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截止1990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522座,塘坝2666座,引水灌溉面积45.0万ka,水平梯田,人工林,人工草有效保存面积分别为3893.0km^2和1085.7km^2,治理总面积8466.7km^2,治理度19.0%。流域近期规划水库达到590座,瘀地坝可瘀地面积2333.3ha,治沟骨干工程蓄水能力20061万m^3,引水灌溉面积70.78ha,治理总面积15921.3km^2,治理度36  相似文献   

2.
风化花岗片麻岩地区坡改梯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前山区农村经济现状和旱作农业耕作技术条件下,采取一次性修筑窄面土坎水平梯田治理坡耕地,在5°、10°坡面上减流减沙效益平均分别为57.9%、89.8%,减少肥分流失分别为89.3%、95.9%,土壤容重平均降低4.0%,汛期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20.7%,土壤肥分平均提高42.4%,大大改善了以土肥水为重要特征的生产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土地不断“升级”和生产率的提高,增产22.4%~37.3%;同时,隙地开发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40%~50%,堰埂利用还可增加经济收入。工程简易和费省效宏的治理措施,对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仅4年间,在北师试区就推广面积500hm2,泰安市推广面积达5000hm2。  相似文献   

3.
皇甫川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支流,也是黄河主要粗沙产区之一。1983年皇甫川流域列为全国重点治理区后,准格尔旗开展治理的一期工程开展38条小流域,通过十年综合治理,累计保存治理面积750.7km2,治理程度达73.8%;人均产粮由326kg提高到526kg,人均收入由116元提高到557元;总产值由1982年的1361.1万元增加到6385万元;土地生产率由每平方公里1.71万元提高到7.75万元;可增加环境容量6.3人/km2据测算,重点治理区的蓄水效益达73%,减沙率为70.6%。  相似文献   

4.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91km2,年均侵蚀模数8000t/km2。该流域自50年代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至1989年底止,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93.6km2,治理程度达44%。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分析河流水沙变化,与非治理时段1956~1969年相比,治理期70~80年代年均减沙2640万t,减少了40%,其中降雨偏枯影响占8%,下垫面影响占92%;治理期内年均减水0.44亿m3,减少了17.5%,其中降雨影响占23.8%,下垫面影响占76.2%。在下垫面减沙减水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分别占72.7%和50.6%。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无定河、三川河、黄甫川和定西县四大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4129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6094.2km2。四大片1983~1995年,共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面积14385.9k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9.16%。重点治理使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减沙率均在50%以上,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转化,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纯收入增加1.3~2倍,农户脱贫率达91%。今后应加强区域内的预防监督和治理措施的配套完善,注重深度开发,推广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依托的黄河四片二期一阶阶段重点治理,成效显著,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35.3km^2,累计治理度达到76.7%,年均治理度10.6%,实施重点治理的463条小流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8hm^2,人均经济林0.07hm^2,人均粮食553kg,人均纯收入1190.7元,项目区人口脱贫率为72.6%,植被覆盖率达到58%,年减少入黄泥沙68.8%。  相似文献   

7.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配置水保林体系及其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在中沟小流域合理设计配置水土保持林体系的试验表明:在流域内自上而下布设道路防护林、条田防护林─—梯田、地埂防护林─—坡面防蚀林─—沟道有机工程,并于实施过程中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治理时序,即水保林体系的时空有序配置,不仅能使其功能有序,而且整体增益明显,可获得各单个林种所不具备的理水功能,提高流域的耗散结构水平;在功能有序的水保林体系调控下,中沟流域的保水效益达82,1%,减沙效益达99.3%,复合农林系统可提高光能利用率12%,使有效防护范围内空气湿度增加4个百分点,降低风速48%,提高土壤合水量10.9%,农田与单作小麦相比,产投比、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分别提高51.3%、49.6%、95%和55.6%。  相似文献   

8.
清涧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在10000t/km2以上。自50年代初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截至1989年底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4.07km2,治理程度达50.67%,流域输水输沙明显减少。分析表明:清涧河水沙减少受降雨和流域治理的共同影响,与1969年以前相比,70年代年均减沙15.4%,80年代年均减沙71.3%。在减沙量中,降雨偏枯影响70年代占14.6%~28.2%,80年代占36.9%~41.8%;流域治理减沙量70年代占71.8%~85.5%,80年代占58.2%~63.1%。同时,流域治理减水量也由70年代的18.2%~33.9%增加到80年代的42.9%~47.7%。  相似文献   

9.
渭源县里仁沟流域红土裸露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0.6%,水蚀和红土泻溜等重力侵蚀严重。在治理中,突出综合作用,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拦蓄利用梁坡径流稳定坡脚和沟床,雨季红土坡穴播沙棘、沙打旺等林草。经过五年连续治理,全流域累计完成基本农田628.77hm ̄2,造林562.6hm2,种草150.07hm ̄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1km ̄2,其中红土治理面积6.27km ̄2。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人均收入由治理前的206.51元增加到407.09元,林草覆盖率由6.1%上升到40.6%,年径流模数由31238.6m3/km ̄2降低到11928.4m3/km ̄2,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600t/km ̄2降低到1165.9t/km ̄2。  相似文献   

10.
新发流动沙丘经采用前挡后拉、网格沙障、乔灌草覆盖立体防护的治理模式,进行4年治理,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零增长到80%;沙丘下垫面性质有明显改变,地表粗糙度提高了157倍;距地面2m高处风速林内比林外降低了29.2%;地表0~20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量仅为流沙地(对照)输沙量的0.7%~19.6%,流动沙丘达到了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试验促进了五分地沟经济的发展张占全,刘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水保试验站,017160)皇甫川流域是全国八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为解决流域治理所需的技术、经济和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科委、水利厅于1979年在准格尔旗海子塔乡建立五分地沟试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川掌沟综合治理的经验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年的综合治理,川掌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均产粮500多kg,比治理前增加102%,人均收入由65j增加到1000元,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其突出的经验是:以开发促治理,把单纯的防护型治理转变为效益型开发性治理,以效益增强治理后劲。前5年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顺序,首先控制泥沙下泄,增加基本农田,使群众尽快受益。后5年自上而下地治理梁峁-坡-沟,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果林,使群众从始到终年年受益,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治理积极性,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1993,(6):13-16,40
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三川河流域,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9km~2,累计治理度达到57.6%,平均治理速度4.1%,其中第一期71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度达73.4%,年均治理速度5.6%。通过重点治理,全流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1hm~2,人均经济林0.055hm~2,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7.8%的速率递增,98.7%的贫困户脱贫,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较治理前减少50%以上,治理成效显著。并在实施治理中创造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经验。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矿区人为水土流失及防治冀长甫(河南省平顶山市水利局467000)郑中信,任有振(河南省平顶山市郊区水利局)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以开采煤碳为主,火力发电、建材、纺织、化工等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该市近郊工矿区由于开矿采煤、建厂采石、挖土烧...  相似文献   

15.
建立市场经济新机制开创水保工作新局面李志强(河北省水利厅,石家在市050011)河北省地处京畿,是首都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地和工业原料基地。全省国土总面积18.77万km ̄2,总人口6300多万人。其中山丘区面积11.36万km ̄2,占总土地面积的6...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实现产品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对策孔四新(河南省济源市水土保持研究所,454650)有关水土保持商品经济基地建设、水土保持产业化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水土保持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有徘徊的趋向,各地不...  相似文献   

17.
坡耕地垄作玉米留茬免耕保土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耕地垄作玉米留茬免耕保土增产试验研究张凤霞,杜景龙(吉林省白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34300)曹声明,修士忠,季进英(吉林省白山市水利局)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雨量充沛。全市幅员面积17840km ̄2,占全省总...  相似文献   

18.
葛藤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及效益邓正良,王荫菊(湖北省巴东县水土保持办公室444360)葛藤坪小流域位于三峡库区旅游景点神农溪河畔,总面积11.89km2,水土流失面积8.1km2。该流域涉及2个行政村,共有316户,2145人。治理前,严重的水土流失不...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冯有连,于德广(西安市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710043)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有效地推广和应用,是水土保持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振兴水土流失区经济、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和减少水上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MIS、GIS、ES谈计算机在水土保持学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MIS、GIS、ES谈计算机在水土保持学科中的应用陆守一,任勇(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中心,100083)计算机在我国水土保持学科中的应用始于80年代初。1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以及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计算机在我国水土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