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淡水渔业》1974,(10):22-24
锚头鳋病由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雌虫寄生在鱼的体表,有时也寄生在口腔和鳃弓上,它除了用钻进到鱼体组织里的口器吸取寄主血液外,同时由于寄生而造成伤口,给细菌和霉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使寄生部位出现发炎、红肿、溃烂。对夏花到冬片阶段的鱼种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但累枝虫病鲜有报道,仅有珠蚌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鱼苗的首次报道。2014年9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首次发现的累枝虫寄生于黄颡鱼成鱼,现对黄颡鱼累枝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4.
锚头蚤和锚头蚤的危害提到锚头蚤对水产工作者说来是大家所熟知的,它属于甲壳动物的桡足类,雌虫寄生在鱼的体表(有时也寄生在口腔和鳃弓上),由于它头部的形状很象轮船上的铁锚,因此得名,又因它寄生到鱼体以后,它的分枝的头部深藏在鱼的肌肉组织里,细长的  相似文献   

5.
王声瑜 《齐鲁渔业》1999,16(5):21-21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每年4~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养殖阶段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产业发展,尤其以小瓜虫和车轮虫为甚。小瓜虫最适水温为15~25℃,在20~25℃时最易感染宿主,而水温高于25℃时很少发病。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上,在鱼体表形成白点。车轮虫病危害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流行高峰季节为4-8月,水温18~28℃,尤其在水质偏肥时易感染。本案例2018年3月发生在安徽省肥东县某家庭农场池塘精养的黄颡鱼上,笔者采用中草  相似文献   

7.
鱼病的研究,早期以寄生虫病为主,接着是鱼细菌性病的研究,最后才开始病毒的骈究。我国1952年开始研究寄生在草鱼苗和夏花鱼种阶段的鳃隐鞭虫,寄生鳃丝部位。在江苏、浙江养鱼地区十分流行,引起草鱼大批死亡。还有不少种类的原生动物,也引起草鱼发病,如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杯体虫等。由原生动物孢子虫引起鱼病较普遍。白鲢最敏感,草鱼也有寄生,病原体是鲢碘孢虫。草鱼细菌性病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竖鳞病和尾柄病等。1954年浙江卫生实验院首先报道有关草鱼肠炎病研究,同时中科院水生所在浙江菱湖鱼病工作站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对健康鱼进  相似文献   

8.
一、锚头鳋锚头鳋头部似锚,体长约10毫米,形似针,故又名针虫,肉眼可见。雄虫营自由生活,雌虫寄生鱼体,用其铁锚似的头部钻人鱼体肌肉,吸取鱼体的血液和组织液为营养,寄生部位周位发炎红肿,病鱼生长缓慢、消瘦,伤口往往被细菌感染;严重时虫体布满鱼身而死。锚头鳋一年四季可见,一般三月下旬至十一月均产卵,水温20—25℃是产卵盛期,对  相似文献   

9.
<正>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小瓜虫病或白点病,是由寄生纤毛虫:刺激隐核虫病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海水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狮鱼,石斑鱼、金枪鱼、鮸鱼等鱼类。在养殖密度大,水质环境差,鱼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则极难控制,常造成大规模损失。广东的阳江市和饶平县先后出现了刺激隐核  相似文献   

10.
<正>3月份,进入初春时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时候。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另外对渔业产量的影响也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一、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11.
1.病原与症状 由球状鳗居线虫(Anguillicolaglobiceps)寄生在鳗鲡鳔内,吸取鳗鲡的血液为生,造成鳔壁发炎充血。病鱼活动异常,离群,有时头朝上,在水面游动。此虫寄生数量多时鱼鳔显著肿大,以致于使腹部胀大,病鱼摄食差,消瘦而死亡。甚至因寄  相似文献   

12.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不限于那种鱼或大小鱼都能发生,但对夏花和越冬鱼种的危害最大。小瓜虫寄生在鱼体皮肤、鳍和鳃丝上,吸取细胞组织作为自身营养,使病鱼瘦弱发黑,成群团状浮于水面,重者全塘死光。我场采用先在塘中施放硫酸铜,刺激小瓜虫迅速形成孢囊,当幼虫破囊而出时,即泼洒生石灰,杀灭小瓜虫幼虫。  相似文献   

13.
车轮虫病是国内外常见的寄生性鱼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其病原体是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许多种类,寄生在鱼的皮肤、鳍、头部和鳃上,寄生多时可引起病鱼死亡,病鱼症状是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诊断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两例症状特殊的车轮虫病,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一例发生在无锡,夏花鱼种在池塘中成群地沿着池边狂游,养鱼者以为是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4.
在观赏鱼的养殖过程中 ,我们经常发现观赏鱼没有明显的病症 ,但其中的大部分失去活力 ,懒散地浮于水面 ,体表及鳍多带白点。当有人接近时 ,马上沉于水下 ,但又立刻浮至水面。小型的鱼会褪色 ,体色变黑又瘦弱。这种情况不会使大型鱼死亡 ,但小鱼常会因鳃并发细菌病而死亡 ,这时 ,鳃看起来好象隆起似的。以上情形是由于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鱼体引起的。一、观赏鱼的白翳病是一种由鲤鱼斜管虫引起的疾病 ,感染该病后 ,病鱼瘦弱、体色较深 ,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 ,使病鱼失去原有色彩 ,严重时病鱼的鳍条不能充分伸展。病原体寄生在体表和鳃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一、小瓜虫感染鱼体过程及症状在水温为15~20℃的实验条件下感染30分钟,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的黏液里,但还没钻入鱼的表皮;感染1小时,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还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感染4小时,小瓜虫完全钻入鱼的表皮,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起来。从小瓜虫幼虫刚感染上鱼体到开始营寄生生活以及虫体发育成熟只需要96小时。鱼体感染小瓜虫幼虫之后,72~96小时看不出什么异常现象,与正常鱼相比,病鱼显得有些活泼,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时游时停。感染120~168小时,肉眼可见鱼体表似披了一层轻纱,尾鳍呈  相似文献   

16.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进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上,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此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  相似文献   

17.
邢红平 《科学养鱼》2007,(12):75-75
"百虫清"属有机磷酯化合物。它是在原敌百虫药物的基础上经特殊的化工技术处理而成的。其既保持了敌百虫原有的低毒性、低残留、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又进一步发挥其新效应,表现广谱、高效、速效及与环境友好的特点。据测定:它的杀生力比原敌百虫要大5~7倍(Neves,2002)。因而由原限于杀灭寄生于家鱼体表的节肢动物中华蚤、鱼虱、锚头虫和蠕虫类的指环虫、三代虫,现已扩大到能杀灭欧鳗拟指环虫和纤毛类的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原虫。而且在鱼、虾、蟹混养或单养的池塘中适宜用。此远超过原敌百虫的使用范围。同时它还能解决长期来存在敌百虫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寄生虫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危害极大,因其种类繁多、发病不分季节、寄生鱼体的部位又很广泛,而使人们防不胜防,以下介绍几种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参考与借鉴。一、指环虫病1.病原体:为指环虫。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四季均可发生,寄生于鱼体的鳃内。3.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时由于指环虫以其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并在鳃上不断蠕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碍鱼体呼吸并产生贫血现象。鲜活病鱼的鳃片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正在伸缩活动的虫体,若一个视野内虫体达…  相似文献   

19.
<正>病原吴李碘泡虫。症状吴李碘泡虫寄生在银鲫的肝脏等脏器,被感染鱼游动缓慢,严重感染时可见腹部膨大,解剖后可见鲫鱼腹腔有大量白色豆腐样包囊。流行情况主要感染鲫鱼成鱼,短期内可大量寄生。自5月到12月都可流行,秋后为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初步诊断,取包囊压片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吴李碘泡虫可确诊。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巩乃斯河段鱼类进行寄生虫病原调查过程中发现,在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体表有三代虫寄生,经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同一种三代虫,定为新种(暂未公布).为了解该三代虫在新疆裸重唇鱼鳍条上的寄生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新疆裸重唇鱼鳍条寄生三代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