑、C.100%竹屑)套种长裙竹荪.结果表明:A、B、C三种基质套种长裙竹荪后,毛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均显著...  相似文献   

9.
罗凡 《农技服务》1998,(2):26-27
<正> 短裙竹荪具有清香浓郁、质脆肉厚,久煮不糊等特点,是竹荪家族中的上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是一种极具开发的珍稀食药兼用菌。我们经多年艰苦研究探索,摸索出一套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制种工艺成熟的高效益栽培模式。 (一)母种的扩大培养 经试验,我们选出了两个适宜的母种培育配方:①马铃薯 200克、竹叶 20克、松针 30克、葡萄糖 20克、酵母膏 2克、琼脂 20克、水1000 毫升;②马铃薯 180克、平菇菌丝培养料 100克、松针 30克、葡萄糖 20克、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栽培竹荪原料为木屑、竹类、秸秆等,备料繁琐,成本高.其中以木屑、竹类为原料栽培竹荪.生产周期长,管理不便;以秸秆类为原料的,培养料易腐烂,产量低.  相似文献   

11.
竹荪是近几年推广栽培的珍贵食用菌,可延缓衰老并有抗癌活性。当前它在信阳县等地都有较大面积的栽培,但产量不稳。经调查发现在制种、栽培料、温度、覆土及越冬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及一个杂交菌株和一个省外引进菌株的栽培出菇试验 ,试验通过对平均产量鲜重的统计分析、形态特征比较、出菇早晚比较以及干重含量等特性的对照综合分析 ,发现杂交种 3 5菌株是综合特性最好的毛木耳菌株 ,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期早。黄耳 1 0号、781、红大耳、上海 1号、95 1和黄背木耳也是目前比较好的栽培菌株 ,但这些菌株的每袋鲜重产量与 3 5有显著差异 ,故其产量增加的潜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优良菌株.[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秀珍菇9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5.09%和82.08%.[结论]秀珍菇9号是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15.
对品种出菇、播种期、培养料、栽培场地等几个主要影响竹荪产量的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筛选出高产优良品种D1,发现4月中旬播种、粗细搭配的培养料、水田作畦栽培的竹荪产量比对照明显提高,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红梅  陈永敢  徐小雄  张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8-3799,3960
[目的]研究适宜不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椰子果皮和木屑栽培基质分别培养灵芝5号种和4-3种,分别获取各级菌丝及子实体,通过乙醇浸提液将样品溶出,采用冰醋酸-香草醛-浓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灵芝酸的含量。[结果]5号种木屑栽培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0.98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3级菌丝1.20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要低0.27个百分点;4-3种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1.24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1.13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基质要高0.20个百分点。[结论]菌丝体与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与灵芝栽培品种和栽培基质均有关系。应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灵芝品种和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对家蚕具有较好感染效果的优势蛹虫草菌株和有效的感染方法。[方法]通过蛹虫草的家蚕感染试验,研究不同感染方法对蛹虫草菌株感染能力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悬液注射法和表面消毒浸染法的感染率较高。不同蛹虫草菌株对家蚕的感染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菌株04718的感染效果最好,菌株7172次之,菌株04最差。利用表面消毒浸染法对家蚕进行感染,蛹虫草菌子实体得率最高。用不同蛹虫草菌株感染家蚕后,产子实体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菌株04718感染后产子实体能力最强,菌株7172次之,菌株04较差。[结论]表面消毒浸染法和悬液注射法为利用蛹虫草菌株感染桑蚕幼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细刺猴头、猴头1号和猴头T3为供试菌株,以3个猴头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为样品,利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多糖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猴头T3多糖产量略高于细刺猴头,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猴头1号的菌丝体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猴头1号的子实体多糖产量最高,其次是猴头T3,细刺猴头最低,但是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其子实体多糖产量也高;子实体多糖产量比菌丝体平均高出18.13%。各个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产量都大于子实体栽培多糖产量,平均高出35.25%。[结论]该研究为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方法]利用不同菌株间产生的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配对杂交形成双核菌丝的原理,用杏鲍菇11号菌株和13号菌株作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结果]选育出杏鲍菇17号杂交新菌株,其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量较高,生物效率达121.02%。[结论]杏鲍菇17号各项指标表现稳定,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8个姬松茸菌株的生产性能(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姬松茸11号产量最高,生育期66 d,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结菇能力强;本地品种产量次之,生育期55 d,这两个菌株综合生产性能良好,是适合福建省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