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花果 (Ficus carica L.),属桑科榕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无花果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隐头花序,小花隐藏在花托内,人们只能看到花托形成的假果,看不到花,故称为"无花果",为多年生落叶果树.  相似文献   

2.
狼牙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牙刺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Hance),别名白刺花、苦刺等,是豆科槐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广泛分布于华北、江苏、浙江、湖北、河南、陕西、甘肃及西南诸省,资源十分丰富。它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不仅可用作绿肥和饲料,而且可用作燃...  相似文献   

3.
风沙区水保优良灌木──杨柴的育苗技术杨柴又名蒙古岩黄芪(HedysarummongolicumTurcz.)、踏郎、三花子等,为豆科小灌木,高1~2米;根蘖性强,常“一株成林”;抗干旱,耐沙埋,抗逆性强,是优良的固沙先锋树种。成熟的杨柴种子除可榨油外...  相似文献   

4.
用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Retz)及甘蔗属(SaccharumL.)、蔗茅属(ErianthusMichx)的几个种进行RAPD标记,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重演性。进而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斑茅不宜列在甘蔗属,而应该划入蔗茅属或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5.
根据无花果耐旱而怕涝的生长特性,结合金华年降水量分配不匀,3~6月春雨明显,梅雨量多,7~9月常有盛夏秋伏连旱,高温少雨的低丘盆地气候特征,对无花果栽培进行了7年的探索,认为对于无花果夏秋果兼用的品种在栽培措施上采用少结夏果,多产秋果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无花果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无花果是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优良果树,具有绿化、美化城市的作用,又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介绍了无花果用途,通过观察、实践,总结了其育苗技术、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广西南部植物区系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蕨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54科、141属、584种。科、属组成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odaceae四科的属、种成员最多,其中金星蕨科在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本区系的一个特点;蹄盖蕨属、耳蕨属种类较少是本区系不同于鳞毛蕨-耳蕨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划分为12种类型(变型),种可划分为15种类型(变型)。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127种,占21.74%;广西特有26种,占4.45%。本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热带南亚热带过渡性,热带分布属占83.68%,热带分布种占60.62%。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中南半岛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其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被尊为“国色天香”,又被誉为“富贵”之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象征。因其艳丽的花色和饱含“富贵、美好”的寓意,使之成为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植物,从古至今均受到造园家们的推崇。本文仅简述其栽培历史和园林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9.
合欢,又名绒花树、夜合花,盔缨花,为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产亚洲及非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合欢树形开张,冠大荫浓,夏季花开时节色香俱佳,是作庭荫树和行道树的好材料,种植于草坪、林缘均能呈现出较好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祥  王红娟 《南方农业》2009,3(3):20-21
红绒球(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又名朱缨花、红合欢,为豆科朱缨花属木本观花植物,原产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栽培。  相似文献   

11.
N肥深施深度对小麦吸收利用N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15N示踪技术,在川中紫色土上进行了聚土的表层施肥(施肥深度1-2cm)、中层施肥(深施25cm)、底层施肥(深施45cm)和平作表层施肥不同处理小麦吸N特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N肥利用率是“平+表施”〉“聚+底施”〉“聚+中施”〉“聚+表施”,处理间N肥利用率最高是23.78%,小麦一生有38.7-44.1%的N来自肥料。小麦拔节以前无论是聚土还是平作,其表层施肥地上部分NDFF值极显  相似文献   

12.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英格兰桥北区(Bridgnorth)的壤质砂土上布置试验,研究最近研制出的4个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稳定性的作用。分析“Agri-Sc”对土壤溅蚀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次重复施用“Agri-Sc”,过20个月后,“Agri-Sc”处理的土壤平均溅蚀量可降低 14.3%。用其它 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Soiltex、Humus、Kiwi Green)做比较,发现这4种改良剂均可降低土壤密度,提高总孔隙度。然而,只有Soiltex和KiwiGreen可使土壤结壳强度增加,施入“Agri- Sc”两次后可使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结果证明,加入合成的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不断改善土壤性质,通常能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可蚀性,有利于土壤保持。然而,这种有利的效果不易取得,需做进一步研究,以弄清改良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和土壤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温度及成熟度对无花果贮藏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新疆早黄无花果为试材,研究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2种成熟度无花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无花果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温可显著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缓解有害代谢物MDA的累积,降低防御酶系的活性。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采后,过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低成熟度果实呼吸及乙烯高峰出现时间与高成熟度果实相比推迟4~10h。因此,适当低温及低成熟度有利于新疆早黄无花果的采后保鲜贮藏。本研究为无花果的保藏运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适宜贮藏温度保持鲜食无花果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无花果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该试验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2℃3个贮藏温度对无花果采后生理指标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1℃贮藏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0℃和2℃贮藏的果实,腐烂率显著低于(p0.05)0℃和2℃贮藏的果实,保持了较好的贮藏品质;-1℃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无花果的呼吸速率,抑制了细胞膜透性升高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大,同时又维持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果蔬体内防御系统的保护酶活性,延缓了果实衰老。"波姬红"无花果的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贮藏30 d基本保持了无花果的食用品质,腐烂率为31%。与常温贮藏3~5 d相比延长贮藏期25~27 d。研究结果为无花果采后贮运保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笔者在对河南境内的南太行山进行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时,在林州市境内发现了缘毛太行花(TaihangiarupestrisYuetLivar.ciliataYuetLi)。据相关资料记载,“河北省武安一带是缘毛太行花在世界上唯一的天然分布区”。缘毛太行花在林州市的发现,改写了缘毛太行花的分布记录,使其分布区域向南延伸到了河南境内,这更是河南野生植物资源的又一个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南方红壤侵蚀区不同母质发育红壤上种植和筛选适宜生长的连翘属植物生长特性,旨在为连翘资源的规模扩大和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连翘、金钟花和垂枝连翘为试材,通过人工控水试验在3种母质红壤(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设计3个水分处理(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控制在-5,-20,-35 kPa),研究不同母质和水分条件对3种连翘属植物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 ①在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花岗岩红壤种植的连翘属植物,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最少;第四纪红壤种植的连翘属植物,在-5 kPa水分条件下,其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与红砂岩红壤相同,在-20 kPa和-35 kPa水分条件下,均高于红砂岩红壤。②土壤水分和土壤类型均显著影响连翘属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连翘品种之间却无显著差异;除了土壤水分—连翘品种的交互作用对枝条长度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土壤类型、土壤水分、连翘品种之间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连翘属植物生长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连翘属植物中,在高水分条件下(-5 kPa),连翘、金钟花在红砂岩红壤上生长最佳,垂枝连翘在第四纪红壤上生长最佳;随着水分含量下降(-20 kPa和-35 kPa),3种连翘属植物均在第四纪红壤上生长得更好。[结论]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20 c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35 kPa),连翘、金钟花和垂枝连翘在南方红砂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上引种种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隆昌素属兰科兰属春兰中春剑的一种,原名“软叶春剑素”,俗名“素心兰”、“催生兰”。其根粗壮,假鳞茎椭圆形而不明显,芽嫩绿无杂色。叶草质润绿色,有肉质感,叶缘具细锯齿,较软略成弧形;中脉、两侧脉平行深绿而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I)的继篇,报导了18个不同的新组合种。这18个新组合种是:18.寄生在中粒种咖啡和黄檀树叶部的白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lbo-maculans(P.Henn)Y.X.Chencomb.nov.);19.寄生在槭树属的鸡爪槭、樟叶槭、五角槭、三角槭、五裂槭和三裂槭等多种植物上的槭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ceris(P.Henn)Y.X.Chencomb.nov.);20.寄生在悬钩子属的越南悬钩子、宜昌悬钩子、扇叶悬钩子、粗叶悬钩子和悬钩子上的触角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antennaeformis(B.J.Murrray)Y.X.Chencomb.nov.);21.寄生在卫茅属的金星卫茅和卫茅及假卫茅上的卡罗列那拟盘多毛孢(Pestaloliopsiscaroliniana(Ouba)Y.X.Chencomb.nov.);22.寄生在樟树上的樟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cinnamomi(B.deHaan)Y.X.Chencomb.nov.);23.寄生在棕榈科的 棕和西谷棕上的刚果拟盘多毛孢(P  相似文献   

19.
无花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超声波改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推动无花果多糖产业发展,探讨无花果多糖分子修饰对其活性的影响,采用传统水提醇沉的方法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无花果多糖提取技术,进而对超声波修饰前后的无花果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和分子结构表征,研究无花果多糖的提取技术及其超声波修饰效应。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1 min、提取温度90℃、液料比49 mL/g,在此条件下无花果多糖第1次提取率达到3.03%,经过2次提取,多糖提取率和得率分别达到3.86%和94.62%。中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超声波将其分子中大量的C-O-C和C-O-H键打断;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光散射分析,超声处理后,其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从536 800、1 061 000 Da减少到46 410、93 870 Da。进一步对超声波修饰过的无花果多糖进行分级醇沉、SephadexG-150凝胶层析纯化得到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光散射分析表明该组分数均分子量为58 810 Da,重均分子量为157 300 Da;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及分子摩尔比为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1.63∶0.88∶1。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狼蛛属两新种,定名为北海狼蛛Lycosabeihaiensissp.nov.和带斑狼蛛Lycosavittata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