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项研究利用60个玉米自交系对初选出的158个SSR引物对进行进—步筛选,综合考虑PIC值大小、扩增带型统计的难易及引物的重复性高低,确定bn1g439、bnlg125、phi053、bnlgl97、phi072、bnlg238、phi126、bnlg161、bnlg240、bnlg619共10个引物对作为构建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指纹库的核心引物;同时提出适用于计算玉米SSR指纹图谱概率的公式:P=1/N,对自交系N=n;对杂交种,N=Cn^1 Cn^2。n为所用引物的等位基因数。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继友 《玉米科学》2002,10(1):091-093
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是杂种优势利用的继续和发展。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玉米杂种优势增产潜力的发挥。赵增煜等 (1980~ 1981)研究表明 ,在规定的种子等级范围内 ,玉米杂株率每增加 1% ,每公顷减产 2 4 2 3kg。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实验表明 :玉米杂交种产量 (Y)与种子杂株率 (X)的回归方程为 :Y=931 1- 8 165X ,即F1玉米杂交种的典型性每降低 1% ,每公顷减产 61 2 3kg ;亲本自交系的杂株率与其F1杂交种产量的相关系数r =0 82 1,亲本自交系的杂株率降低 1% ,F1杂交种每公顷减产 72 7kg ,二者回归方程为 :Y =90 7 6- 9 695X。玉…  相似文献   

3.
辽葱4号(99153F1)是利用雄性不育系244A为母本。高代自交系98—176—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该葱株高约110cm,葱白长45~50cm。植株开展度较大,叶片颜色深绿、管状叶粗壮、叶表蜡粉多。生长期间功能叶(常绿叶片)5—7片。平均单株质量300g,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79671.6kg/hm^2。  相似文献   

4.
导入外源DNA改良玉米自交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岩  徐娥 《杂粮作物》2006,26(3):159-161
该项目研究是将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巴西抗病玉米杂交种以及大豆的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导入玉米自交系7922、E28和黄428,对花粉管导入技术进行研究。改良7922自交系的株高和穗位比对照平均降低44 cm和22 cm;改良E28自交系S6的抗病性显著提高;改良黄428自交系A33和A35的干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人工气候箱, 设置0℃、1℃、2℃、3℃共4种胁迫温度, 2、4、6、8 d共4种胁迫时间, 采用4×4交互式设计的方法, 对来自国内外3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寒性强度的研究, 建立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方法, 为耐寒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 各玉米自交系的平均存活率都随之降低, 以2℃/6 d低温胁迫下的36份玉米自交系存活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现为最大, 该低温胁迫强度对于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在2℃/6 d低温胁迫下, 筛选出强耐寒自交系7份, 中度耐寒自交系11份, 敏感自交系17份, 高度敏感自交系1份。来自俄罗斯的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显著强于来自其他地区的自交系, 从中挖掘极强耐寒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耐深播自交系 N192和深播敏感自交系 178为试材,在 3 cm和 15 cm播深条件下,施加 2.0 mg/L的外源生长素(IAA)进行处理,研究外源 IAA对不同耐深播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 IAA后,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胚芽鞘及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均有所增加,中胚轴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施加外源 IAA的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组织细胞明显伸长,说明施加外源 IAA可有效缓解深播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损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玉米自交系幼苗深播性鉴定评价指标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 POD、 SOD、 CAT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是主要评价指标,胚芽鞘长、胚芽鞘重、苗长可作为 2级评价指标,根重可作为 3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YXD053和98A-04两个茎秆高糖自交系及Y6-1茎秆低糖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玉米棒三叶光合性状对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在雄穗始花期基本一致,雄穗始花后21 d茎秆糖含量差异最大。不同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特征明显,与茎秆低糖自交系Y6-1相比,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光合速率有较长的高光合功能持续期,且在子粒发育后期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茎秆低糖自交系Y6-1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高于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气孔导度及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影响在2个茎秆高糖自交系之间表现不一致。乳熟期棒三叶光合速率可作为茎秆糖含量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半个世纪以来,丹东农业科学院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仍在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年种植面积大于6.67万hm^2的品种有50个,年种植面积大于6.67万hm^2的品种占我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平均比例为14.71%。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地方常用自交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未改良自交系)和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的8份自交系(改良自交系),每份改良自交系分别选定2个测验种,配制16个杂交种(改良杂交种),未改良系与选定2个测验种组配的杂交种(未改良杂交种)作为改良杂交种的相邻对照,对比法设计。改良自交系和未改良自交系、改良杂交种和未改良杂交种的性状观测值作为一对数据,按成对资料统计方法分析,t测验。结果表明:甸骨11A导入Suwan1、5-56的改良自交系与红玉米杂种优势较高,红玉米导入Suwan1、EVT5的改良自交系与甸骨11A杂种优势较高,长3导入Suwan1、墨黄9的改良自交系与海014的杂种优势较高。改良自交系主要性状变化表现为生育时期延后、单株产量增加。未改良自交系熟期越早,改良自交系及改良杂交种生育时期延后时间越长,改良自交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越大。改良自交系及其改良杂交种的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的抗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热研3号油绿苦瓜是以苦瓜自交系07-20为母本,07-11为父本杂交产生的F1代。热研3号油绿苦瓜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8~30 cm,横径5.5~6.0 cm,肉厚1.5 cm。单果重450~550 g;皮色深绿有光泽,瓜瘤粗壮,瓜形美观;第一雌花节位9~23节,中早熟,播种至初收计55~65 d,全生育期冬季种植156~183 d,夏季种植123~142 d;产量45~60 t/hm2,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茄子新品种“农夫长茄”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夫长茄是以抗青枯病的蕉岭粗长株系为母本.优质、果实细长的5804改良株系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种.株高100~120 cm,果实长棒形,头尾均匀,单果重约250 g,长28 cm以上,粗5.08~5.21 cm.果皮深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果肉白色,肉质紧密度中等,果实商品率90.89%以上.经苗期接种鉴定,表现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强.  相似文献   

12.
‘津椒35’是以‘程m-1’为母本、‘正F1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一代早熟辣椒新品种。果实大羊角形,果肩部有褶皱,纵径28~30 cm,果肩横径4~5 cm,果肉厚度0.3 cm,单果质重110 g,果色为浅绿色,果面光滑,果形顺直,味微辣,平均产量67500 kg/hm2左右。适合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秋冬、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川迪"甜椒是以C9907-14为母本、C0517-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熟,大果型品种,长灯笼形,纵径17 cm,横径11 cm,4心室,平均单果重240~260 g,品质佳,适宜春季露地和保护地、秋季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辣椒新品种‘粤红1号’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红1号’辣椒是以优良自交系1780为母本,以新加坡引进的优质红辣椒W405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鲜食红辣椒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中迟熟,青熟果绿色,羊角形,无棱沟,果长17.7 cm,宽2.0 cm,果肉厚0.3 cm,单果重30 g,红熟果大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面光滑,果条直,硬度好,耐贮运,辣味浓,品质佳,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绝大多数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自第1个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以来,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已选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籼粳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的产量潜力,在生产上广受欢迎。本文对我国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历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晚熟龙眼‘立冬本’、‘苗翘’正反交的54个杂种后代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正反交杂种后代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后代单果重有趋小的倾向,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超亲的倾向,果核重、可食率呈趋中的倾向,果形指数变异小,趋于近圆形。流汁程度和果肉质地在后代中表现受母本的影响大。其它性状受‘立冬本’品种特性影响较大,倾向于果梗软韧、果实排列较紧密、皮青褐色、汁液多。正反交后代均存在超亲子代,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颜应成 《杂交水稻》2001,16(4):12-13
威优134是以带爪哇稻亲源的父本yl-34与母本V20A配组选育的高产中熟杂交组合,2000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繁殖制种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杂交玉米中的成功经验,用不育系的姊妹系来配制二元不育系。试验结果表明:(1)所配制二元不育系不育度为100%,其套袋自交结实率都为零,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和圆败为主,个别二元不育系有少量染败现象;(2)二元不育系的农艺性状比亲本不育系有了一定的改良;(3)部分二元不育系的开花及异交习性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一般二元不育系开颖数量高于其对照亲本不育系,但开颖比例互有高低。大部分二元不育系表现花期集中。半同胞二元不育系在包颈度、柱头外露率方面,较对照母本不育系均有较大改良。全同胞二元不育系改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德油5号F1作母本,自育新品系273R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其F2群体中出现6株苗期株型明显矮缩的变异株,经5代纯化后育成稳定的甘蓝型矮秆油菜新种质“LSW2018”。该种质苗期苗型矮缩、匍匐生长,叶面皱缩,叶片厚,叶柄短,叶色深;现蕾至成熟期,植株逐渐转为正常形态,茎秆粗壮,节间短,抗倒性特强,分枝部位低,其开花习性、分枝角度、花序特征、一二次分枝数等性状与同源正常高秆品系HSW2018无明显区别,而株高和分枝高度差异极显著。LSW2018育苗移栽平均株高为136.24 cm、直播平均株高为110.4 cm,是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种植的矮秆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长优2号是以三系不育系长粳1A为母本、恢KF2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等特点,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长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