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泰安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两条有效途径于洪太,谢厚国(山东省泰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271000)泰安市位于鲁中山区,山丘面积占总面积的67%。由于山高石头多、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得...  相似文献   

2.
论太行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系指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和途径。它应具有稳定、自我调节、演进三个标志,形成一个低耗、高效、稳定、优化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其建模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分析、系统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开发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四个部分。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理论作指导,石家庄地区在太行山中段建立了12个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GI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和构建:其中包括GIS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模式,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应用组件式技术,采用新一代组件式GIS开发平台ArcObjects与可视化开发语言VB,以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为例,设计建立小流域水循环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采集、表达和输出小流域水循环过程各类数据,系统还提供实现水文模型与系统的集成接口,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数据采集、表达和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治理开发历来都把治理作为开发的基础,按大流域进行总体设计,按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种地形层层进行优化布设和建设。小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并为生态农业建设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式。提高小流域治理开发水平,可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堰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李德平,徐桂华(泰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东泰安271600)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堰边开发利用以其显著的近期效益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山丘区建立商品基地和尽快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一、堰埂资源利用现状堰埂利用在我...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治理与商品经济曹步山(山东省泰安市水利水产局,21100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订的农村经济政策,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是多山之国,贫困山区一直处于封闭自给或半封闭半自给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束缚下,生产...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型观光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观光业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产业,其设计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统一。泰安市背靠泰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型观光旅游农业应围绕泰山大旅游做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并以泰安市小流域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为例,介绍了观光农业的几种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8.
方下店小流域通过开发,主要解决了红壤的退化,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小流域水资源短缺制约开发的瓶颈,建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小流域的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做到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面上治理与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大户承包相结合,创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2km^2。通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是自然界水体的自然规律,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任何破坏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反,有利于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这里从水循环机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内在联系,分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述水土保持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3.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规划设计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规划工作:1.搞好区域规划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2.搞好监督规划;3.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4.搞好水土保持产业和行业脱贫致富规划。同时,笔者还对建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搞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谈了具体意见,并指出: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窑店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壤结构、损坏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同时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针对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现场勘察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预测了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及可能造成新增水蚀、风蚀量,预测结果为合理布设该矿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土资源是农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土,就没有农业和人类。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流失宝贵的水土资源,而且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削弱土地生产潜力,减少农业收入。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建立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耕作保护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搞好水土保持 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株洲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总结和探索了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新路子,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把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工作成效,使株州正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与生态环境才能协调发展。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采取有力措施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 ,依法决策 ,依法行政 ,依法办事 ,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中卫黄河隧道穿越工程实际监测需求出发,结合原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议结合实地情况增设监测点;在完善原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植被措施的治理力度,特别是加强植被的后期管理与养护;提高扰动区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加强监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后续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