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静 《广西植保》2001,14(3):16-16
20世纪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 Phyllosticta.sp)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为害情况  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幼叶和第 1至 3片嫩叶 ,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小病斑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状 ,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 ,萎缩不能伸展。病斑后期表面散生…  相似文献   

2.
茶粗皮病又叫荒皮病,是为害茶树茎部的病害,《中国农业植物病害》书中记载仅分布于浙江省。神农架林区茶树种植面积2000hm2,2003年冬季春后由于遭受严重低温冻害的影响,茶树抗性减弱,造成2004年茶粗皮病大流行,200hm2茶树成灾。茶园普遍发病,全园呈现一片枯黄。发病茶园为100%,严重茶园病株死亡率50%,中等茶园病株率30%~40%,一般茶园病株率20%~30%,导致春茶严重减产,品质下降,部分茶园绝收。1主要症状茶粗皮病由子囊菌亚门胶皿菌属的茶胶皿菌(PatellariatheaeHara)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为害老茶树下部枝干,病部初为灰绿色,表面着生许多…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称茶黄毒蛾、茶斑毒蛾。国内分布范围广,是大部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嚼食茶树叶片,大发生时,将茶树芽叶、嫩梢、树皮咀食殆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同时,其虫体上的毒毛,触及人...  相似文献   

4.
<正>茶尺蠖和茶毛虫是鄂南茶树的主要害虫,造成茶叶减产,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呈弧形缺刻,为害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使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叶减产60%以上。茶毛虫以幼虫咬食茶树成叶,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导致减产。由于茶  相似文献   

5.
山区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冬梅 《植物保护》1988,14(5):21-22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是山区茶园的重要害虫,除成、若虫刺吸嫩芽叶外,成虫产卵于嫩梢内导致失水,受害株芽叶萎缩,叶脉发红,叶肉脆硬,严重时芽尖及叶缘枯焦、脱落,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一般受害茶园减少10%以上,重者损失40%左右。芽叶被害率与百芽叶重(2叶1芽的嫩梢)  相似文献   

6.
严把“六关”,有效防治茶园赤星病、白星病茶园赤星病、白星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在高山茶区发生普遍,春秋多雨季节发生最盛,夏秋高温干旱发病较轻,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和成叶。茶树受害后,芽叶和新梢生长不良,芽重减轻,产量降低,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树势衰弱,更为...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市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目前武夷岩茶已发展到7000hm2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茶网饼病为害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为控制其为害,本站自1999年以来对茶树网饼病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重发原因茶网饼病是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reticulatumItoetSaw.)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初在叶片上呈现针尖大小的浅绿色油渍斑点,后渐扩展,严重时扩展至全叶。在叶背出现网状凸起,上…  相似文献   

8.
陈廷弟 《植物医生》2007,20(2):30-32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550m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茶叶生长发育,并有悠久的茶叶栽培历史。黎平县现有茶园面积1666.7hm2,其中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大白茶等名优品种为486.7hm2,年产干茶1100t,创产值1400万元,成为黎平一大支柱产业。但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适宜多种病虫害的繁殖和栖息,茶树受害严重,致使茶园减产,茶叶品质下降。经调查,黎平县茶树上主要病虫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赤星病、茶饼病、茶毛虫、茶尺蠖、茶刺蛾、茶小绿叶蝉、茶蚜虫、茶黑刺粉虱、茶螨等。  相似文献   

9.
马静 《湖北植保》2001,1(2):29-30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规律与症状该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发生在气温 1 5~2 0℃ ,空气湿度较大的春季。且芽叶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 ,病菌器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当气温高于 2 9℃时 ,病菌生长受抑制 ,停止发病。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叶和第一至第三片嫩叶 ,叶片初侵染时…  相似文献   

10.
茶白星病在浙江西南山区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冬梅 《植物保护》1987,13(3):13-14
茶白星病是山区茶园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安徽、福建、贵州、四川等省均有发生。浙江西山区丽水、缙云、遂昌、松阳、龙家、庆元等县的高山茶园发生普遍。1983年庆元县调查14950亩茶园,有白星病的5000余亩。局部茶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1 茶园病虫草害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茶园病虫草害是当前我省茶叶生产,提高品质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一些例子可以说明:秭归县的茶白星病,为害嫩叶,病斑园形,灰白色,病叶变形,茶芽细小,初制成品味苦;崇阳县的茶炭疽病,叶片得病后变褐枯死,直接影响当年新梢上的茶芽发育和萌发,造成严重减产;鹤峰县下坪区的茶毛虫,不  相似文献   

12.
吴页宝 《植物医生》2001,14(5):26-26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晚疫病 ,俗称火龙。是芹菜生长中发生的严重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 ,此病危害叶柄及茎时 ,造成严重减产 ,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仍会继续发生 ,造成一定损失。1受害症状芹菜斑枯病危害叶片时 ,先出现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 ,后逐渐扩大。扩大后的病斑表现出2种类型 :1.小斑型。即病斑较小 ,直径2mm~3mm ,边缘黄褐色 ,中间为白色 ,病斑外部有一圈黄色晕环 ,病斑上在边缘聚生很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 ;2.大型斑。病斑直径3mm~10mm ,病斑颜色较深。中间呈灰褐色 ,边缘红…  相似文献   

13.
危害黑莓的蝽类昆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经5a调查表明,植食性蝽类是危害黑莓的重要害虫,共19种,其中发生广、危害重的有斑须蝽、珀蝽、茶翅蝽等。其成、若虫均喜食害黑莓浆果,幼嫩浆果被害,易呈畸形果;成熟浆果被害,成为白化果;嫩芽和幼叶被害,使芽、叶枯死。局部发生,但危害严重的有褐奇缘蝽、斑背安缘蝽和绿盲蝽等,前2种造成嫩梢枯死或枝条被害处缢缩扭曲,易风折。绿盲蝽危害嫩头造成“破头疯”。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口县2002年茶毛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 (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 ,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 ,属鳞翅目、毒蛾科 ,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 ,造成损失。危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吃尽 ,仅留秃枝 ,远看似枯树 ,不仅严重摧残茶树树势 ,导致当年无收 ,而且影响第 2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其幼虫体外密布毒毛 ,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 ,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茶园及间套作物的耕作管理 ,给茶叶的生产和农民的增种增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 城口县茶…  相似文献   

15.
2018—2022年3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和名山白毫131的茶园内,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分别采取茶蓬不同部位叶片,镜检并计录害螨种类及数量,每7天调查1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茶园主要害螨为茶橙瘿螨、茶跗线螨和柑橘始叶螨;茶橙瘿螨和茶跗线螨主要分布于芽下2、3叶,柑橘始叶螨主要分布于成熟新叶和中下部老叶。茶橙瘿螨和柑橘始叶螨主要发生于4—6月,茶跗线螨可发生于5—7月和9月,同一茶园内,茶跗线螨发生晚于茶橙瘿螨和柑橘始叶螨。因此,4—7月和9月为茶园主要害螨发生高峰期,应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16.
2013—2015年对贵州省湄潭县茶树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茶树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有44种;其中侵染性病害13种,虫害5个目18个科29种,螨类1个目2个科2种。在茶树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虫有16种,即茶饼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云纹枯病、茶苗根结线虫病、茶煤污病、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铜绿丽金龟、茶毒蛾、茶尺蠖、黑粉刺虱、茶蓑蛾和茶黄螨等。  相似文献   

17.
茶叶树病虫的危害与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3):43-43
危害山茶科茶叶树的病虫不下数10种。其中主要的有茶云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白绢病、茶饼病、茶毛虫、蚜虫、茶蓑蛾、茶小绿叶蜱、长白蚧壳虫、黑刺粉虱等。它们都在茶叶树生长季节发生 ,其中害虫每年发生1~5代 ,甚至有的年发生20余代不等。病害不仅造成大量落叶 ,树势衰弱 ,而且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 ;茶毛虫幼虫吃食叶片、嫩梢、茎皮和幼果。幼虫初期群聚叶背 ,取食表皮和叶肉 ,后期分散危害 ,食量大增 ,轻者影响当年产量 ,重者可使茶树变成光杆 ,甚至枯死 ,被害茶芽因残缺多 ,制茶时容易破碎 ,并因虫粪粘结 ,严重影响茶的品质和…  相似文献   

18.
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小绿叶蝉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区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进行了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利川市毛坝镇五二村三组,试验地为老茶园,品种为福云6号,试验茶园水肥及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四周均为茶园。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9.
小绿叶蝉 [Empoascaflavescens (Fabricius) ],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 ,消耗其养分和水分 ,被害芽梢生长受阻 ,新芽不发 ,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 ,无茶可采 ,以后各茶季抽出的芽头瘦小 ,新梢细短 ,叶小而肥厚 ,从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 发生特点小绿叶蝉在闽北 1a发生 1 0~ 1 1代 ,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 (豆类 )、杂草上越冬。翌年早春当气温超过 1 0℃时成虫开始取食 ,补充营养 ,并开始孕卵 ,3月中、下旬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 ,成虫也停止…  相似文献   

20.
茶黄萎病(Verticillium sp.)是真菌性土传病害,病菌侵入茶树根部,并阻塞维管束,造成茶树萎叶。受害茶树的芽叶萌发缓慢、瘦弱,叶黄萎蔫,后期整株叶片脱落,光杆焦枯;地下根皮变红褐色,不粘土。根部的木质部先呈水渍状,后转褐色枯死,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出现白色的霉状物(菌丝)。经1983—1985年连续观察,7月中旬开始出现黄叶,7月底至8月上旬为萎叶高峰,8月下旬至9月,枝秆干枯。自1974—1985年我场因此病有70余亩茶树死亡,占茶园面积5%,每年损失鲜茶5万多斤占产量的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