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为了加快国审大豆新品种合农134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品种产量、品质(高油)、抗逆性、适应性和市场等优势,提出了抓配套技术、抓示范与高产创建、抓种子供给、抓技术培训、抓技术指导、抓品牌和抓产业化等关键推广措施,对实现该品种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用一体化及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芸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184-184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开发现状的评价,针对规模小而散、后劲不足等制约因素作了的分析,由此提出了抓好龙头企业,营造经营环境,突出重点抓龙头、抓绿色、抓整合、抓开放,以及提高组织化程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做好杂粮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辽宁省建平县采取抓宣传培训、抓检测监管、抓核心示范区建设、抓企业品牌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进谷子标准化发展进程,在稳步提升谷子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种子产业化与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名牌战略与实施种子产业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实施种子产业化为名牌战略提供了规模效应,质量保证、人才基础;而名牌战略又进一步强化了种子企业管理,增强了产业关联性,促进了种子产业化不断升级,并提出抓特色品种,抓料研制新,抓产品质量等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种子产业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种业连线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孙政才:抗震救灾与农业生产两手都要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要突出抓好几方面工作。一要服从、服务大局,大力发扬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的精神,全力以赴参与抗震救灾各项紧急工作,抓救人、抓保障、抓抢修、抓防疫、抓次生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种子的产生、形成有一个过程。如杂交玉米,必须经过亲水选育、繁殖、大田配制、加工包装等。其质量同样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它伴随着种子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而实现,决不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个环节中突然发生的。抓种子质量,重点应抓生产过程,抓质量形成因素,抓保证条件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新安 《种子科技》2005,23(2):65-66
山西是农业大省,种子大省.文章在全面总结2004年山西种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阐述了发展山西种业2005年应重点抓好的六项工作,即抓队伍,抓市场,抓典型,抓品种,抓质量,抓改制.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棕榈油速冻手抓饼的可行性,利用棕榈油制备手抓饼,与市售4种手抓饼在质构特性、流变性、热力学特性及色差进行比较。棕榈油手抓饼在熟制前和熟制后质构特性与市售手抓饼差异不显著;在流变和热力学特性上与市售的4种手抓饼差异也不显著,棕榈油手抓饼较市售手抓饼色泽亮,由此显示棕榈油手抓饼能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甘薯成了‘宝’,一把小小的甘薯藤每把卖到5元,甘薯干每千克卖到30元,甘薯粉丝销往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大超市,每千克60元。"5月18日,湖南省隆回县罗洪乡顺祥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种植户,一边在地里栽种甘薯,一边向笔者介绍种植甘薯的"效益账"。今年以来,罗洪乡按照"因地制宜抓产业、围绕特色抓规模、全程服务抓增收"的目标,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金华市现代茶业的路该如何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金华市茶业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资源、质量等方面阐述了金华市应该如何抓现代茶业建设,认为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生态现代茶业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中国当前花生生产发展概况,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目前花生生产在品种与种子、栽培技术、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花生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认为,为进一步挖掘花生产量潜力,必须加强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笔者最后就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促进花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57-62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的湖南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态势,促进湖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模型,对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主要因素影响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7个主要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用电量、农业劳动力、成灾面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粮食生产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因此,应结合湖南实际,综合考虑各因素作用,确保湖南省粮食生产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既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大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对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该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度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从时序和空间两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黑龙江省粮畜生产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大体分为3个阶段:(1)1985-1993年波动频繁期;(2)1994-2003年持续下降期;2004-2009徘徊上升期,粮畜生产一直处于相悖模式,具体又分为:极度相悖区、中度相悖区和低度相悖区。最后指出,为协调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应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合理种植结构,优化畜牧业养殖结构,积极发挥粮食生产与畜牧业互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葡萄清洁生产发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检索方法,从葡萄生产过程中的水肥药管理、葡萄废弃物循环利用、尾水生态拦截以及葡萄的保质提质技术等方面综述安徽葡萄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葡萄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提出以葡萄为主产业的“家禽-沼-葡萄”、“家畜-沼-葡萄”和“食用菌-沼-葡萄”生态循环发展的模式,并对安徽葡萄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方向:(1)加强葡萄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和示范工作;(2)加强葡萄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3)加强葡萄采摘后保鲜技术和其后续深加工研究与应用;(4)加强葡萄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园区的智能物联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武倩  李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55-159
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县域农业绿色永续发展,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以平陆县农业为研究对象,按照县域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寻求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农业产业链特色化、生产全程标准化和绿色农业品牌化的农业绿色发展内容。最终提出推进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策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掘县域特色农业,创新技术;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创建县域绿色品牌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草莓生产贸易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频繁的草莓贸易和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草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对中国草莓生产现状和贸易形势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中国草莓优势特色产区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草莓生产;培育强大的草莓加工业和高效流通渠道,实现产业化经营以及加快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等策略的实施,保证中国草莓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许宁  赵霞  王蕊  张慧  李春喜  张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3):158-164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系统分析国内外粮食生产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非常重要。从世界粮食生产科技特征及发展趋势、世界典型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科技的成功经验、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科技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粮食生产管理及研究领域相关科研人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粮食增产潜力进行科学预测,为国家或区域合理制定粮食增产及粮食安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2000 年以来重庆市水稻、玉米和小麦单产水平、粮食总产量及可提升的空间;利用2000—2010 年间统计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建立灰色模型分析方法,对重庆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可提升的空间较大;粮食自给率水平逐步提高。重庆市未来粮食生产基本可以满足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