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蓝桉工业用材林的施肥效应及地力变化研究在云南保山和富民红壤地区进行,历经8年,结果表明施肥对蓝桉人工林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P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施用P肥的处理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肥对蓝桉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与K肥相近,对径生长的促进作用略低于K肥;在有效K含量较高的地区,可以不施用K肥.在云南红壤地区培育蓝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可根据林地土壤情况将施肥量控制为基肥施普钙或者钙镁磷肥400~500g*株-1;追肥施尿素50~100g*株-1、硫酸钾0~100g*株-1,分两年平均施入.据监测,施肥可以有效地阻止土壤养分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蓝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5a研究结果表明,在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区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幼林生长,肥效在1.5a时最大,9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33.69%、48.39%,造林后5a时,生长反应已经呈下降趋势,9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16.45%、10.71%。P 促进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的几个处理产好,N、K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在9个施肥处理中,处理6(钙镁磷  相似文献   

3.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树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安增产的  相似文献   

4.
蓝桉施肥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结果初步显示,N、P、K肥中的磷肥对蓝桉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中以第三水平效应最大,第二水平次之;N、K肥有正效应,但促进作用不显著。经N、P、K对生长量贡献率分析,磷肥对树高、胸径生长贡献率最大,分别为83.78%、63.19%;N、K肥贡献率在3%以下。说明蓝桉对磷肥敏感,加之石灰岩红壤普遍缺磷,未施磷肥的处理生长量仅优于对照。因此,在我省营造蓝桉速生丰产林时,除施有机肥做底肥外,应重视磷肥的施用。鉴于本试验用迟效性钙镁磷肥做底肥后效期长,最终评定各处理间的优劣需待二分之一轮伐期作出。  相似文献   

5.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贵州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江县革东镇汪益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地连续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施肥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土壤肥力状况为缺P、少K、N中等的地区,施有宜以P肥为主,再配合施以K肥及N肥,即可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尿素)对幼林生长反应有负效应。施肥时间以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7.
林木相关值法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尾叶桉、湿地松林分进行相关值法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尾叶桉:不施肥的幼林需P肥,1,6龄林需N肥,2龄林要慎施N肥,应施有机肥;1~4龄林不必施K肥,至5,6龄林时要补充K肥;2,6龄林需Ca肥,3龄林较需Mg肥。需肥顺序是P、N、K。施肥处理的以施N100kg/hm2的适宜;施P量100kg/hm2为足够,施50kg/hm2的偏低;4龄林后需补充K肥。尾叶桉施P肥效果最为显著。2.湿地松:不施肥林地较需P、K肥,林地高P时需施N肥,Mg、Ca养分足够。需肥顺序是P、K、N。施肥处理的以施P200kg/hm2的更有利于促进湿地松6龄林后的生长成材。施P肥后,均能促进幼林对N的需求,并随着施钙镁磷肥量的增大,需N量和Ca,Mg—K的拮抗交互作用也增大。湿地松施肥肥效不显著。3.林地土壤养分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及顺序与相关值诊断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 湿地松1~6年生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尾叶桉、湿地松1~6年生幼林施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缺P的立地上,施P肥的效应极其显著。施P各处理在1~6年生时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其中以施NPK全肥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分别增长35%,69%,243%。而施NK肥的生长与对照差别不大。湿地松1~2年生的幼林施肥效果不大显著,3~6年生时才达显著差异,其中以施NPK全肥的效果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仍分别增长13%,18%,52%。2.尾叶桉、湿地松施P肥的各水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N、K肥的只在个别年度有差异。3.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施肥肥效主次顺序是P、N、K,湿地松是P、K、N。两树种均在5,6年生时,N、P、K的肥效最高。4.最优施肥配方:尾叶桉1~3年生以施N3P3为好,5~6年生以施N3P3K2为佳。湿地松1~2年生不用施肥,或薄施N肥;3~6年生以施N1P3K1较好。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13a的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表明,红壤地区施P肥有利于马尾松幼林生长,但产生肥效迟(施肥7a后产生显著效果),施N、K肥对促进马尾松幼林生长显著影响,过量还会产生负效应。施N、K肥会促进林木分化,施P肥则能使林分结构均一,经偏相关分析表明,P元素是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要因子,肥效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增闪持续性。施肥量佳处理组合为N1P3K2,即每公顷施N、P、K分别为0、30、30kg。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即可提高林分产量,双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11.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施P肥和接种外生菌根菌对蓝桉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在云南楚雄的试验表明: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幼林期促进树木生长,3a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显著。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蓝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但4.5a后这种促进作用也变得不显著。由于施P肥提高了蓝桉的保存率,所以也显著地提高了蓝桉林的生物量。低P处理时,树木保存率低,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了树木的后期生长,可能会导致施P肥对后期单株蓝桉树高和胸径生长作用不显著。施P肥还增加了树木N、P和K的养分积累量,提高了上述养分的利用效率。施P肥同时还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和林下凋落物P的积累量,但不能明显增加N和K的养分积累量。树木叶片和土壤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施P肥对蓝桉幼林作用明显。试验表现出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低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不能在高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结果初步显示,在云南省营造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速生丰产林时,除施有机垃圾肥做底肥外,应重视氮、磷、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其中磷肥对蓝按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且对病害的发生及为害程度有控制作用,其为害程度对照区比处理区高2.3倍。方差分析显示本试验设计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在控制病害方面是可行的。回归测定病害的严重程度随树高增加而减小。经对蓝桉施肥试验不同处理病害调查分析,建议采用试验方案中的第10、9、2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处理组合,可明显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近熟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7a生马尾松近熟林施肥试验4年的生长效应分析表明:在南方红壤地区施适量的P,K肥对马尾松近熟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施用过量却有负作用;施N肥短期内对林木生长不利;施肥效果显著时可掩盖林地本身质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根据对各肥种水平效应值的分析可知,最佳施肥处理为每株混施P2O590g,K2O 90g,其4年蓄积定期生长量比对照高13.4%。施肥措施对促进小径阶木生长有利。在肥效期内施肥措施与马尾松近熟林的生长效应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和湿地松幼林施肥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期间,在江西景德镇市低丘千枚岩和第4纪红土红壤上,研究了火炬松、湿地松幼林施肥(P和PK)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施肥处理使火炬松和湿地松林土壤速效P含量提高,有机质等其它土壤肥力指标下降。施P肥加速了有机质矿化和林木对N的吸收;(2)2个施肥处理能提高湿地松林土壤细菌、真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减少放线菌的数目,而施肥前期对好气固N菌、P细菌有促进作用,后期对其有抑制作用;(3)2个施肥处理能明显提高湿地松林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肥前期磷酸酶活性受到抑制,施肥后期磷酸酶活性不再受抑,酶活性大大提高。P肥能提高蔗糖酶活性,而PK肥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4)湿地松林施肥2年后,叶片养分有明显变化,P和PK处理提高了叶片Ca、Mg的含量,降低了N水平,而对P和K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阳西县,对赤桉、巨桉和细叶桉进行10个P处理水平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1-64个月期间8次测定的树高和9-64月期间6次测定的胸径在10个P处理水平间和3个树种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肥对促进3种桉要树树高和胸径生长的肥效果显,3个参试树地P肥的需求也有明显差异,表现为6-24个月期间观察的生长指标存在树种与P肥的交互交应。各树种肥效明显的高峰区域的开发和持续时间也不同,为筛选施P  相似文献   

17.
对兴宁县2年生火炬松幼林作了施肥试验,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当年,P处理对地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B处理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N、K和Mo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N与P、B与K及Mo与P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3年生湿地松幼林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过磷酸钙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钾全肥处理或者是单施磷肥,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常用农用肥料,探讨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湿地松的生长效益差异,并且估算不同成本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讨论合理的湿地松中林龄施肥方案,以期为湿地松高效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在2个立地条件不同的湿地松林分中设置施肥试验样地,每个样地总共设计8种施肥处理,每个处理小区5株,重复3次。【结果】施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胸径生长效果显著,其中P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生长效果显著,N肥对促进湿地松胸径生长效果显著,而K肥对湿地松生长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当硫酸钾复合肥用量达到300~400 g时对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再进一步提高复合肥用量时湿地松生长量没有显著提升。与不施肥的对照组相比,四纪红壤的湿地松林分施肥后胸径、树高净增长量更高。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用复合肥,达到相同的增长效果需要消耗更多的肥料。但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肥效益率更高,说明在板页岩红壤林分中,湿地松施肥后相对不施肥对照组的增益百分比要相对更高。【结论】施肥能够为湿地松培育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考虑施肥成本和效益率,在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5,即每株湿地松施用3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3%的经济收益;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6,即每株湿地松施用4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6%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