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伯群 《土壤》1974,6(4):168-174
近十年来,在国外森林土壤学研究方面,如林木施肥、林木和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森林土壤调查分类改良、木本植物的菌根和根瘤、森林覆盖层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升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精准性,探讨利用数字土壤制图技术对森林立地质量进行评价,助力精准林业的发展.[方法]以济源南山林场为研究区,以地形因子为预测因子,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算法)对立地评价所需的主要土壤属性进行预测制图,并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林地其他立地环境因子分布图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  相似文献   

3.
国内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立地是林木生长的基础,立地质量评价是适地适树、合理高效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该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介绍并评价了国内目前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未来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22个宜林荒山地段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16个立地因子,将其分成宏观因子和微观因子分别进行立地质量分类及评价,最后再综合起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2个地段最终分成5类。第1类主要特征为土层中上偏厚,宏观立地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质量中等,包括2个地段;第2类为土层中上偏厚,宏观立地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质量差,包括4个地段;第3类为土层中下偏薄,宏观立地质量相对一般,土壤质量中等,包括7个地段;第4类为土层中下偏薄,宏观立地质量相对一般,土壤质量差,包括7个地段;第5类主为土层非常薄,宏观立地质量很差,土壤质量中等,包括2个地段。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不高,今后绿化造林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森林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对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生长的影响,简介了可减少立地破坏的采伐作业技术和采集机械应用的新进展,并指出我国开展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林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森林立地分类为林业调查设计提供了许多帮助,大大加快了森林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介绍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要求,分析森林立地的分类步骤,重点介绍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庆盐碱地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盐碱地土壤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种类、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和水溶性总盐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为分类依据,以地上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为验证标准,进行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将大庆市盐碱地分为高生物量轻度盐碱地、高生物量中度盐碱地、中生物量中度盐碱地、低生物量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5种立地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恢复植被,提高土地资源生产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土壤瘠薄,水资源严重亏缺,这已成为该地区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最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侧柏作为本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意义,所以分析研究该树种的主要林分类型林地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养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定标准地和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侧柏幼龄林主要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以便掌握各林分类型侧柏林地的差异。并通过林学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使林木得以充分利用,为该地区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理经营林木,提高林地生产力,扩大森林资源和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林地的水源涵养效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杉木、马尾松、红荷木、格木四种人工林的三年定位研究,初步获得了四种林木对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物吸收和归还特点、对土壤养分状况、水分状况、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一系列资料。初步阐明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数量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研究了四种林木凋落物的分解特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林木混交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相比,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北段东麓采石废弃地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太行山北段东麓采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选取地形、植被、土壤等14个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影响因子,明确划分太行山北段东麓采石废弃地的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土壤层厚度和地形特征等因子是研究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同时也是研究区采石废弃地上判断某一立地条件优劣的重要因子;2)依据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以及调查结果,可将研究区采石废弃地分成8类立地类型;3)根据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可将立地类型划分为立地条件较好的立地(综合得分≥24)、立地条件稍差的立地(综合得分20~24)、立地条件较差的立地(综合得分18~20)和立地条件较为恶劣的立地(综合得分<18)4类,并按照立地情况提出相应的植被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植被恢复潜力的强度石漠化地区立地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漠化地区立地分类及其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是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立地因子研究是立地分类与评价的前提。通过对典型强度石漠化地区毕节石桥小流域和花江峡谷立地条件调查,利用成因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强度石漠化地区影响植被恢复潜力的主要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岩性和坡性是强度石漠化地区基于植被恢复潜力的主导立地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强度石漠化地区立地分类的建立与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中南及东南部无林地进行了立地基层分类,划分出4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5个立地类型。采用土壤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17个因子的评价指标和各立地类型的土壤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出优、良、可、劣4个等级,并通过对调查区各立地类型的宜林性和限制性分析,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各立地类型的造林类型和造林适宜林种。  相似文献   

13.
潮关西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地分类是森林建设的基础,也是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手段。为了营建稳定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持续发挥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功能,需要对立地条件进行科学的划分。在对潮关西沟的地形、土壤、植被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确定了海拔、坡向、地形部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将潮关西沟的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5个立地类型组,14个立地类型,为生态经济防护林的规划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华北农田褐土团聚体微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量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华北农田褐土微观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依托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集成同步辐射显微CT(SR-μCT)与图像处理技术对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和有机、无机配施(OF)三种处理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6 a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区土壤孔隙微结构与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变化,其中长期OF处理土壤孔隙度、大孔隙率、狭长孔隙率、平均孔隙直径、平均弯曲度、孔喉平均表面积及平均质量直径等指标较CK处理分别提升了23.84%、145.71%、21.43%、37.16%、21.3%、51.12%和59.26%,表明长期OF处理显著改善了研究区土壤微结构,提升了团聚体稳定性。长期NPK处理与CK处理土壤团聚体在微结构特征与稳定性方面相似,但大孔隙(等效直径≥500 μm)率均显著低于OF处理(P<0.05)。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土壤质量评价与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从森林土壤抗蚀性,林木根系对土壤固持作用,森林改良土壤作用,降低径流侵蚀力等方面论述了森林防止土壤侵蚀的良好功能,并从森林覆盖率,林地利用方式等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阐明了森林的保土作用,对充分认识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推动森林的保护和绿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长期定位施肥研究因其经历气候、年份的时间长,气候类型多,土壤功能变化幅度大以及获得的研究结论相对准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外在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效应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国内外的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物理、养分、微生物以及酶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客观详尽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对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寿阳县国家褐土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为研究平台,定量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褐土区合理施肥模式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差异。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酶活性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肥力质量排序为:N3P2M3>M6>N4P2M2>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价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料对烤烟产量及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质量提升与烤烟绿色优质协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以长期定位试验的第7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不施肥(CK)、当地推荐常规施肥(100%化肥,CF)、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配施生物有机肥(BIO)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探讨各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对烤烟产量的解释度。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化肥减量20%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均能降低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全氮是影响烤烟产量的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19.66%、15.38%、12.07%。在3种评价方法下,植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值均表现为BIO>OF>CF>CK,BIO和OF处理较CF处理分别提高23.03%~31.75%和4.92%~7.94%。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烤烟相对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土壤功能及其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功能及其分类与评价相关研究,可以为农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国际上对土壤功能有着不同的划分与评价方法,我国也正在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对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分别整理了国内外土壤功能的概念与发展,归纳了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需要对土壤功能有不同划分,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缓冲过滤、栖息地和基因库、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原材料生产、建设承载等几个方面;在已有土壤功能评价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在整体上对土壤的不同功能进行评价,有的则选择其中一到两个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讨论了我国土壤功能分类与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盐渍化土壤的营养与施肥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盐渍化土壤的营养障碍因素及其对作物、蔬菜、林木等的危害程度、盐渍化土壤中N、P、K以及微量元素的养分状况与土壤盐分效应、施肥效应和施肥技术等;重点探讨了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应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简介了北方盐渍化土壤的K素发展趋势及K肥效应,并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