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浅述及诊治黄全云(青海畜牧兽医总站兽医院,810003)母猪产后瘫痪是经产母猪较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产后瘫痪、产后风湿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三种,笔者将近年来诊治该病的方法简述如下。1母猪产后瘫痪因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瘫疾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体质量瘦弱、饲料过于单一、母猪营养不良、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底,以至母猪产后瘫痪。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生产价值就在于繁殖生产,如果母猪产后发生瘫痪,将直接影响其当年以及今后的正常生产,必须掌握发生原因并采取适合的防治措施加以治疗。1母猪产后瘫痪发生原因母猪产后瘫痪指的是母猪因为产仔数量过多,产后哺乳期身体负荷过大、身体机能失衡,血糖降低,或者是由于母猪在分娩时仔猪体积过大,使得母猪后肢肌肉损伤,最终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瘫痪的诱因、表现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或急性低血糖症,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都可发生。产后瘫痪发生时间多于产后产后数小时至半个月不等,在产仔20天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趋于严重。本文拟从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予以论述,期与同行相互学习,并盼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瘫痪的诊断与治疗产后瘫痪是一般经产母猪较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上主要有母猪产后麻痹、风瘫及骨软症等3种。笔者将近几年诊治该病的方法简介如下。母猪产后麻痹母猪因产前、后运动不足,尤其是圈养母猪,因舍狭小,无法运动,长期睡卧或因胎儿过多,后躯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6.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在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1发病时间与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  相似文献   

7.
贾振岭 《中国猪业》2011,6(9):28-28
产仔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母猪产后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下面对母猪瘫痪病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产后瘫痪是农村散养户中常见到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根据几年来,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经验总结,对本病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三十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0.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在分娩前或分娩后发生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高产和多产母猪患产后瘫痪的机率较高。母猪患病后出现低血钙症,四肢运动力逐步减弱直至完全丧失,进而影响繁殖功能。母猪产后瘫痪为养猪业常见的神经障碍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是严重影响母猪产后恢复和仔猪生长发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营养、环境和管理3个因素分析母猪出现产后瘫痪的原因,分别介绍了寒湿型、营养不良型和坐骨神经损伤型瘫痪的临床症状,最后指出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和仔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发病原因:一是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产后瘫痪是农村散养户和集约化猪场中常见到的一种疾病,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症状表现,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百会穴注射镇跛痛治疗母猪产后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瘫痪是以产前和产后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所以又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此病多发生产后母猪。近几年来在阳高地区,母猪瘫痪时有发生。患了此病后,多因治疗无效而屠宰处理。能否  相似文献   

15.
正母猪产后瘫痪症又称为产后瘫痪、产后寒、产后风,是以母猪分娩后站立机能发生障碍而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普通疾病~([1])。母猪在整个生长、繁殖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跛行、瘫痪,但产仔前  相似文献   

16.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体质衰弱,产仔后四肢不能站立且知觉减退而发生瘫痪的疾病,又称产后风,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笔者从1999~200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共治疗1698例,治愈率96%,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如内分泌失调、钙和磷代谢异常、母猪生理机能紊乱等。为了降低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率,采取有效地防控对策是非常重要的。1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1.1饮水不畅饮水对母猪产后康复非常重要,因为水分是维持身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必需物质。产后母猪需要适量摄入水分以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如果母猪饮水不畅,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影响母猪的正常生理功能。首先,饮水不足会导致母猪身体内的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这样会增加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阻力,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母猪四肢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8.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急性疾病,表现为四肢瘫痪、低钙向糖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工厂化养猪大多采用网床分娩,母猪产后瘫痪的病例日趋增多,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母猪患病影响全窝的生存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两年的种猪饲养管理实践,就母猪产后瘫的防治作深入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母猪生产瘫痪又称生产麻痹、乳热症或风瘫(俗称"软骨病")是发生在围产期的一种急性代谢病,可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几天,但多发生于产后。母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但以产后数小时发病最多。母猪生产力越高发病率越高,胎次多的老母猪和初产母猪易发,经产母猪发生机率低,散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多,专业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少,母猪产后瘫痪比产前瘫痪的数量多。1发病原因1.1饲料问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9期第11页) (七)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所致,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