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介了雪蛤的价值及资源现状,进而分析了粤北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概况,并对广东北部山区开展雪蛤南移养殖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观察研究了雪蛤引种到粤北山区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繁殖、孵化、生长等相应情况。分析了南方环境因子变化对雪蛤所造成的环境胁迫,及由此带来的雪蛤在繁殖上的影响,认为饲料供应、天敌、环境温度是决定雪蛤在南方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并从技术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粤北山区雪蛤蝌蚪饲养管理及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粤北山区雪蛤的蝌蚪期和变态期的饲养管理技术细节作了全面介绍,并强调了不同时期的疾病预防和天敌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森林资源、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等专题调查结果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介绍粤北山区在广东现代林业区划中的定位,并对其今后的林业发展潜力进行展望,进一步指导新时期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南移广东粤北山区全人工养殖,在当地优越条件下,当年就能快速生长到32g。研究表明,粤北山区的温度条件与食物多样性是促进林蛙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粤北山区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导致其处于欠发达状态。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次到梅州调研,强调山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实现山区绿色崛起。基于此,分析了粤北山区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条件,提出了幸福产业导向理念下粤北山区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粤北山区雪蛤的“半人工生态法”养殖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得雪蛤南移至广东北部山区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后,天井山雪蛤试验养殖场在约6·7hm2林地放养了变态幼蛙20万只。据2007年12月下旬的越冬观察,发现雪蛤已下山入水,越冬池内也有越冬雪蛤,说明人工繁殖、孵化及蝌蚪饲养、放养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配方的饲料为饵料,在粤北山区饲喂人工养殖的雪蛤蝌蚪。其结果表明,最佳的饵料配方如下:在1~7d,主要靠卵胶膜作为其食物;8~10d,投喂蛋黄水;11~23d,投喂人工配合料,玉米粉:麦麸:豆腐渣:鱼粉=15∶20∶50∶15;24~33d,从蝌蚪开始出现后肢开始,增加动物性蛋白饵料,饵料按玉米粉:麦麸:豆腐渣:鱼粉=10∶10∶50∶30配合,此外,再配合投喂福寿螺,田螺等动物性饵料;从34d起,蝌蚪开始出现前肢后,少投饵料,待其前肢全部长出后,停止投喂人工饵料。  相似文献   

9.
粤北丘陵山区占地面积大,具有丰富的物质、能量基础,但由于地形高差较大,传统农业无法大范围开展,制约了经济发展。针对粤北丘陵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根据基地高程与坡度建立丘陵地区立体型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以山茶科Theaceae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建设以生态效益为主,农、林、牧、副、渔业和观光旅游业相结合的农业观光园,促进丘陵地区农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洁 《中国林业》2011,(15):22-23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日益彰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广东省科学发展的瓶颈。建设生态屏障,因此被提上广东日程。2010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正式把生态屏障建设作为一种制度,放在了全省宏观发展战略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粤北山区养殖的林蛙容易诱发传染性肝炎。此时需要改善林蛙的饲养环境,并用硫酸链霉素治疗林蛙肝炎病,但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市场》2007,(9):30-30
一、黄鳝养殖的设施建设 场地选择:可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体型中小,具有很多天敌,南移至粤北山区后,属于一种入侵物种,更是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敌,对林蛙南移养殖存在严重的危害,经过2 a的林蛙饲养管理,目前已掌握了一些防治林蛙天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国有林场已成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功能完善的区域。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镇化率逐渐提高的背景下,自然教育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巩固国有林场发展成果,以自然教育为突破口,以安徽宣城泾县马头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森林经营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问题,开展基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自然教育室外场地评价与设计研究,总结设计表现形式与特点,为我国国有林场建设体系下开展的自然教育场地设计表现形式与建设特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山区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及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正视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山区生态林业体系是山区林业的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同时对发展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共享田园”理念下粤北山区龙咀村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路径之一。以粤北山区的龙咀村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偏低、人口老龄化等乡村共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田园"理念的普通乡村发展路径,从营造共享生态景观体系、建设共享农业特色化发展平台和构建共享乡土体验居住模式3个方面探析了粤北山区乡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观光型农庄已无法满足社会、生态的需求,农庄的开发形式在进行转型的新探索,自然教育内容的加入,可为生态型农庄的发展转型提供新的道路。从自然教育的视角下,阐明在生态型农庄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梳理生态型农庄的环境要素,构建生态型农庄的自然教育内容体系,为生态型农庄的建设提供新的场地构思,提出自然教育在生态型农庄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艳林 《绿色科技》2020,(6):140-141
指出了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文明建设”等政策观念,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企业搬离工业场地后,应当对场地的污染情况负责,以保证场地的二次开发使用。基于此,针对场地污染中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风险评估方案进行了梳理,并以实际污染场地为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使用者对场地空间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调查使用者在使用后的评价,分别从生理、心理层面构建了功能评价表,以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以场地常用者为调查对象,对场地功能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林业工作研究》2008,(3):45-49
一、广东省林业受灾基本情况 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广东省林业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肇庆市和天井山林场、乳阳林业局、乐昌林场、连山林场。粤北山区是该省主要的林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林地总面积9522万亩,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8.4%;有林地7882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57.43%;森林覆盖率达67.7%。据广东省林业局汇报,到2月24日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