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100 mg/L、150 mg/L两种浓度的ABA在黄瓜授粉后进行喷施,用以抑制瓜内种子采前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0 d进行喷施最为有效,随着ABA浓度提高、喷施次数增加抑制效果并没有相应提高。150 mg/L的ABA喷施处理与100 mg/L喷施处理相比效果无显著差异,喷施浓度为100 mg/L的ABA最有效的时间是授粉后10d左右,对黄瓜种子采前瓜内发芽抑制效果最好。5 d、10 d 2次喷施和10 d、15 d 2次喷施发芽率相对最低,抑制率最高。10、15 d 2次喷施38 d发芽率最低为0,抑制率最好为100%;其次是5、10 d 2次喷施40d时发芽率为1.23%、抑制率为85.60%。多次喷施ABA与单次喷施相比对瓜内种子发芽抑制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喷施时间的抑制效果为10 d5 d15 d20 d。生产中建议采用浓度为100 mg/L的ABA于授粉后5、10 d 2次喷施和10、15 d 2次喷施。经过ABA处理后的种瓜所采的种子,与未处理的种子相比,发芽率没有明显区别,说明ABA基本不影响其萌发。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了新陆中75号在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1[(10cm+66cm+10cm+66cm+10cm)+66cm]×11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R2[(12cm+64cm+12cm+64cm+12cm)+66cm]×11cm、一膜四行种植模式R3[(64cm+12cm+64cm)+86cm]×9.5cm喷施脱叶剂(脱吐隆300g/hm~2+40%乙烯利1 200mL/hm~2)前后棉花产量、脱叶效果以及棉纤维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R3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96.5kg/hm~2和303.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591.8kg/hm~2;喷施脱叶剂后R3模式比R1模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增加823.3kg/hm~2和234.9kg/hm~2,R2模式较R1模式籽棉产量增加656.0kg/hm~2。脱叶剂喷施24d后,R3模式下脱叶率较R1模式脱叶率高11.13%,挂枝率低6.33%。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之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喷施脱叶剂处理后断裂比强度、纺织一致性指数降低。喷施脱叶剂处理下R3模式的纺织一致性指数较R1模式高18.0%。喷施脱叶剂对R3模式下棉花产量、脱叶效果及纤维品质影响最小且产量高,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1.喷施米醋。在大白菜莲座期至结球期,喷施300~500倍米醋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增产15%~30%。2.喷施稀土液。在莲座期、结球期、包心期分别喷施0.03%、0.05%、0.08%的硝酸稀土溶液,共喷3次,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本所从土壤中新分离出的若干有益微生物菌株制成的菌液,用于蔬菜叶面喷施的效应而进行了盆栽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菌液为本所分离的固氮菌菌株110、111、116、117、301、302,解磷细菌菌株405、410.固氮菌在Ashby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2 d,解磷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培养2 d,作为蔬菜喷施的菌液.供试蔬菜种类为结球莴苣、空心菜和甘蓝菜.盆栽试验方法为每盆装7 kg菜园土,施100 g猪粪和5 g,俄罗斯产的复合肥(N-P2O5-K2O=16-16-16)作基肥,10 d后追施5 g复合肥.每盆每次用5 ml菌液稀释20倍后喷施,喷清水作空白对照.结球莴苣每盆种3棵,8次重复,定植3 d后开始喷施,每周喷施菌液2次,共8次,种植28 d后验收;空心菜和甘蓝菜每盆种2棵,12次重复,定植3 d后开始喷施,每周喷施菌液1次,共4次,种植28 d后验收.  相似文献   

5.
寄生蜂和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2种不同的防治措施对黄瓜烟粉虱种群雌蜂的防治效果.防治措施包括释放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sp.和喷施2种化学农药.结果发现在相同放蜂密度(3头/株)下,放蜂2次和放蜂1次,3周后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11 76和16 46,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 4242和0 5938,寄生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分别达到50 40%和33 88%.喷施高效大功臣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为1000×,1次)3周后,烟粉虱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分别为6 04和15 66,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 2179和0 5649.4种处理的防治效果依次为放蜂2次>喷施高效大功臣>放蜂1次>喷施高效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金乡白皮蒜’和‘朝天椒’为材料,在蒜套辣椒种植模式下,以空白不施肥及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置5个黄腐酸肥用量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蒜生长状况、鳞茎产量、蒜薹和鳞茎品质以及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7处理下大蒜和辣椒生长最好,大蒜根系活力旺盛,光合指标和鳞茎品质表现良好,产量较空白对照T1和常规施肥T2分别高38. 29%、24. 75%,辣椒产量较T1和T2分别高93. 34%、64. 69%。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大蒜和辣椒的适宜用量均为666. 7m~2黄腐酸微生物菌剂基肥40 kg,大蒜抽薹期冲施黄腐酸营养液15 kg、辣椒苗期及坐果期分两次喷施黄腐酸营养液共15 k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面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的富硒降镉效果,为富硒阻镉叶面肥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配制3种含硒叶面肥,分别在水稻破口期时或水稻破口前15~10 d一次性喷施,或在水稻破口前15~10 d和破口时分2次施用,每种施用方法总的叶面肥用量均设置15 000和30 000 m L/hm~22个水平。【结果】不同叶面肥配方、用量及喷施时期均显著影响水稻对硒的吸收,其中配方三叶面肥富硒效果好于其它配方,水稻破口期喷施含硒叶面肥对硒的吸收利用高于在破口前喷施。叶面肥喷施时期对精米镉含量影响显著,早稻于水稻破口前15~10 d和破口时2次喷施处理的镉含量要低于水稻破口时一次喷施处理,在晚稻于破口前15~10 d分别一次性喷施配方一、配方二和配方三叶面肥15 000 m L/hm~2水平时精米镉含量分别比对照低73.9%、56.9%和70.6%;喷施30 000 m L/hm~2水平时,分别比对照低70.0%、73.1%和68.6%。【结论】在轻度镉污染的稻田上,于水稻破口前15~10 d喷一次配方三叶面肥15000 m L/hm~2,能达到较好的富硒降镉效果。  相似文献   

8.
史新敏  郭小丁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204-204,211
脱毒甘薯喷施禾施丰叶肥后薯苗期明显增加成苗数 ,比对照增加 2 5 .1% ,百苗重增加 ,成活率提高 ,栽后生根返苗快 ,繁殖系数高。大田喷施禾施丰叶肥能增加脱毒甘薯的分枝数 ,蔓粗且短 ,地上部生长健壮 ,叶面积系数合理 ,结薯数增加 11%~ 15 % ,前期薯重占总产量的比率高 ,商品率高。以前、中、后喷施 3次处理效果最好 ,比对照增产 17.9%。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冬季大棚小青菜上的喷施效果,特进行了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的根外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未追肥的基础上,对冬季大棚种植小青菜在2叶期后喷施3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相比常规施肥,小青菜百株鲜重增加152 g、增产37.8%,种植毛效益每667 m~2增加7237.5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控大麻螟,减少工业大麻虫害损失,选用2种微生物菌剂绿僵菌和白僵菌,设置常规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效长久的大麻螟防治药剂。结果表明,绿僵菌制剂和白僵菌制剂处理均在播种后喷施47和54 d后对大麻螟的平均防效最佳,分别为85.56%~88.89%和64.71%~64.81%;喷施后41,47和54 d绿僵菌的虫口减退率几乎持平,为83.72%~88.89%,喷施后47,54和61 d白僵菌的虫口减退率几乎持平,为63.16%~64.81%。快速生长期喷施,绿僵菌制剂与白僵菌制剂处理对大麻螟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喷施9,12和15 d校正死亡率分别是43.83%~79.87%和47.14%~83.84%,绿僵菌和白僵菌在喷施后15 d达到了虫口减退率最佳,分别为82.03%和86.09%,两制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连作工业大麻种植田建议播种后喷施绿僵菌制剂或白浆菌制剂防治大麻螟,快速生长期建议喷施微生物杀虫剂配合化学杀虫剂,以达到迅速减少虫口且延长防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