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的防效较好,药后30~40 d的株防效超过95%;对铁苋菜和鹅绒藤的防效较差,同期株防效不足85%;对裂叶牵牛的防效居中,同期株防效为84%~94%。花铃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上述恶性杂草的防效下降;而乙氧氟草醚的杀草活性较强,药后25~40 d株防效可达100%(裂叶牵牛除外)。草甘膦在苗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各种恶性杂草的株防效均在95%~100%(花铃期的裂叶牵牛除外)。上述处理对棉花均未产生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显著影响。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苗蕾期应用嘧硫草醚或/和三氟啶磺隆,花铃期应用乙氧氟草醚或草甘膦,吐絮期应用草甘膦,可较好地防除恶性杂草。  相似文献   

2.
不同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赵长山  丁伟 《大豆科学》2007,26(5):781-783
研究了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和异(口恶)草酮3种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口恶)草酮施用后最初对脲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除草剂施用后时间的延长,咪唑乙烟酸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开始增强并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氯嘧磺隆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则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异(口恶)草酮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开始恢复时间最早,并且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的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机直播水稻田高效安全的封闭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期应用含有乙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播种时同步喷施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能够有效抑制机直播稻田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且对水稻出苗安全。机直播后10 d或15 d施用对阔叶草防效下降,但播种15 d后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密度防效达到90%以上。表明采用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防除机直播稻田阔叶草,越早施药效果越好。但如果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错过施药窗口期时,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或喷施30%氰氟草酯112.5 g/hm2+30%五氟·乙氧90 g/hm2也可以防控绝大部分直播田杂草。  相似文献   

4.
草甘膦等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乙氧氟草醚、草铵膦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单用及与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混用后,对棉田苗期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3.5%乙氧氟草醚EC按照105.8、176.3、246.8g·hm~(-2)和41%草甘膦AS按照615g·hm~(-2)使用对棉田杂草的防效较差;20%草铵膦AS按照900、1350g·hm~(-2)处理表现优良;同时将草甘膦分别与乙氧氟草醚、草铵膦、二甲戊灵和精异丙甲草胺混合使用后,均有明显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既提高了速效性,又延长了持久性,混合使用后尤其以草甘膦+乙氧氟草醚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田旋花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有效防控棉田田旋花的除草剂,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草甘膦、草铵膦、三氟啶磺隆钠盐、丙炔氟草胺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田旋花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田旋花的防效依次为草铵膦>三氟啶磺隆钠盐>丙炔氟草胺>草甘膦,且应在田旋花3~4叶期前进行防除。田旋花生长至7~8叶期时,可优选草铵膦进行防除,既可杀死杂草地上植株,又可抑制田旋花地下根茎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棉田7种土壤除草剂和7种茎叶除草剂对黄顶菊的防效。结果表明:土壤除草剂室内生测以48%仲丁灵EC 200~400倍防效最佳,90%乙草胺EC 200~400倍、50%敌草胺WP 133~400倍也表现出较高防效。田间土壤处理以96%精异丙甲草胺EC 720.0~1440.0 g·hm-2处理防效最佳,48%氟乐灵EC、90%乙草胺EC、50%扑草净WP也表现出较高防效。茎叶除草剂田间试验以25%氟磺胺草醚AS 281.5~563.1 g·hm-2防效最佳,20%百草枯AS中高浓度、75%三氟啶磺隆钠盐WP、75%嘧硫草醚WP和41%草甘膦AS也具有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以油菜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用量下对油菜有较重药害,可使油菜苗的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明显降低。用种子重量0.5%萘二甲酐(NA)湿润拌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的药害。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油菜苗株高和鲜重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油菜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并对GSH含量和GST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16种氨基酸含量升高,只有脯氨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GSH含量略有增加,但GST活力有显著提高。可以认为提高油菜苗氨基酸含量和GST的活力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解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为筛选新型化学杀雄剂,有效诱导雄性不育,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740C和Q8C为材料,使用5种除草剂(苯磺隆、氯吡嘧磺隆、环氧嘧磺隆、双草醚和阔草清),各4个稀释浓度(1/200、1/100、3/200、1/50)对现蕾期的植株进行喷施,在处理后1至4d分别采取油菜叶片和花蕾,测定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酶活性,并在后期进行花粉活力的测定和育性分析。结果表明:双草醚、阔草清能够抑制ALS酶的活性但不具有化学杀雄作用。同一药剂不同浓度处理的油菜体内ALS酶活性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740C比Q8C对5种除草剂更敏感,ALS酶活性抑制程度更明显。老叶、幼叶、花蕾对化学杀雄剂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其ALS酶活性逐步降低。筛选出氯吡嘧磺隆和环氧嘧磺隆,可以作为候选化学杀雄剂,适合浓度分别是1.3~2.6mg/L和1.5~3.0mg/L。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新疆棉田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检测了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试药剂对田旋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田旋花对不同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24%乙氧氟草醚EC的敏感性最高,对96%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的敏感性次之,对12.5%恶草酮EC敏感性最低。供试土壤处理剂的各处理对棉田田旋花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安全。50%扑草净WP对田旋花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24%乙氧氟草醚EC。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二封一补”的策略完成黑龙江省水直播田杂草的药剂系统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有效处理中,处理5(25%噁草酮EC+25%丙炔噁草酮OD+10%吡嘧磺隆WP,50%丙草胺EC+33%嗪吡嘧磺隆WG,5%五氟磺草胺OD+30%氰氟草酯OD)防控效果最好,对总杂草的株数相对防效和鲜质量相对防效均为100%,产量也最高,达到7.77 t/hm2;处理6(25%噁草酮EC+25%丙炔噁草酮OD+10%吡嘧磺隆WP,50%丙草胺EC+33%嗪吡嘧磺隆WG,5%五氟磺草胺OD+48%灭草松AS)防控效果次之,对总杂草的株相对防效和鲜质量相对防效分别为99.92%和99.74%,产量也较高,达到7.65 t/hm2。此外,从首次出苗率、分蘖动态、株高动态、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指标来看,各处理间差别很小,无药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效果,以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之间不同剂量的混配施用.试验表明:三氟啶磺隆和精喹禾灵两种混用及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3种混用均对棉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7天杂草表现药害症状.施药后20天,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两种除草剂混用,随着三氟啶磺隆用量的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由89.2%增加到95.3%,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由86.3%增加到94.9%,总体株防效由87.8%增加到95.2%;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混剂3种除草剂混用,在精喹禾灵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三氟啶磺隆或嘧草硫醚的用量,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杂草总体株防效均提高.施药后40天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80%以上,说明混配药剂的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homa arachidicola引起的花生网斑病是目前花生生产中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为筛选出对花生网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新型药剂,本试验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和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30%苯甲·丙环唑EC的毒力最强,EC50为1.934 4mg/L;50%啶酰菌胺WG、30%醚菌·啶酰菌SC、50%多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均小于6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0%苯甲·丙环唑EC 100.00mg/L倍液的防效最好,可达67.90%;其次为60%唑醚·代森联WG、50%啶酰菌胺WG,防效分别为64.93%和62.84%。30%苯甲·丙环唑EC较对照增产43.86%。综合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50%啶酰菌胺WG、60%唑醚·代森联WG、30%醚菌·啶酰菌SC、10%苯醚甲环唑WG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在田间发病不同时期,可以轮换使用以上药剂,以降低抗药性,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异丙隆、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不同药剂对小麦田看麦娘属(Alopeeurus)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20 mL/667 m~2、5%唑啉草酯EC 80 mL/667 m~2、8%炔草酯EW 60 mL/667 m2和7.5%啶磺草胺WG 15 g/667 m~2均可高效防除冬小麦田看麦娘属杂草;冬前施药50%异丙隆WP 250 g/667 m~2防效明显好于春后施药。建议防除冬小麦田看麦娘属杂草尽量选择冬前施药,药剂可选择50%异丙隆WP单用或与其他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混用,用量推荐50%异丙隆WP 150~200 g/667 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65.92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693.3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644.06~808.7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01.66~866.4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相似文献   

15.
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健达)对人参黑斑病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值、EC90值分别为0.11 mg/L和7.15mg/L,其次为25%丙环唑EC(斑绝)和400g/L氟硅唑EC(尚果).结论 筛选出了对...  相似文献   

16.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苯嘧磺草胺与氟啶草酮混配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从而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生产上常用的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28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二甲戊灵乳油950.00 g·hm-2为药剂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单用及其与42%氟啶草酮悬浮剂和33%二甲戊灵乳油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苯嘧磺草胺15.75~42.00 g·hm-2+氟啶草酮216.00 g·hm-2+二甲戊灵950.00 g·hm-2处理对新疆棉田常见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单剂950.00 g·hm-2处理。在添加一定量苯嘧磺草胺的情况下适当减量使用氟啶草酮的除草效果与常用剂量氟啶草酮相当,且用于新疆棉田土壤处理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18.
5种棉田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苘麻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评价了5种棉田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苘麻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33%二甲戊乐灵EC、23.5%乙氧氟草醚EC和12%恶草酮EC 3个药剂无论是对苘麻胚根的抑制率还是对成苗的防效均表现优良;而96%精异丙甲草胺EC仅在室内生物测定中对苘麻胚根的抑制率较高,盆栽试验效果不理想;50%扑草净WP却表现为室内抑制效果差,盆栽试验中对苘麻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9.
乙氧氟草醚在水稻及其生态环境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楼小华,梁天锡,吴园生,平霄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乙氧氟草醚,残留降解,最终残留DegradationDynamicsofOxyfluorfeninRiceandItsEcosystem...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嗪草酮、噻吩磺隆、异恶草松、乙草胺、2,4-滴丁酯和咪唑乙烟酸等6种大豆常用苗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药害解除技术。描述了各种除草剂对大豆苗期所产生的药害症状,比较分析了不同除草剂药害对株高、根长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对供试除草剂所产生药害的解除效果表现差异较大,其中,使用嗪草酮或噻吩磺隆防治大豆杂草时,一旦出现药害症状,及时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大豆生长并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