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中肠与丝腺变态发育的组织切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整蚕(蛹)石蜡切片甲基绿-派罗宁和孚尔根染色的方法对变态期家蚕中肠、丝腺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家蚕中肠变态过程中肠腔内出现大量无定形细胞团块,这些细胞团块有2个来源,一是由肠壁再生细胞向内不断分生新的一簇簇细胞,这些成簇的细胞团逐渐与肠壁分离脱落进肠腔形成无定形团块;二是肠壁内折,形成内陷,内陷外围细胞又重新粘合生长成新的肠壁,被包在肠腔内的内陷细胞变成了无定形团块.蛹变态期,随着吐丝的进行,丝腺内部的丝物质逐渐排空,体积不断缩小,外膜褶皱逐渐增加,细胞内空泡不断增多,细胞核由分枝状逐渐变成束状,再浓缩成团状,最后发生溶解、消亡.  相似文献   

2.
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是IBV和其他禽病原体感染的重要靶细胞。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种类多样,不同细胞对病原感染敏感性有差异,研究与比较IBV感染不同种类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特性有助于弄清IBV分子感染机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使用基底细胞特异性抗体从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中分选出基底细胞。通过基底细胞培养形态的观察、生长曲线的绘制和特异性免疫荧光的鉴定,成功获得能够稳定生长繁殖的高纯度的鸡气管黏膜基底细胞,为今后IBV或其他相关研究奠定技术基础和提供了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对鳜咽部味蕾突触区域研究的结果表明:鳜味蕾的明细胞、暗细胞及基底细胞与神经末梢之间有着大量的突触分布;鳜味觉感受器中的突触的形态具有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明、暗细胞皆具感觉机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育卷心菜和白菜的体细胞杂种,分别从各自的叶肉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用葡聚糖融合理处。培养的原生质体密度为3×10~5个。在10周后选择出生长旺盛的两个细胞团块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经过三周后,分化出5根植株。这些植株的形态为两亲本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六头水牛胃胰(GEP)系统中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表明:水牛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最少,仪存在于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免疫反应细胞分布于除同肠和盲肠外的其他部位;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贲门和幽门区以及十二指肠。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大肠、小肠和胰脏。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随所在部位不同而呈锥形、长形或不规则形,并常见基底旁突起。胃动素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不清楚,仅见分泌颗粒位于细胞基部和核周围区域。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三维培养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原代培养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Matrigel为基质胶原,进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三维培养,细胞接种浓度分别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和1×106细胞/ml。经过16d培养后,用DAPI对细胞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细胞接种浓度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时,细胞形成了团块状结构,出现了类似腔状的腺泡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63和细胞角蛋白(CK)34βE 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 liV ision法检测35例前列腺增生症和15例前列腺癌组织p63和CK 34βE 12蛋白表达,每例选取10个腺泡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和CK 34βE 12在前列腺基底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3%(344/350)和93.1%(326/350),前者高于后者(χ2=11.28,P<0.01);p63和CK 34βE 1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未见表达。p63蛋白免疫反应颗粒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核内,CK 34βE 12蛋白免疫反应颗粒则位于前列腺基底细胞细胞质内。结论:p63和CK 34βE 12在识别前列腺基底细胞中各有优劣,在前列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可作为一组基底细胞标记因子而配伍使用、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HE常规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小肠各段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位置、密度和形态,并对其进行计数,来探索双峰驼肠黏膜免疫机制.结果表明:上皮内淋巴细胞在小肠各段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每5 000μm2大小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40、17.36和33.64个.上皮内淋巴细胞多数位于上皮吸收细胞的基底部,少数分布在上皮细胞核区和核上方,且后者多出现在空肠后段到回肠后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形态单一,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与周围上皮吸收细胞的界限非常清晰,有一明显的"空晕".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逐渐增多,说明了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归巢可能与小肠各段的抗原因素差异以及上皮吸收细胞基底侧的E-钙粘连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与在其他动物上的研究结果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一只死亡的野生雌性大熊猫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主要病变:右侧下颌有一洞创深达皮下结缔组织;咽部食道与颈椎间有一形态不规则的大脓肿,颈下结缔组织中散布多个小脓肿,脓液灰白糊状;颌下、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化脓;右后肢腓骨和右侧第9,10肋骨呈未愈合陈旧性骨折;肝门区有两个已钙化脓肿,肝细胞及间质局灶性变性坏死,少量炎细胞浸润;化脓性支气管肺炎,颈下皮下蜂窝织炎;多种组织器官内可见球菌样物质和微血栓。  相似文献   

11.
对一只死亡的野生雌性大熊猫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主要病变:右侧下颌有一洞创深达皮下结缔组织;咽部食道与颈椎间有一形态不规则的大脓肿,颈下结缔组织中散布多个小脓肿,脓液灰白糊状;颌下、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化脓;右后肢腓骨和右侧第9,10肋骨呈未愈合陈旧性骨折;肝门区有两个已钙化脓肿,肝细胞及间质局灶性变性坏死,少量炎细胞浸润;化脓性支气管肺炎,颈下皮下蜂窝织炎;多种组织器官内可见球菌样物质和微血栓。病理学诊断为脓毒败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鳜鱼咽部味蕾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鳜鱼咽部味蕾的超微结构。鳜鱼的味蕾主要由暗细胞、明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每个明细胞被暗细胞所环绕,而整个味蕾与周围的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暗细胞、明细胞约占味蕾的4/5。暗细胞多为不规则形状,且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明细胞的形状则较规则,核多为卵圆形,细胞质中分布着内质网及细长形的线粒体;基底细胞位于味蕾的基部,细胞核大。在暗细胞和明细胞的顶端(游离面)有绒毛状的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腮腺浅叶12例,深叶1例,伸向浅叶生长,同时跨浅叶及深叶1例;肿瘤呈圆形,直径〈3cm,信号欠均匀;肿瘤发生囊变8例,7例可见包膜;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所有肿瘤实性成分显著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中老年女性好发,体积小,囊变多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的特征,可帮助术前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一只疑似发病的雌性刺猬被送至皖西学院教学动物医院进行救治,临床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刺无光泽和身体虚弱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患病刺猬有轻度炎症、贫血和脱水,影像学检查发现胃肠内有大量气体和高密度团块,超声扫查可见胃内有强回声团块影像,初步诊断为胃内异物.经评估后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异物取出,术后患病刺猬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吴茱萸挥发油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抑菌、平板抑菌、液体培养等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挥发油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6%和99.5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弱,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强;经4.5%的挥发油作用24 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与细胞间界限模糊,菌体结成团块,并且有不规则凸起或凹陷,结构破坏严重,菌内物质外漏,最后裂解成碎片。GC-MS检测的色谱峰超过100个,经鉴定吴茱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月桂烯、β-蒎烯、柠檬烯及罗勒烯,占总成分的78.66%。  相似文献   

16.
旨在建立‘马身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讨其分化过程中脂质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对8日龄仔猪的颈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采样,用Ⅰ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出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传代和诱导分化;在此过程中观察细胞的形态、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采用qRTPCR法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PPARγ、LPL、FABP4、FABP3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ATGL与HSL的mRNA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细胞形态呈不规则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诱导15d后在细胞内有大脂滴融合,经油红O染色呈红色;PPARγ、LPL、FABP4、FABP3和HSL基因在诱导2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 0.01),随后降低,到诱导10d时表达量与0d时基本无差异(P0.05)。ATGL基因表达量在诱导2d时与对照组0d相比无差异(P0.05),诱导4d后极显著降低(P 0.01),诱导8d时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红掌的多倍体诱导与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诱导红掌多倍体提供参考。[方法]以红掌气生根再生团块和幼苗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导药液,采用浸泡法、培养基培养法和穿线法3种方法对再生团块和红掌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不同诱导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诱导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3种诱导方法都能得到多倍体细胞。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在0.1%~0.3%范围内时,多倍体诱导率随着诱导剂量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使用浸泡法处理气生根再生团块时,多倍体诱导效果最好,0.3%的秋水仙素处理再生团块7 h,诱导率可达63.3%。[结论]红掌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气生根再生团块7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腭黏膜移植联合转位皮瓣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眼睑缺损的疗效。方法 25例眼睑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行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利用硬腭黏膜做睑板,取眼周全厚带蒂皮瓣对眼睑皮肤缺损进行整形修复。结果 25例眼睑皮瓣存活,睑板形成良好,术后外观好,无暴露性角膜结膜炎、睑外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硬腭黏膜做缺损睑板联合面部带蒂转移皮瓣的手术方法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四棱豆根瘤细跑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根瘤红色中心组织包含有受根瘤菌(Rhizobium spp.)侵染细胞和非侵染细胞。细菌侵染进入宿主细胞中转变成固氮类菌体。最初可见到有周膜包裹的单个类菌体细胞。在周膜内,类菌体经细胞分裂逐渐形成几个类菌体,这就是发展成熟根瘤共生细胞结构的形态特征。本文还对四棱豆类菌体细胞结构与固氮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BV感染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 cells,CTECs)中基底细胞的特性,以进一步揭示IBV感染与α-2,3-唾液酸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RTPCR方法,对接种IBV的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研究IBV对基底细胞的感染特征。【结果】与CTECs感染IBV结果相反,单独培养的基底细胞接种IBV后,无明显的形态学损伤和亚细胞结构(溶酶体、细胞核)的损伤,细胞中也检测不到IBV的增殖。【结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可以被IBV感染,单独的基底细胞不能被IBV感染,提示α-2,3-唾液酸受体是否存在与IBV感染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