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雨洪集蓄利用设施建设,有效利用天然降水,缓解区域性洪水,是目前全球气候环境恶化、水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保护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国内外雨洪集蓄利用概况和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雨洪集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适宜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的雨洪集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水资源特点,以最基本的地形单元——塬面和沟道为基础,提出了塬面雨洪资源村社高效管理集中收集利用技术模式、"高效净化型庭院经济式"管理利用技术模式、生态水箱式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利用系统技术模式、道路雨洪高效收集生态灌溉技术模式,以及沟道雨洪资源单坝利用技术模式、多坝利用技术模式和坝库联蓄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通过对各技术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使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40%、蓄水效率提高40%、保土效率提高34%、水资源保障程度提高26%,这些水资源用于灌溉可使粮食产量增加20%、产值增加20%。这些技术模式的应用为区域提供了安全、经济的水资源,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区域雨洪资源高效管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水土保持雨洪利用的理念相似,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道路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后期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基于水土保持的雨洪利用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城市水土保持的必要要求,同时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的一个重要解决途径,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北京市顺义区某新建小区的雨水利用方案为例,分析了新建住宅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的技术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建议政府在城市住宅小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建筑企业和小区居民对雨洪资源进行收集利用,最终达到优化城市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关于雨洪管理的理念及资源化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废弃砂石坑的水资源现状及植被景观特点,并计算了废弃砂石坑现状汇水量及容积。基于雨洪管理的先进理念提出废弃砂石坑改造设计,具体措施有清淤、防渗处理、生态护岸、植物配置,将昔日公园废弃砂石坑改造成坑塘,使其在发挥蓄水功能的同时能够净化水质,而且还具有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生态水箱式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利用系统技术进行研究,为实现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有效提高收集雨水水质,也为绿化植物的生长提供优良的水源目标。[方法]生态水箱式道路雨洪资源蓄集利用系统采用聚丙烯(PP)塑料雨水收集模块充分储存水源,为后续系统的"自由呼吸"提供基础。PP雨水收集模块的孔隙率为90%~95%,并采取双层土工布和防水膜的分层布设进行防渗,种植土和绿化植物设施采用30cm的种植土厚度,保证了雨水资源的集蓄和供给的动态平衡。[结果]生态水箱系统具有水资源集蓄、供给动态平衡调整功能和截污功能,可高效集蓄路面优质雨水和有效控制雨水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结论]该系统为雨水的高效再利用提供了条件和新方法,为区域雨洪资源高效管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雨洪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城市雨洪水文模拟实践在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普遍采用在理论方面存有缺陷的上行法;其次,没有考虑流量衰减作用的影响。鉴于此,介绍在国际上更为先进的下行模拟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阐述,从而启发相关工作者高效制定城市雨洪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环境与资源压力。城镇化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利用雨洪资源,不仅改善我国“逢雨必涝”的现状,而且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是我国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契机。以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道路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工程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及建设成效,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庆阳市是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上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为控制城市水土流失而兴建雨洪径流集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庆阳市在雨洪径流集蓄利用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庆阳市的五湖工程,尤其是已建成的天湖工程在变雨洪危害为雨洪资源,促进旱塬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地区泥石流野外调查中发现,泥石流形成区下限下延至流域中游、流通区沟道形态复杂、沟道交汇等现象明显。因此,基于全流域特征参数的雨洪法计算难以得到准确的泥石流设计参数。针对此类泥石流沟道,采用了子流域叠加雨洪法计算的方法。以西藏山南地区某泥石流沟为例,针对支沟面积>25%的沟道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利用三角形概化泥石流流量过程线,计算了交汇后主沟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比较了全流域雨洪法和划分子流域雨洪法的计算结果,认为子流域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支沟泥石流在整个流域内的影响和作用,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