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评价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对小麦品质贡献关系,对219份小麦品系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多种粉质仪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依并依据国家粮食检验标准对小麦多个品质性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变幅较大的是容重和最大拉伸阻力,变幅较小的是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41.85%。容重与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吸水率和延展性相关性最高;除了容重,沉降值与其它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拉伸面积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综合为沉降因子、面团因子和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54%,基本反映小麦品质性状的全面信息。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品质性状的有效改良及优良品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加工品质的预测及小麦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1B上含有14 15亚基的山农910180—3和在1B上含有7 8亚基的淄麦12进行杂交,在分离后代中得到14 15和7 8亚基的株系,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等5个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方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14 15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有很大的贡献,好于7 8亚基,14 15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比7 8亚基大18%;对14 15亚基、1亚基与面筋指数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虽然14 15、1亚基对沉降值的影响是一致的,但对面筋指数的影响却不相同;在高蛋白质水平上,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面筋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1987年测定208份材料的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其中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分析品质性状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和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陇春系列小麦8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粗蛋白含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考查与分析,以综合评价陇春系列小麦的农艺性状表现。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与粗蛋白、株高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容重与湿面筋、粗蛋白与沉降值及稳定时间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压缩为产量、粗蛋白、株高、容重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依次为43.807%、24.896%、14.642%、11.40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752%。借助公因子在性状上的得分可知,陇春25号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而陇春28号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变迁,对1970年以来的60份高粱主推杂交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4个农艺性状和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单宁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分来源和年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种农艺、品质性状差异明显。不同年份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有显著差异,品质性状中粗淀粉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农艺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品质性状稳定性及地域和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均达到强筋麦标准,吸水率和湿面筋部分达标,而沉降值均偏低。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是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以藁9415是品质性状和品质稳定性较好。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相反。说明河北南部较中部更适宜强筋小麦种植。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最高气温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负相关;日照时数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与沉降值显著正相关。因此,灌浆期相对较低气温、较短日照时数和较多降水有利于品质性状的综合提高。沉降值和稳定时间是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主要限制性状,是育种和栽培上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杂交后代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株型、产量及品质众多复杂因素中找出影响机械化生产较大的因素并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提高棉花育种的效率。【方法】以陆地棉Z571与中棉所49杂交的F2:3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分析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方差和相关性。【结果】F2:3群体株系材料间农艺性状发生了显著分离,且后代中出现了许多超亲个体,在田间进行选择时要注意农艺性状之间复杂的关系;株高、单株果枝数与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单株营养枝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现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单位面积铃数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与单位面积铃数相反。【结论】株型性状与产量和品质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高产高品质的株型特征为单株营养枝数较多;选育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时要选择铃数较多、铃重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甘啤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对甘肃省农科院选育的甘啤系列啤酒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产量、千粒重、筛选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趋于理想水平,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从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产量性状的成穗数、穗粒重改良潜力较大,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筛选率改良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种施肥方法对影响寒地水稻产量及食味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长、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植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提出,在三种施肥方法试验下,水稻的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间差异显著,施肥方法处理2实现了稻谷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基础上,改善了影响稻米食味的粗蛋白、直链淀粉及胶稠度含量,从而为提高寒地水稻食味品质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源库改变对小麦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不相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源库改变对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千粒重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改变明显影响着子粒蛋白质和千粒重,而对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不大;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对源库变化的反应不同;千粒重的增减因品种而异;面筋的沉积主要受库的限制;旗叶在产量和蛋白质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 ,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me,Silverstar三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质麦的指标。4个农艺性状除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除吸水率相关均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性状间有一个或几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野生二粒小麦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些优异基因的导入对促进优质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普通小麦品种Bethlehem(BLH)为遗传背景的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chromosome arm substitution lines,CASLs)为材料,进行2年一点田间试验,考察籽粒(粒长、粒宽和千粒重)与品质相关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淀粉含量和灰分含量)。结果表明:CASLs群体中3AL 2年的粒长均显著长于亲本BLH,推测3AL染色体上至少有1个正效QTL控制野生二粒小麦的粒长,至少3个控制粒长的负效QTLs分别位于4BS、6BL和7BL,至少11个控制千粒重的负效QTLs分别位于2AS、5AS、6AL、7AS、1BS、1BL、4BS、4BL、5BL、6BL和7BL,至少6个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6AL、1BS、2BS、3BL、7BS和7BL,至少3个控制湿面筋形成的正效QTLs分别位于2BL、7BS和7BL,至少3个控制沉降值的主效QTLs分别位于4AL、7AL和7BL,至少1个控制淀粉形成的负效QTL位点位于7BL;至少1个促进小麦籽粒灰分含量增加的QTL位于7BL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灰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灰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CASLs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每个置换系只含有对应野生二粒小麦的染色体臂,各置换系有着不同的遗传特点,因此,可以综合利用置换系的有利性状对小麦目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进而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加丰富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以四川地区茎秆强度不同的1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和茎秆强度相关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为油菜茎秆研究的最适时期.在这一时期,穿刺强度和抗折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壁厚与穿刺强度、抗折强度和纤维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0.67??,0.58??),但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8?).通过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壁厚和穿刺强度均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0.60??),而茎粗与一次分枝数和单株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0.53?),与角果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关系密切,且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的改良不会造成经济价值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主栽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花生新品种创新力度,加快新品种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针对东北主栽的33个花生品种从农艺、品质以及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本地区推广的花生株高不超过40 cm,分枝数为5~9个,百仁重为(78.47±14.44) g,出米率为(72.84±3.65)%;相关分析中,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随脂肪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分枝数的增加与粗蛋白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出米率对品质影响较大,呈偏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中,油酸与产量关联系数较大,粗蛋白与产量结果关联系数较小;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图中可以得出,东北地区主栽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为下一步主栽品种的单个性状的亲本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强筋小麦新麦18号系谱和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新麦18号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品质性状属双亲互补且超亲遗传,年际间品质性状稳定。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选育上有重大突破。新麦18号遗传基础丰富.农艺性状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5+10优质亚基和含有偏凸山羊草的抗病基因来源于母本(C5/3577)F3d。  相似文献   

18.
以1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籽粒物理品质性状(包括千粒重、容重)和面粉品质性状(包括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供试品种(系)大多数属于高容重、中千粒重、高沉淀值、中等面筋含量的品种。旨在为今后有计划的进行冬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冬小麦品比试验的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软化度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该地区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徐翠莲  杨衍菊  王瑞清 《种子》2013,32(2):85-88
为了给南疆地区小麦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疆内外引进的13个冬小麦地方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4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重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因此,在保证单株穗数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来提高小麦的产量。(2)干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蛋白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3)除穗长和蛋白含量在0.1水平上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达0.537外,其余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或偏相关关系。因此,在育种中可以适当将高产和优质结合起来,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