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2.
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微孢子虫病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与人工饲料相混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对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烟曲霉素B453、565和683μg/g的剂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食药1代时,幼虫和成虫感染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减少44.4%—61.1%和41.7%—50%,其感染强度都由原来的严重感染分别下降为轻度感染。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繁殖力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连续处理3代饲喂烟曲霉素B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没有不利影响,对微孢子虫病的控制作用随处理世代数的增加亦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453μg/g可作为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控制微孢子虫病的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3.
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毒特点及毒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毒特点及毒力,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液定量滴加法及药膜法分别对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经氟铃脲处理的0.5~1、1.5~2和2.5~3日龄韭菜迟眼蕈蚊卵至孵化24 h后,LC_(50)依次为2.27、1.60和0.64 mg/L,对1.5~3日龄卵的毒力高于对0.5~1日龄卵;经氟铃脲处理的2日龄卵、2龄幼虫、4龄幼虫、1日龄和3日龄蛹至羽化时LC_(50)分别为0.06、0.30、0.34、24.05和27.42 mg/L,毒力程度随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而逐步下降;对蛹和成虫毒力较低,100 mg/L氟铃脲染毒1、3日龄蛹的羽化率分别高于10%和20%;药膜法100、1 000 mg/L氟铃脲处理成虫24 h,校正死亡率低于20%。研究表明,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利影响,抑制卵的孵化并导致初孵幼虫存活率降低;对幼虫毒杀作用较慢,对蛹及成虫阶段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不育剂,本研究利用灭幼脲Ⅲ号、除虫脲和杀铃脲3种仿生制剂分别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3000倍和4000倍等6种浓度进行处理,对其成虫进行了不育性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不育剂不同处理在雌雄虫寿命、产卵量和产卵期、子代卵的孵化历期的差异均不显著,但经不育剂处理过的雌虫后期产卵量要明显小于对照;不同处理间子代卵的孵化率差异显著,特别是3种药剂500倍液处理后的孵化率分别为19.07%、23.74%和26.3%,远低于对照组的90.21%。三种不育剂1500倍以上的稀释浓度对卵的孵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孵化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毒力方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灭幼脲Ⅲ号比其它两种不育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食物(人工卵赤眼蜂蛹、来蛾卵和萝卜蚜)饲养对中华草蛉幼虫、蛹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饲养时,幼虫食物对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人工卵赤眼蜂蛹使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延长,人工卵赤眼蜂蛹与来蛾卵的馈养效果相似。因此,从发育、繁殖力和群养效果来看,人工卵赤眼蜂蛹可作为中华草蛉大量饲养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养的玉米螟成虫,殖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选择每雌产卵量做为衡量生殖力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所产卵的孵化率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种群生命表方法分析不同浓度0.5、1、2、4 mL/kg噻虫嗪处理下草地贪夜蛾种群的生命参数。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和世代周期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1 mL/kg浓度处理下雄成虫寿命为15.40 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888.04粒,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浓度处理,而雌成虫产卵前期为3.88 d,显著短于对照和其它浓度处理。噻虫嗪浓度对草地贪夜蛾蛹期和雌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对蛹重有一定影响,0.5、1 mL/kg浓度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4 mL/kg浓度处理的蛹重随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1 mL/kg浓度处理后雌成虫繁殖力和最高繁殖值较对照偏高,2、4 mL/kg浓度处理则相反。0.5、1 mL/kg浓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4 mL/kg浓度处理的平均世代周期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则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处理在较高浓度时对当代草地贪夜蛾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剂在植株体内的降解,这种抑制作用逐渐降低,低浓度处理对成虫生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地理自然种群及不同食物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蛹重的差异,对云南不同玉米种植区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不同食料及不同温度下饲养的实验种群的雌、雄蛹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昭通、会泽、宣威、寻甸、建水、玉溪、元江和陇川县不同地理种群雌蛹和雄蛹重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同一地理来源的雌蛹、雄蛹重量来看,雌蛹重量明显大于雄蛹重量。室内21℃、25℃和29℃下饲养的实验种群雌蛹重量均显著高于雄蛹重量,21℃与25℃下雌蛹、雄蛹重量大于29℃的雌蛹、雄蛹重量,而21℃和25℃下实验种群雌、雄蛹重无显著差异。室内常温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与玉米秆饲养种群雌蛹、雄蛹重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亚洲玉米螟雌蛹重大于雄蛹,且随着不同地理来源而存在一定差异,而室内利用人工饲料和玉米秆饲养种群的雌、雄蛹重间无显著差异,在21-25℃条件下种群雌雄蛹重量大于29℃条件下雌雄蛹重量,该结果将为亚洲玉米螟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及子代种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虱螨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的亚致死作用,通过残留药膜法或饲喂法使用50 mg/L虱螨脲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处理,分别测定小菜蛾成虫繁殖力、寿命和卵孵化率,通过建立小菜蛾成虫子代生命表确定虱螨脲处理成虫对其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药膜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9.09粒和19.38个百分点;饲喂法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单雌产卵量、雌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粒、1.56 d和72.03个百分点,卵孵化率与对照差异显著。虱螨脲处理后,小菜蛾成虫子代1龄幼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_1代单雌产卵量和F_1代卵孵化率分别为74.29%、5.90 d、146.65粒和84.43%,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趋势指数降低,表明对子代种群发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此外,虱螨脲处理小菜蛾雌、雄虫对其产卵量无影响,但处理雌虫显著降低卵孵化率,处理雄虫对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说明虱螨脲作用于小菜蛾成虫,仅对卵子形成及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产生影响,而对精子的生成及转移无影响。表明虱螨脲可通过成虫取食或接触而控制小菜蛾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