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仔鹿腹泻是造成仔鹿死亡的最严重疾病之一。近几年来由粘膜病毒引起的仔鹿腹泻在一些养鹿场相继发生。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人们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仔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选择了有腹泻症状的梅花仔鹿1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取4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4组腹泻的仔鹿治愈结果显著不同,其中采取中药泻痢安糖糊加西药抗生素和重组干扰素α-2^a的这组治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场仔鹿白痢发病率偏高,主要以每年5~8月间仔鹿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的疾病。本场每年出生200多头仔鹿,而发病率达10%,患病死亡率达40%。从而影响了仔鹿的成活率,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基于此我们在仔鹿的补饲料中添加了氟哌酸和改进了对患病仔鹿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仔鹿成活率达6%。  相似文献   

3.
天山仔鹿人工哺乳方法与管理黄仙璞(新疆伊宁县墩麻扎为民兽医诊所,835112)伊犁地区所养的天山马鹿主要由农户饲养,但绝大多数是捕捉3~5月龄野生仔鹿进行人工哺乳而成,由于各养鹿户和养鹿场人工哺乳没有科学的方法与管理,往往造成仔鹿死亡。人工哺乳是整个...  相似文献   

4.
仔鹿成活率是鹿群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对宁安农场5个鹿场调查,仔鹿成活率高年可达75%以上,低年还不足60%,平均水平为65%左右.现将调查材料分类统计,找出影响仔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场从 1 998年起使用硫酸亚铁脱毒棉饼饲喂怀孕母鹿 ,引起以肌肉变性、运动机能障碍为特征的初生仔鹿疾病 ,发病后极难治愈 ,影响了养鹿发展。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观察 ,结合调查本地属于贫硒地区 ,诊断为仔鹿硒缺乏症。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本场从 1 998年 3月下旬~ 6月上旬应用 0 .2 %硫酸亚铁溶液浸泡棉饼 1 2~ 2 4 h后饲喂怀孕母鹿。从 5月下旬开始陆续产仔 ,共产下仔鹿35 7头 ,其中 61头初产仔鹿发病 ,发病率为 1 7.1 % ,死亡 5 4头 ,病死率为 88. 5 % ,繁殖存活率为70 .5 % ,没有死亡仔鹿 ,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动物园及当地养鹿场饲养仔鹿的日常管理情况,对仔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浅表脓肿、肺炎、下痢、佝偻病等疾病,进行观察和诊断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特种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养鹿场在每年的生产季节里,经常遇到个别(2%~3%)母鹿扒仔、咬仔、弃仔或无乳以及仔鹿弱生不能站立吃奶的情况。这些不能吃到母奶的仔鹿,需要找别的母鹿代养或进行人工哺乳。但是在鹿产仔季节的初期和末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20日,洛阳郊区某养鹿场,一只出生3天仔鹿发病,前来兽医站就诊,经手术探查,诊断为先天性高位腹壁疝,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仔鹿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兵团农二师21团鹿场存栏马鹿700头,2003年5~7月母鹿繁殖产仔期间,发生了仔鹿腹泻病。截止6月底,已产仔鹿68头,发病15头,其发病率高达22%。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死亡12头,死亡率高达80%。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流行情况21团鹿场于2005年5月下旬开始产仔,6月初仔鹿开始陆续发病。发病的仔鹿多在3~10日龄左右,到6月底,共发病15头,发病率22%;死亡12头,死亡率80%。2临床症状发病仔鹿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运动迟缓,不吃奶,腹泻,腹胀,体温40℃~41℃,后期…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工驯养仔麋鹿是未吃过母乳的新生仔鹿,自身抵抗力较弱,疾病发生率高,影响其初期生长发育。笔者介绍了仔麋鹿感冒、下痢、便秘、佝偻病这4种主要疾病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前,仔鹿发病率接近100%,试验结束仔麋鹿成活率为87.78%效果显著。本文对4种主要疾病发生机理、过程及防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麋鹿驯养工作中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铁岭市某鹿场,有仔鹿33头,于1989年9月26—29日先后发病死亡7头,发病率为21.2%,致死率为100%。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及诊治,报道如下。一、发病原因该仔鹿群为4—5月龄,离奶1个月左右。因正值9月,饲草质好量  相似文献   

12.
氟哌酸防治仔鹿白痢张化,杨智勇,贾放,韦孟忠(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都江堰611830)本场每年出生200多头梅花鹿仔鹿,每年5~8月间仔鹿发生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的疾病。发病率10%,致死率达40%。使仔鹿的存活率降低,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笔者在仔...  相似文献   

13.
随着鹿存栏数日益增多,仔鹿疾病尤其是仔鹿秋冬季节肠炎发病率较高。经我们近几年初步统计,发病率占仔鹿总数的10%左右,个别养户高达30%左右,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正梅花鹿养殖是贵州省新兴的养殖行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仔鹿的培育是养鹿场能否壮大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评定其经济效率高低的方式,其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梅花鹿的正常产仔是每年的5—7月份。有的母鹿发情时间在2—3月份,10—11月份产仔,冬季母鹿没有奶水,导致仔鹿出生就吃不上初乳,加上仔鹿的饲养培育技术欠缺,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现结合贵州气候特点,将秋冬季节饲养仔鹿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喂硫酸链霉素和盐酸黄连素治疗仔鹿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痢和黄痢,是仔鹿的常发病。近五年来,我们采用混料饲喂硫酸链霉素和盐酸黄连素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情况简介出下。1发病情况我场2001年以前仔鹿患肠炎病比较多,发病率最高时达70%左右,最低时不下20%,最高死亡率达45.8%,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虽先后对本病采取了多方面的防治措施,如注射土霉素、氯霉素、黄连素、口服抗痢散、痢特灵、土霉素片、四环素片等,但疗效都不理想。2002年以来,我们用硫酸链霉素和盐酸黄连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治疗方法1982年梅花仔鹿分群后存栏91头、10月25日~11月15日发病64头,发病率70.3%,采取以…  相似文献   

16.
白痢、和黄痢,是仔鹿常见病。一般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内。主要原因是阴雨连绵,圈舍潮湿,粪尿污水蓄积,仔鹿体弱易发生此病。每年因治疗不当,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笔者曾在西丰县谦益鹿茸场工作8年,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治疗黄、白痢的办法,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死亡。当临床诊断为仔鹿黄、白痢后,采取用硫酸链霉素100万U一支,盐酸黄连素注射液10mL一支,经稀释混合后给仔鹿灌服,每日两次,一般在3~5d内即可治愈。巧治仔鹿黄、白痢@卜明生$铁岭市兽药饲料监察所!铁岭112000  相似文献   

17.
1幼鹿的饲养我们对幼鹿采取“丰富饲养、全价配合、直线培育”12个字的方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饲料给量加大了,尤其精料量是现在饲养量的2倍,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饲养状态。1.1哺乳仔鹿饲养管理从初生到断乳(0-3月龄)为哺乳仔鹿。初生后3日内打耳号、上卡片、测体尺,耳标可用牛用2号,公鹿打在左耳,母鹿打在右耳,编号为年号加个体号,如1998年生,第一号则为98~1号。母鹿圈内设仔鹿隔离栏,每头仔鹿1.5平方米,仔鹿通口为栅栏缝隙,马仔鹿缝隙宽30厘米,花仔鹿20厘米,使仔鹿自由通过,而且母鹿进不去,这种隔离栏可供仔鹿采食、休息、反刍、运动和躲避…  相似文献   

18.
本溪市望溪公园饲养梅花鹿10只,2007年4月上旬,一只梅花鹿产下仔鹿1d后,突然死亡,死前该鹿未见任何异常,产下的仔鹿表现下痢,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未造成本病的流行,并成功救活仔鹿,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免疫预防措施1.1鹿坏死杆菌病鹿坏死杆菌病灭活苗目前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制成功,各种年龄、品种鹿都可使用,该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6月末;疫苗免疫量,成年鹿4mL,仔鹿酌减,免疫保护期可达6  相似文献   

20.
梅花鹿在每年分娩的季节里,经常遇到个别母鹿扒仔、咬仔、弃仔或无乳,以及仔鹿弱生、不能站立,吃奶困难。各种原因造成仔鹿吃不上奶的约占仔鹿总量的2%~3%,同时,梅花鹿胆小易惊,对周围环境反应剧烈,很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特别是难产和初产梅花鹿,弃仔现象时有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