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 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 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 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 mori 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 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 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 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的4种锈菌,即:蜂斗叶锈孢锈菌(Aecidium petassitidis Syd.),山牛蒡鞘锈菌(Coleosporium synuri Tranz.),梭形多胞锈菌(Phragmidium fusiforme Schrot.),大黄柄锈菌(Puccinia rhei-undulati Hirats.),国内均未见报道。笔者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3.
新疆灌木多胞锈菌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疆灌木上的多胞锈菌属进行了分类研究,共采集鉴定了标本85份,确定新疆灌木上多胞锈11个种,其中Phragmidium tranzchelianum Lyd.Vass是中国新纪录种,所有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 1 50余份 ,经初步鉴定 ,共有锈菌 2 0个属 ,1 1 8种 ,寄生于 1 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 3个 :即拟三孢锈菌属 (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 (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 (UredoPers) ;国内新记录种 3种 :桑锈菌构树变种 (Ae cidiummori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 (Coleosporiumsp .)和扁担木层锈菌 (Phakopso rasp .) ;省内新记录种 2 4种 :即鞘锈菌 (Coleospo …  相似文献   

5.
1978—1987年在郑州、许昌等县市采集到5科13属植物上白锈菌标本37份,鉴定出白锈菌8个种和1个变种。其中牛膝白锈菌等4个种为河南省首次正式报导,血苋等6种寄主植物为河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到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4种,前文已经叙述13种,本文连续叙述11种:单孢锈菌(Uromyces)2种,帽孢锈菌(Pileolaria)1种,柄锈菌(Puccini-a)7种,变种(Variety)11种。同时还发现甘草单孢锈菌,狗牙根柄菌3种锈菌的夏孢子堆中有锈菌寄生菌「Sp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锈菌     
1995年至2001年,对韩国锈菌进行了收集,并对锈菌科71种锈菌做了鉴定,记录了它们的寄主、采集点和干制标本数量。71种锈菌中有55种为柄锈菌属真菌、13种为单胞锈菌属真菌、2种为胶锈菌属真菌,另1种为罩膜双胞锈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小麦锈菌侵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Plant cell wall-degrading enzymes,PCWDE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麦3种锈菌(叶锈菌、条锈菌和秆锈菌)基因组中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mes)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PCWDE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筛选鉴定,并利用qRT-PCR方法对叶锈菌PCWDEs家族成员在侵染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小麦叶锈菌、条锈菌和秆锈菌基因组分别编码355、322和345个CAZymes家族成员基因以及160、153和158个PCWDEs基因;小麦3种锈菌共含75个保守CAZymes基因亚家族和94个PCWDEs直系同源基因簇。2)16个叶锈菌特异性PCWDEs基因在亲和(Pt15-‘中国春’)/非亲和(Pt15-‘云麦34’)互作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但非亲和互作中在侵染更早期就已受到诱导上调表达。3)叶锈菌特异性PCWDEs基因簇中有4个PCWDEs被鉴定为类扩展蛋白,其在侵染过程中受到诱导表达,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出1982年8月于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采集鉴定的78种真菌名录。其中凤铃草鞘锈菌Coleosporium campanulae(Pers.)Lev.、中国戟孢锈菌Hamasporasinica Tal.东北两型锈菌 Pucciniostele manshurica Diet.以及杜鹃盘单毛孢Monochaetia rhododendri Woronichin等24种真菌为浙江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1.
菊科植物(Compsitae)在新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的有油料作物,常用的中草药,重要的早春牧草,固沙植物,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等,柄锈菌属(Puccinia)是菊科植物重要的病原真菌。作者1987~1988年采集并收集整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保存的自60年代起至今在全疆各地采集的菊科植物锈病标本共103份,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份标本的的夏孢子,冬孢子形态,参考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形态和寄主,分类鉴定出新疆菊科植物柄锈菌28个种,18个已知种,10个是全国新记录:Puccinia saussureae;P.artemisicola;P.cousiniae;P.sonchina;P.chondrillina;P.crepidis-sibiricae;P.artemisiae-norvegicae;P.peisisca;P.xanthii;P.cichorii。寄主植物隶属于菊科21个属,34个种,所有引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八一农学院真菌标本室(HMAAC)。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1994年采自新疆布尔津,贾登玉,南山林场等地部分植物寄生真菌的35个种。从采集的标本中初步鉴定出35个种,其中白粉菌16种,锈菌13种,其他菌类6种。其中有5个种为新疆新记录,并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经对秦岭主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乔灌木病原真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真菌种类资源丰富,共鉴定出66属216种病原真菌,其中16种为中国新记录,陕西新记录52种。锈菌区系以温带属为主,亚热带、热带属并存,地理成分体现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锈菌区系的特征。病害随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01-2003年调查研究表明:新传入新疆伊犁河谷的有害生物有15种:其中病害11种,虫害4种,主要有向日葵白锈病、苹果锈病、玉米锈病、板兰根白锈病、葡萄根癌病、美洲斑潜蝇等。采取严格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化学防治等措施,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锈菌初步名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锈菌计14属81种,这是一个初步的名录,列出了锈菌种名、寄主植物、采集地点及标本号(馆藏号)。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6.
基于HYSPLIT-4模式的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壳囊孢属真菌(Cytospora spp.)的种类及在新疆的分布特征。【方法】在新疆14个地(州)共收集到2 763份病害标本,鉴定出27种壳囊孢属真菌,采集文献资料记载新疆累计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采用ArcGIS软件、Gephi软件及Spreensen公式不同种类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不同地区和寄主上的分布情况及相似性。【结果】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伊犁地区(31种)、乌鲁木齐市(27种)、塔城地区(21种)和昌吉地区(20种)分布壳囊孢种类及数量较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种)和和田地区(2种)分布较少;该菌能够寄生于21科植物中,其中蔷薇科(19种)、杨柳科(18种)、胡颓子科(8种)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较多;桑科(1种)、忍冬科(1种)、无患子科(1种)等植物上较少。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在全疆15个地州(市)的11科寄主均有分布;壳囊孢属真菌在海拔600~900 m处分布较为丰富,阿克苏和吐鲁番两地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结论】新疆现已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其中受金黄壳囊孢菌(C. chrysosperma)危害的植物种类最多,蔷薇科、杨柳科、胡颓子科植物上分布的壳囊孢属真菌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描述了分布于我国新疆的长纺器蛛属一新种——新疆长纺器蛛,新种Hersilia Xinjiangensis sp.nov.,并绘有触肢器和外雌器等图供参照。模式标本存新疆八一衣学院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9.
寄生在野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而过去有关蚜虫种类报道多集中在乔木、灌木和作物上。近年来 ,对寄生在野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种类进行了广泛调查与研究 ,共采集植物标本 2 38种 ,蚜虫 2 61号 ,经室内显微镜鉴定 ,已定名的有 3科 33属、 5 7种。本文就发现的三个新属作详细描述 ,并与近似属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