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立体匀播是指使小麦种子均匀合理的分布在土壤的立体空间内。立体匀播是基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实现小麦苗匀、蘖壮、穗多、高产。这一过程需要相应的播种机械来完成。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小麦立体匀播机,集施肥、旋耕、播种、一次镇压、覆土、二次镇压于一体,6道工序一次作业全部完成,省工、省时、节本、增产、增效。文章介绍的内容包括:立体匀播的概念及特点;立体匀播技术的理论依据;立体匀播技术的主要优势;立体匀播技术模式的关键技术路线及操作规程;可供选择的常见农机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相同播量和播期下筛选新麦26的适宜播种方式。[方法]2018—2019年,在新郑市城关乡敬楼村开展强筋小麦新麦26不同播种方式大田对比试验。播种方式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免耕沟播、立体匀播、宽窄行播种和等行距条播(CK),3次重复。分别调查出苗率、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收获时测产,计算产量。[结果]免耕沟播产量为8 141.55 kg/hm~2,立体匀播产量为7 883.85 kg/hm~2,宽窄行播种产量为8 199.15 kg/hm~2;均高于对照的产量。[结论]宽窄行播种、免耕沟播、立体匀播3种播种方式出苗均匀度好于对照,能够减少缺苗断垄数量,改善小麦群体结构,有利于新麦26产量水平的提高;免耕沟播、立体匀播集整地、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为一体,能实现节本增效,对于晚播抢墒播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七分种,三分管",强调了小麦播种技术的重要性,小麦种好了,苗齐苗壮,分蘖充足,根系发达,会为小麦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生产上小麦播种方式主要以条播为主,也有一些麦田采用撒播。条播和撒播存在播种不够均匀、深浅不一致、植株个体间差异较大和不易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等问题。一、小麦立体匀播概念及特点小麦立体匀播就是使小麦种子相对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出苗后无行无垄,均匀分布。立体  相似文献   

4.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播幅扩大到7-8cm。将行距增加到26~28cm,可以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利用这种技术一般可增产10%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播幅扩大到7~8cm,将行距增加到26~28cm,可以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种植密度与匀播种植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方法】 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为材料,匀播(株距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123×104、156×104、204×104、278×104和400×104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用Logistic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分析冬小麦籽粒灌浆相关参数。【结果】 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96以上,能准确反映灌浆过程;不同穗型品种灌浆期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阶段籽粒产量、阶段灌浆速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行距缩小呈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正相关;阶段籽粒产量与阶段灌浆速率呈正相关,与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关系不大。【结论】 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104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104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田间出苗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大区试验,分析了稻秸机械全量还田与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条播的出苗率显著低于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机械条播、机械匀播和人工撒播的出苗率分别为51.84%、90.89%和88.87%;人工撒播的出苗均匀性差于机械条播和机械匀播,3种播种方式的出苗变异系数分别为0.49、0.26和0.23。稻秸机械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处理的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都有所降低,其中机械条播的下降幅度较大,出苗率降低了36.54%。小麦出苗率和出苗均匀性通过影响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而影响籽粒产量,无论稻秸是否还田,机械匀播的产量均高于其余两种播种方式,稻秸不还田和全量还田条件下的产量分别为6 091.34 kg/hm~2和6 476.20 kg/hm~2。因此,在稻茬小麦生产中,推荐采用机械匀播的播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稻秸还田下小麦的田间出苗率,而且能保持较好的出苗均匀性,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 13个因素中单株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13.01%), 种子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2.42%)。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为85.91%, 其中第1主成分为“粒重因子”, 第2主成分为“单株产量因子”, 第3主成分为“生长量因子”。通过研究确定了“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关系, 为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应处理好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穗足,穗大、千粒重增加。总结了冬小麦精播与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主要有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通过引进推广运用窄行匀播、井字型播种等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机经营效益。1技术要点窄行匀播增强了群体的生长环境优势,协调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育的矛盾,最终达到穗、粒、重协调增加而增产的目标;小麦"井字型"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能有效促进小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39-10440
[目的]筛选适合当地的小麦播种机械。[方法]选择了两种新播种机械与当地一直沿用的传统条播机械进行试验对比,以小麦冬前苗情、春季苗情和小麦千粒重、单产为指标,对不同播种机械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种宽幅精播机械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其中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效果最佳;该宽幅精量播种机用种少且种子分散均匀,出苗齐、苗匀、苗壮;麦苗植株个体生长空间大,分蘖较好,苗体健壮,根系发达,因此生长后期单位总穗数多,千粒重增加,产量高。[结论]在山东菏泽地区适宜推广应用山东郓城生产的2BJK-6型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馆员岗位培训现状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学习路径图”构建学科馆员岗位培训体系,从“学习定律”强化学科馆员“能力稳定性”,“设置里程碑”增强学科馆员“学习自信”,“用以致学”,激发学科馆员“实战能力”,“指导性自学”,提高学科馆员“自学效率”等方面,阐述学习路径图在学科馆员岗位培训中的优势,指出学习路径图是有效应对学科馆员岗位培训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2011-2012年在陕西凤翔县农技中心试验站,比较研究了三种播种对小麦苗生长、籽粒产量及籽粒与面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宽幅软茬和平播,宽幅硬茬播种可促进小麦个体健壮生长,协调好群体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并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容重、硬度及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面团最大抗延力等籽粒和面粉质量的指标值,但对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延展性没有显著影响。宽幅软茬播种对小麦苗生长、产量及籽粒与面粉品质的一些指标较平播虽然也具促进作用,但其在作用指标数目和作用程度两方面均不如宽幅硬茬播种的大。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小麦宽幅播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爱芳 《吉林农业》2010,(9):105-105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处理好麦田群体与个体矛盾的基础上,扩大行距、扩大播幅、降低播种量、播种均匀;促进小麦个体发育更健壮、质量更好;使单株成穗多、穗大、粒多、粒饱,是一项显著增产的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宁夏农垦计划种植春小麦1.6万亩,积极对接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所集"施肥、旋耕、播种、镇压、覆土、再镇压"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小麦耕播一体化匀播技术。据了解,匀播技术使种、肥、土立体均匀分布,为每一颗种子提供尽量立体均衡的生长环境,播种深度适宜,作业效率高,播种质量好,为小麦后期个体均匀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河北省南和示范基地为例,通过设定3个不同处理,以农民传统模式为对照作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植保防治模式对邢麦7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药剂拌种加混播药肥,全生育期不防治,对邢麦7号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产量最高,对防治蚜虫也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教授牵头研究成功的一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在秸秆还田深松旋耕压实的基础上,使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的农机化技术,也是一项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有利于提高个体发育质量,使籽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新技术》2022,(12):22-23
<正>有些地区的冬小麦年前会发生青一块、黄一块的现象,这样的小麦,大多在年后返青生长慢,形成生长很慢的僵苗,小麦的产量会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有以下原因。1.播种密度过大、不均匀。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播种密度太大的部分,土壤里的养分被小麦苗争先夺后地吸收,“僧多粥少”,养分不足,则小麦苗发黄;播种密度相对较稀的地方,小麦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得到满足,就长得绿油油的比较健壮。由此出现青黄相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甘青系列青稞品种在等量施肥条件下对宽幅匀播和常规条播的响应机制,试验采用播种方式与施肥水平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2种播种方式和5个施肥水平,合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常规条播能够提高甘青9号基本苗、分蘖数、株高指标,而宽幅匀播可增加甘青9号穗长。宽幅匀播能够整体提高甘青9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之,常规条播降低了甘青9号旗叶蒸腾速率。相比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能够有效提高甘青9号产量、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而有效穗则是常规条播高于宽幅匀播。综上,在等肥条件下,宽幅匀播能够明显提升甘青9号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利于旗叶光合吸收与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