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萍  季明川  王祥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39-17844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特点及科技引领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发展理念,实施“九大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注重示范带动,强化人才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能对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侯强 《山东农业》2002,(5):37-38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0年“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又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这些都给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把黄河三角洲建成一个生产高效、生态协调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进而推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已经成为东营市财政支农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加快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步  相似文献   

4.
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几点对策建议,并讨论了发展盐土农业和海水灌溉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奇  郭洪海 《农学学报》2013,3(12):64-68
为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法规、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增长、投入、运行机制和农业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整合区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资源,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立足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科技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信息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科技是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支撑和本质规定。山东省滨州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面临科技研发滞后、创新力量薄弱、推广质量和效率低下及农业教育供给不足等问题。其原因是重工技轻农技的思想依然存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市场机制缺位,资本投入机制不完善,土地制度尚未形成。故必须树立工技与农技并重的思想观念,建立支撑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的市场机制,健全支持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的多元投资机制,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不合理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湿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立足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高效农业发展提出了一些设计,并给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抓住机遇,乘胜而上,以新思维、新机制和新举措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指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对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区域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区域网络信息系统,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持续变暖,低碳环保日益提上议程。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遏制环境恶化、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09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农业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主题。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要求,提出了5个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1-797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3大三角洲之一,所涉辖区面积达2.65万km2。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该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现状,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开发效益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的陈述,提出了可供该区选择的发展模式,旨在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复合系统,并确保农业生产系统内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流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域开发程度低、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问题,通过优化盐碱地粮经饲作物种植结构,采取作物种植与盐碱地生物改良相结合、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粮经饲作物提质增效绿色种植模式研究,完善不同盐碱胁迫类型,不同地力条件下粮经饲作物种植制度,推广应用适宜不同盐渍化程度下用养结合、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构建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结构并合理布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来物种米草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河三角洲的无棣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的米草分布区与非米草分布区的调查结果,研究了外来物种米草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底栖动物、滩涂昆虫、滩涂浮游动物、滩涂浮游植物、底泥微生物和滩涂鸟类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来物种米草的入侵已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明显。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是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局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财政支农、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由于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走一体化、精品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提升和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蔬菜花卉、优质粮食及种质、特色果品、清真牛羊肉及乳品、生态渔业和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示范周边、引领西北、面向全国的高端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