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梨黑星病俗称荞麦皮,是我区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25%-35%,严重时可达100%,极大地影响了果实品质,降低了销售价格和收入。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阴雨多湿的年份发生偏重,干旱...  相似文献   

2.
去年冬季干旱,梨黑星病的孢子菌丝体潜伏在梨树的枝条、枝根及腋芽的鳞片和落叶上越冬。今年春季多雨给梨黑星病孢子菌丝借风传播创造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幼果上已有潜伏。据测定,梨树生长期,降雨量为428.7毫米以上,发病率100%;降雨量为246.9毫米时,发病率35.6%。连续4~6天降雨,就会促进黑星病的发生流行。 树冠密蔽,通风透光差,降雨多湿度大,梨树衰弱,  相似文献   

3.
50%多霉清防治梨黑星病试验徐金印(河北省植保研究所)梨黑星病是梨树生产中的一大主要病害,当前我国梨产区主要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治。为了寻求防治梨黑星病新型高效杀菌剂,我们利用保定市化工八厂生产的多霉清与上述几种常规农药进...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Venturianashicola)是豫东地区梨树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由于防治用药混乱,病菌抗性增强,发病呈上升趋势。故此,我们于1995~1998年对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危害概况1996年开封市梨黑星病大流行,发生早,6月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波及了全市各梨产区,病果率、猴头果率高,落叶严重。开封市植保站曾对全市5县市作了调查,梨树种植面积为7600公顷,全部发病。病果率在30%以上的梨园面积4760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62.6%。梨黑星病危害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梨黑星病、梨树腐烂病、梨黑斑病、梨树白粉病以及梨小食心虫、梨星毛虫等病虫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果树文摘     
<正> 在海城地区,梨黑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6年海城市发病株率达94%,病果率65.8%,减产600万kg。1987年对140余万株梨树进行梨黑星病综合防治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梨树小年的条件下,仍比1986年增产4.08%,病果率降低了95.38%。经一年试验证明,于早春梨芽萌动时喷布硫酸铵10倍液,有助于铲除越冬菌源,控制新梢发病,新梢及叶片防治效果分别为34.3%及40.2%,此措施切实可行。在梨园初见病梢和病叶时,喷布2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过20天左右喷布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倍液,以后再交替喷布代森铵、波尔多液,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90%以上。生长后期(9月15日)以后,喷一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40~300倍液,可保护晚熟品种果实不受侵染,并可压低越冬菌源。(王春强等)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梨黑星病是北方梨树最主要的病害,我省梨区常因该病造成严重的损失。根据该病的发生规律,做好测报、适期喷药,是防病保产的关键。 (一) 发生规律 1.初次侵染的来源:梨黑星病每年最初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1998年夏季多雨,陕西大部分梨产区黑星病危害严重,受害最严重的渭南地区病果率达60%~80%。 1 发病条件 在梨树生长季节,一般温度均能满足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的要求,降雨的早晚、雨量大小及持续天数是重要条件。雨季早而持续期长,极容易引起病害流行。陕西去年夏季特别是6~8月雨量多,发病尤为严重。据调查,梨树生长期降雨量为418.6毫米时,发病率为100%;降雨量为238.8毫米时,发病率为34.5%。连续3~5天降雨,就会促进黑星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苍土乡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梨树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现有梨树666.7hm2,70余万株,品种为‘南果梨’和‘锦丰梨’等。其中结果树面积200hm2,年产量为0.3万t。产值1000余万元。由于发展快、面积较大、再加上管理跟不上及气候等原因,梨黑星病大量发生,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鉴于此。我们于2010年对全乡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县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为25%~40%,病叶率5%~15%,严重时病果率、病叶率均在50%以上,叶片早期脱落,病果呈畸形,严重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为了探索梨黑星病的有效防治技术,自1995年起在卢龙县岳家沟梨园进行定点试验,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几年来病果率在3%左右,病叶率在1%以下,有的年份基本上没有发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梨黑星病的防治工作,需把握好以下技术关  相似文献   

11.
<正> 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 Aderh)是梨树(P-yrus sp.)上主要病害之一。1985~1986年我们在密云县栗榛村开展了梨黑星病化学防治适期及8种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下: 一、梨黑星病化学防治适期 关于梨黑星病防治适期,国内多数植保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柴全喜  何新朝 《河北果树》1998,(1):29-29,31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柴全喜何新朝宋素智张彦武(河北省藁城市职教中心052160)梨树黑星病是梨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梨树生产中需要重点监测和防治的病害,在各地梨产区发生比较普遍,发生严重的年份常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由于杀菌剂的无节制使用和单一药...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梨树落花后,各种病害从越冬场所转向危害部位,此时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病害有梨树腐烂病、梨轮纹病、梨黑星病和梨锈病。  相似文献   

15.
四种农药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4种供试药剂对梨树黑星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梨树安全,是防治梨黑星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果树》2017,(Z1):78-82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果实和叶片,梨对黑星病的抗性与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黑星病菌生理小种等有关,而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性遗传、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有关。就梨抗黑星病的抗病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等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梨黑星病在辽西地区梨树栽培史上曾数次流行性大发生,生产上常造成重大损失。针对辽西地区梨黑星病的发生为害规律,提出对梨黑星病应寻求长效防控措施,即搞好预测预报,加强人工防治,施用药剂应以波尔多液为主,其他有机杀菌剂为辅,并注意交替使用农药。  相似文献   

18.
梨黑星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病时期长,不仅降低梨园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逐步毁坏梨园。 1 危害特征 梨黑星病能侵染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包括鳞芽、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序、果实,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 2 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介绍梨黑星病、梨锈病、黑斑病、轮纹病等梨树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并介绍梨木虱、梨二叉蚜、茶翅蝽、梨小食心虫等梨树虫害的识别、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病是梨产区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在我区梨种植区金溪、崇仁等县发生流行为害 ,严重影响梨产量和品质。据金溪县调查 ,梨黑星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 0 %~ 70 % ,病叶率一般 35 %~ 45 % ,高的达90 % ;病果率一般 2 1 .4%~ 35 .2 % ,高的为92 .3%。据调查分析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原因 ,除了气候条件适宜 ,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不能掌握正确的药剂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了解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因素有品种抗病性、田间菌源数量、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