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概况广西的水稻育秧产业化始于平南县1990年春商品化供秧的温室工厂化育秧,而有计划地开展育秧产业化则自1997年开始。目前已形成集中连片育秧、旱育商品秧、抛秧商品秧、工厂化商品秧多种形式。1998年水稻育秧产业化试点达5764个,插(抛)大田面积达2744万hm’,比1997年扩大了2277万hm’。其中抛秧商品秧示范点543个,抛栽大田面积1.63万hm‘,旱育商品秧示范点228个,插大田面积044万hm‘,工厂化育秧商品示范点43个,建工厂对座,抛(插)大田面积0.40万hm’,集中连片育秧示范点6003个,抛(插)大田面积24.97万hm’。(二…  相似文献   

2.
(-)海安县北凌乡西洋村农技员储发银,针对本地盐碱地土质差、劳力缺、育秧难的实际及抛秧育秧占用秧田面积小、易于集中统一育秧的特点,从1991年开始,在应用中稻盘育抛秧技术的同时.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立足本村,幅射周边,走出了一条商品化供秧的成功之路。8年来,储友银累计向642户供应秧苗79.5hm2,平均每年供秧10hm2左右,最多的1996年供秧14.4hm2,其中供应本村的占80%,成为水稻商品化供秧专业大户。其具体做法是:农户根据秋播的茬口安排,与他签订秧苗供需合同,预缴定金,秋播前他在各户预订数的基础上,增加20%面积…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12日至13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全国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节本增收,我国将重点推广水稻抛秧、免耕抛秧、直播水稻、再生稻四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计划在近期内面积发展到0.2亿hm2左右,占水稻面积的60%以上,其中,水稻抛秧面积0.08亿hm2,免耕抛秧面积533.3万hm2,直播水稻面积533.3万hm2,再生稻面积133.3万hm2。实现这个目标以后,每年可增产稻谷100亿kg,为农民节本增收250亿元左右,节省劳力15亿个。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单产最高,但也是耗工最大作物,插秧、收…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00,(1):29-29
一、水稻抛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水稻抛秧是利用所育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撒移栽的一项水稻种植技术,是我国传统水稻移栽方式的重大改革,变干百年来农民弯腰插秧为站着抛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自SO年代在黑龙江等个别省开始试验示范,到gO年代开始在南方地区推广应用,1999年推广面积达48O万hm’左右,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水稻抛秧技术在生产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秧盘播种的均匀度较差。大面积生产上抛秧播种主要采取种土混合播种和人工撒播,均匀度低,每孔播种量为0~IO粒,并有IO%左右的空穴率,高的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跨越式发展原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早稻开始在广西进行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短短几年该技术就出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1年的1 280hm2、2002年2.11万hm2,到2003年的23.96万hm2、2004年37.68万hm2,占全国示范推广面积的60%以上,2005年达到56.34万hm2,2006年达到87.0万hm2。就其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出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技术本身的优越性、农民的积极参与、政府的正确引导以及农技人员的桥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免耕抛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该技术的持续发展,必须抓好免耕抛秧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与推广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与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还田技术、与直播稻技术、与物化技术推广、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免耕发展六结合”。  相似文献   

6.
水稻抛秧技术适用于早、中稻和单、双季晚稻,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变革。它不仅改变传统的栽插方式,避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弯腰”中主要“一弯”的繁重劳动,而且所抛植的秧苗具有伤苗轻,返青活棵快,发棵早,叶片大而浓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性强,生长青秀协调,成稳多穗子大等特点,一般至少可增产900kg/hm2,对于稳定和扩大水稻面积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水稻抛秧技术,除了育足育好软盘秧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搞好抛秧。我认为抛秧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大田准备。抛秧移植对大田…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抛秧的优势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1996年引进水稻抛秧机开展机械抛秧,1998年机械抛秧面积已发展到1.17万hm2。经3年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生产实践,基本明确了其主要优势及配套技术,为探索水稻移栽机械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机械抛秧技术的主要优势1.移栽速度快机械抛秧最直观的效果是抛栽速度快、工效高。据14个机抛示范方的观察统计,每台抛秧机平均作业人数为8.7人,平均每天(按8/J‘时计抛栽3.43hm‘;折每人每天抛栽O.394hm’,是人工抛秧每人每天O.183hm’的2.几倍。机械抛秧整个生产过程平均投工111.9个/hm’,比常规手抛节省32.l个。2抛栽质…  相似文献   

8.
机械抛秧是将水稻塑盘育秧与机械抛秧结合于一体,改人工抛秧为机械抛秧,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1996年,江苏省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对水稻机抛秧的主要优势、生育特点和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总结与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机抛秧的主要优势1.快速、均匀水稻抛秧实行机械抛秧,其工效大大提高。据调查,每台抛秧机日抛5~7hm2,人均田抛秧0.7hm2左右,比人工抛秧的工效高1倍左右,比常规手插工效高16倍左右,比插秧机插也快3~4倍。如锡山港下镇陈市农场,首次应用机械抛秧,全场20hm2水稻,4天全部抛完,栽插结束时间比往年提早5…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农业机械“旋转银盘式水稻抛秧机”最近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开始投入小批士生产。该机由中国衣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东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共同研制,属农业部“八五”攻关课题之一。把人工插秧改为抛秧之后,水稻返青期早,分案多,结实稳多,产量明显提高。然而,目前我泪水稻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手I抛完成,抛秧密度不易控制。旋I传银盘式水稻抛秧机的研制成功,使水稻抛秧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每小时可抛秧15亩左右,且落田均匀,有利于防病。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89年引进抛秧技术以来,坚持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服务一条龙的原则,走科研教育、推广、厂家相结合的路子,在提高抛秧适应性和稳定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上有新的突破。现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抛秧新体系。一、抛秧技术的推广与发展1989年江苏引进抛秧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90年继续扩大试验示范、面积0.33万亩,91年在40个县达推广3.1万亩,三年平均单产495kg,比大面积对照增产28kg,比手插秧增产5%以上。92年全省正式立项组织推广,面积达20万亩,平均亩产492kg,亩增产25kg,94年翻一番达127万亩,平均亩产5…  相似文献   

11.
对水稻抛秧栽培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秧是水稻栽种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属于轻型栽培技术。全国SO年代初开始试验研究,SO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进入大面积示范;90年代初局部地区投入生产应用。1987~1990年全国年平均抛栽面积达3.43万公顷;1991~1994年平均达18.33万公顷。从1995年起,加快了发展速度,达到了68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O6倍;1996年扩大到154万公顷,又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早稻抛秧35.93万公顷,占抛栽总面积23.3%,中稻抛秧85万公顷,占55.2%,双季晚稻抛秧33.07万公顷,占21.5%。水稻抛秧东北起步早,至1996年东北三省面积达34.8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是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带有变革性的栽培技术 ,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1995年开始推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 ,2 0 0 0年推广面积 6 340hm2 ,占全市水稻面积的 31 7%。一般产量比人工铲秧移栽提高 10 %以上 ,发展前景广阔。1 水稻钵育抛秧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1 省工省力 抛秧移栽省工省力 ,每个工日可抛栽 0 3hm2 左右 ,比手插秧提高工效 7倍以上 ,并减轻了劳动强度。1 2 节约成本 抛秧移栽每公顷节省插秧工时费4 0 5元 ,扣除购买抛秧盘费 (…  相似文献   

13.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10,(3):75-75
<正>●农业部:提出水稻生产目标稳定面积0.293亿hm2以上4月23日,全国水稻生产暨大棚育秧现场会在三江平原召开。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稻生产总体目标:2010年,我国水稻面积要力争稳定在0.293亿hm2以上,粳稻面积0.087亿hm2以上,比2009年增加13.34万hm2以上。力争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0.300亿hm2以上,稻谷产量保持在2 000亿kg以  相似文献   

14.
杂交双晚塑盘旱育抛秧要抓好10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1993年以来,在水稻栽培方式上经历了湿润育秧手栽——旱育稀植——塑盘旱育抛秧和在生产季节上由重点发展早稻、一季稻塑盘旱育抛秧到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的发展过程。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由于具有省工、节本、争时等优点而受到农民的欢迎,1997年推广面积达39...  相似文献   

15.
信息     
2002年水稻病虫害发展趋势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供的信息,2002年水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水稻病虫害仍以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发生程度重于2001年。预计发生面积0.69亿hm2,比2001年实际发生面积增加18%左右。1.稻飞虱:发生面积约0.13亿hm2,华南、江南大部及长江流域、西南单季稻区为4级。2.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0.11亿hm2,东南沿海、江南东部、沿湖、沿江稻区为4级,其它稻区为2级。3.二化螟:发生面积约0.14亿hm2,总体发生为4级,其中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16.
陆川县实施稻田免耕抛秧技术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以山区农民自发产生发展为主 ,由于耕作环境、移栽方式的限制和环保安全问题 ,发展速度缓慢 ,时断时续。近3年来 ,围绕彻底除草灭茬、确保安全环保、降低成本的目标 ,农业部门组织技术研究开发、引导 ,并配套做好免耕除草剂供应等服务后 ,发展加快、面积很快扩大。陆川县2002年有免耕抛秧面积1000多hm2,其中不使用除草剂免耕抛栽技术(简称“乌泥坡”模式)应用面积254hm2。现介绍“乌泥坡模式”如下 :一、名称来源陆川县乌石镇老圩村乌泥坡垌有水田近134hm2,其中乌泥坡自然村有稻田11.8hm2,乌泥…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栽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 ,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多年实践证明 ,抛秧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秧地、省力、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为了探索与抛秧栽培相适应的施肥方法 ,在福建农业大学莆田科教点的指导下 ,1999年在莆田县梧塘镇漏头村进行了早稻抛秧施肥方法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4次重复 ,品种为“汕优 77” ,试验田前作为休闲地。 3月 16日播种 ,采用软盘育秧 ,4月 2 3日抛植 ,7月 2 6日收获。抛植时秧苗平均叶龄为 5 6 ,株高 9 9cm。小区面积 13 34m2 ,小区之间做宽 15cm ,高 12cm的…  相似文献   

18.
东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耕地总面积1 0 .8万 hm2 ,人口 1 0 7万 ,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常年种植水稻 5.3万 hm2以上 ,总产 40多万t。我县 1 992年开始试验示范肥床旱育秧 ,是全省最早的几个县之一 ,1 998年推广面积已达 4.3万 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79.9% ;1 996年开始大面积示范塑盘旱育抛秧 ,1 998年应用面积达 1万 hm2 ,平均单产62 1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4.9%。其中育秧公司统一供秧面积 333.3hm2 ,平均单产 656.3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 64.3 kg/667m2 ,比人工栽插节本 35.50…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抛栽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推广应用水稻抛栽技术,发展迅猛。1986年以前,面积不足40hm2,1992年全国推广10.3万hm2,1995年达68万hm2。1996年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推广抛栽15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粮8445kg(亩产563kg)比手插增产448.5kg(亩增产29.gkg),增产6%,增收节支千元左右(亩增收节支60多元)。农业部计划在2000年推广660万hm‘(1亿亩)。这项技术由于具有省工、省种、省力、省秧田和增产增收的明显效果,引起国家领本文承蒙周天理研究员、程抓扭副研咒店的位导,谨此致谢:导人的高度重视。199…  相似文献   

20.
张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F0004-F0004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院“双百行动”,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充分发挥水稻科研优势,通过承担实施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结合我院“双百行动”,在沙县夏茂镇中街村建立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宜优673”百亩连片示范,连片示范面积33.73hm2,其中“两优航2号”20.13hm2,“宜优673”13.6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