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区革命前赣南闽西边区地租长期描述为高达50%~80%,但实际内涵是土地一季即“正产量”的比率;根据边区耕地二熟“副产”十分普及和它在佃租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考察土地“副产”收获量及其在土地总产中所占比重,得出“副产”收获量达到“正产量”的50%,革命前名义地租为57.89/6。实际地租则为38.5%;经历暴风骤雨般的土地革命和边区人口劳力的剧减后,赣南闽西地区的实际地租率并非恢复到革命前而是下降为32.5%;而当年边区所谓100%的奇高地租率,实是因为每一劳力耕种上等田的年剩余相当于耕种下等田的2.2倍,故而还为佃农争相承租。当然,地租不管是38.5%,还是32.5%,对边区农民显然都是过重的;而苏区土地革命前,伴随边区长期战乱而至,便是边区原有经济生态的破坏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2.
3.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赣南革命老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综合提升赣南革命老区的创新开发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应立足实际,从构建制度体系、培育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四方面发力,为其跨越式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  相似文献   

4.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保障。赣州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组织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从赣南革命老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了乡村组织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党建+N”模式,为其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以党建、机制和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并对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华平  王倩 《农业与技术》2023,(24):143-14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系人民利益,关系人民生活品质。赣南革命老区为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定走绿、富、美并进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生态修复保护治理,积极融入“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振兴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形成了以系统、综合治理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振兴“赣南模式”,积累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经验,对革命老区等推动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位和新抓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赣州市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赣南“四色”文化、客家文化遗产以及“小镇”聚集型文化产业为基础,形成了特有的路径,产生了独特的赣南文旅商贸模式,保护传承了以红、绿、黑、古为特征的赣南文化。创新了乡村社会文化治理方式,对革命老区乡村文化振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5月16日,由科技部、中宣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卫生和计生委、林业局、粮食局、地震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铁路总公司、江西省组织的"科技列车",开进江西赣南苏区,开展"振兴苏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赣南行"活动。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之一,今年的科技列车赣南行紧紧围绕科技活动周"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主题开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茹代表江西省对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举办科技列车赣南行活动表示感谢,并指出科技列车驶入赣南是对江西科技工作的支持,特别是紧贴赣南科技需求,组织了一批高水平专家,送技术、送服务、送科技物资,是一场科技的及时雨,是一个引智、引技、引资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8.
在赣南喝茶     
笔者第一次走进赣南这块红土地是上世纪的1977年元月份,和几位同事到赣南招收“社来社去”的学生。那年的元月气温特低,赣南也下了少有的雪,多种作物都发生了冻害。但到赣南的一些单位,因为有了茶,则无丝毫寒冬之感,而是春天般温馨。  相似文献   

9.
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相似文献   

10.
探索油菜育苗栽培技术,解决赣南农民油菜栽培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简种少管、长势差、有效株数及角果数少、产量低、效益低的问题。育苗栽培的优点是有利于缓解赣南早稻-晚稻-冬油菜季节紧张矛盾,充分利用苗床培育壮苗,弥补大田生长不足夺取高产。对近年来赣南油菜育苗栽培生产实际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选品种定播期、精作播种、苗床管理、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环节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民扎实做好油菜育苗栽培主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赣南油菜生产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约为40%;大豆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油分含量约为20%。赣南大豆种植历史悠久,随着农村的变革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自愿种植大豆的农民逐年减少,当地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渐下降,引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近年来赣南大豆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种植模式、整地、播种及施基肥、间苗补苗与一播全苗、中耕与除草、追肥培土、旱灌涝排、病虫害防治、人工及化控调节、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大豆种植技术,以期为赣南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赣南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 ;归纳、分析了赣南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模式 ;将赣南生态农业建设分为四大区域 ,即 :(1 )西部林、茶、果、粮、牧、花、菜生态农业区 ;(2 )中部粮、果、菜、牧、渔、油、蔗、烟生态农业区。(3 )东部粮、果、林、牧、莲、烟、菌生态农业区 ;(4 )南部果、林、菜、瓜、牧、桑、菌生态农业区。最后 ,文章提出新世纪赣南生态农业建设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这就是 :(1 )外延开发与内部挖潜的关系 ;(2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3 )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关系 ;(4 )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关系 ;(5 )多样化、优质化与高效化的关系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红 《农业考古》2007,(6):195-197
古文是赣南具悠久历史,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它的音调优美动听,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它的内容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道德、弘扬正义、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反映了民众期盼过上太平、安稳生活的美好愿望。给长年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的山区农民以难得的艺术享受和受教育、求知识的机会。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古文在赣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着主导地位。是一个平民唱,平民听,完全属于底层百姓的艺术形式,可谓"平民文化"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4.
赣南,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地处江西主川——赣江的上游。“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即是全区地理轮廓的大致概括。古代的赣南,山青水秀,人丁兴旺,盛产稻谷、油、麻、竹、木、茶、水果和鱼虾,农业较发达,亦被古人称为“天府之国”,“油米之乡”。从考古材料看,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赣南就已经产生了原始农业,开始了水稻栽培。于都、兴国、宁都等县都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相似文献   

15.
赣南榨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是一种美味蔬菜,产量高,效益好,也是世界三大腌菜之一(世界三大腌菜是中国涪陵榨菜、德国甜瓜酸甘蓝、欧洲酱黄瓜)。江西省赣州市年平均气温18℃~19.7℃,以6.2℃~8.7℃的元月最低,年降雨量1529~1749毫米,3~6月降雨要占全年55%~62%,无霜期280天,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榨菜。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1998年开始引种榨菜并试种成功,2000年栽培面积达100亩(1亩=1/15公顷),2001年200亩,2003年300亩。经过5年的试种与推广运用,我们总结了一套赣南榨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百香果属草质藤本植物,原产巴西南部、阿根廷一带,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赣南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从广东引入并零星栽培,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带动下,该区较多果园有小规模栽培,为规范种植技术提高果品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栽培经验,对百香果选地、建园、繁殖、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供同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赣州市18个县市区几乎都种有脐橙,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年产量达8万多吨。按每公斤6元的价格计算,纯收入为4.8亿元以上。如果经过分级包装,优级品可卖到每公斤10元,就是“卖青山”(即不论果品等级,全部低价包销)每公斤3元,其比较效益也是种李的3倍、温柑的2倍。在赣南的不少县市,以脐橙“担纲”的果业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比重最大、效益最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和贡献的财政收入均占到总额的三分之一,甚至半壁江山。赣南多山,且土质肥沃,气候独特,特别适合种柑橘。据科学测定,赣南可开发的宜…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01年间,因中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繁,一批又一批人们无奈南迁.当部分客家先人落脚于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瑞金、安远等地时,便停顿寄住下来,开始垦地种粮、种菜、饲养家禽,并上山采摘山茶饮用,也零星种点茶,以茶、酒、点心、香烛向着故乡中原祖先三磕头,祭祖敬神求平安.  相似文献   

19.
吴磊  钟国芳 《农业考古》2007,(6):370-37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表现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对当代赣南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温珍琴 《农业考古》2006,(3):158-161
地名是特定的地域之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系或民族地名的冠名方式及文化内涵有不同的特色.赣南地处江西南部,居民大部分为客家人.本文主要探讨赣南农村聚落名的用词情况及其特征,旨在揭示这一区域农村聚落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