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许多瓜类作物重茬种植造成减产相似,大豆在种植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免重茬种植。一方面,重茬种植会因大豆长期选择性吸收土壤养分,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另一方面还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导致大豆病虫害问题的加重。避免大豆减产的最有效手段时建立合理的轮作耕作制度,当确实需要进行重茬种植时,要通过合理施肥施药,品种筛选等手段提高大豆的抗逆性,减少重茬带来的减产危害。  相似文献   

2.
重茬大豆减产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茬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影响大豆品质。本文就重茬导致营养元素亏缺、重茬导致孢囊线虫病等病虫害加重、重茬导致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能力弱化、重茬导致耕层土壤性状恶化等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轮作、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减缓重茬危害的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豆重茬种植多年来一直是困扰大豆种植户的问题,由于重茬种植,肥料品种单一,因而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养分失衡、通透性差、物理性状恶化,使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态环境,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运用土壤改良剂"山佰松"对大豆重茬的试验研究,取得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重迎茬,重迎茬对大豆的危害最终体现在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一般重茬较正茬减产15%~35%,不同年限不同土壤类型情况下大豆减产幅度存在差异,干旱情况下有的地块可造成绝产。重迎茬条件下使许多大豆病虫害加重,这主要是由于病原残留在大豆根茬和耕层土壤中,重茬造成它们在土壤中积累。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重迎茬对大豆的危害最终体现在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这是由,于在重迎茬大豆生育期间生长发育不良和病虫害所致,一般重茬较正茬减产15%~35%,不同年限不同土壤类型等情况下大豆减产幅度存在差异,干旱情况下有的地块可造成绝产,重迎茬条件下使许多大豆病虫害加重,尤其是土传根部病虫害,这主要是由于病原残留在大豆根茬和耕层土壤中,重茬造成它们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体现在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这是由于在重迎茬大豆生育期间生长发育不良和病虫害所致,一般重茬较正茬减产30%左右,不同年限不同土壤类型等情况下大豆减产幅度存在差异,干旱情况下有的地块可造成绝产,重迎茬条件下使许多大豆病虫害加重,尤其是土传根部病虫害,这主要是由于病原残留在大豆根茬和耕层土壤中,重茬造成它们在土壤中积累。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导致大豆重迎茬的病虫害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大豆重茬引起的减产与解决方法 大豆不宜重茬.也不宜与其他豆科作物连作。而阿勒泰地区种植大豆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重茬严重,造成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叶色黄.且根系比正茬大豆侧根数减少28%,根瘤减少33%,荚小粒少、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产20%-30%。特别是干旱低肥地区,减产更多。重茬的土壤中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尤以线虫病危害最重,食心虫、蛴螬等虫害也增多。  相似文献   

8.
大豆连作土壤中化感物质浸提剂的生物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大豆的正茬和重茬土壤水提液、磷酸缓冲液(pH=60)的乙醚萃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水和乙醇的正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发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它们的重茬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发芽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无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则显著的抑制(正茬土壤)或促进(重茬土壤)小麦种子的发芽,正茬、重茬土壤磷酸缓冲液———乙醚萃取液对大豆和小麦种子的发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大豆和小麦的生产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纯水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连作障碍中土壤化感物质行之有效的土壤提取剂。  相似文献   

9.
1 大豆重茬引起的减产与解决方法 大豆不宜重茬,也不宜与其他豆科作物连作.而阿勒泰地区种植大豆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重茬严重,造成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叶色黄,且根系比正茬大豆侧根数减少28%,根瘤减少33%,荚小粒少、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产20%~30%.特别是干旱低肥地区,减产更多.重茬的土壤中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尤以线虫病危害最重,食心虫、蛴螬等虫害也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处理牛粪后大豆重茬土壤中腐殖质的组分含量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以大豆"九黑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化肥处理(对照,CK)、风干牛粪处理(X)、腐解牛粪处理(F)和蛴螬牛粪处理(Q),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于2011年5月在施用不同处理牛粪的土壤中第1次播种大豆,09-30收获;2012年5月继续在各处理土壤中播种大豆,09-30收获后采集0~20cm土层土壤,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及核磁共振光谱法(13 C-NMR),研究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组分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C、H、O、N)组成影响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牛粪可以提高大豆重茬土壤HA的氧化度,降低缩合度,使大豆重茬土壤FA氧化度降低。大豆重茬土壤HA含有更多的长链烷烃和酚基碳,FA含有更多的支链和短链烷基碳,且FA的芳化度比HA低。与CK相比,施用牛粪的各处理大豆重茬土壤中HA的烷基成分、羧酸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和芳香环类化合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成分增加,脂化度升高,芳化度下降;土壤中FA的烷基成分、多肽类化合物、芳香环类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减少。对不同牛粪处理土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干牛粪处理(X)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羧酸化合物含量,腐解牛粪处理(F)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FA烷基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蛴螬牛粪处理(Q)下大豆重茬土壤HA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成分明显增加。【结论】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特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明显增加了土壤HA酚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吉农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以浇灌盐碱液(A)及覆盖盐碱土(B)2种方式分别设置4个不同盐碱浓度的处理,利用变性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大豆根际细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际中16Sr DNA V3区片段达31条,DGGE指纹图谱中可见,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2种盐碱胁迫处理方式下各有不同的特征条带。适当的盐碱浓度处理能增加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际细菌的丰富度,且覆盖盐碱土处理的野生大豆表现较强的抗逆性。通过对DGGE部分条带的克隆测序与NCBI基因库比对得出部分相对耐盐碱的菌株,如野生大豆中的Altererythrobacter sp.(交替赤杆菌属)、Rhizobium sp.(根瘤菌属)、Psychrobacillus psychrodurans(嗜冷芽孢杆菌属)等和栽培大豆中的Sphingobium sp.(鞘氨醇菌属)、Olivibacter soli(橄榄形菌属)、Uncultured Sphingomonadaceae bacterium(不可培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 sp.(鞘氨醇单孢菌属)等。  相似文献   

12.
土壤酸化已经成为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论述了土壤酸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大豆生产的危害,最后提出通过提升农民对土壤酸化的认识、施用高钙肥或生石灰、应用中草农药种衣剂和微生物菌剂等措施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Z04及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A04为试材,探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可培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的15~6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种群数量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在大豆生长的30~9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非根...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早2号大豆为试材,以不同模式进行间套种,通过对其农艺性状、产量以及试验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间套种模式对木薯与大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间套种模式对木薯和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在固定的木薯种植规格下,以每畦2行木薯间种3行大豆的模式的纯收入最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粉粒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734,r=0.788)。大豆生长理想的土壤质地条件为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中的粘粒含量为15%~25%、粉砂粒含量为25%~4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pH值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834),但土壤pH值为5.5~6.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碱解氮与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9),碱解氮为80~140mg/kg大豆的产量较高;土壤速效磷和钾与大豆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大豆种植区养分有效性的发挥与土壤的pH值、机械组成及氮磷钾的比率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外源汞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外源汞浓度的增加 ,大豆的出苗率、根系生长速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土壤汞浓度为10.0mg·kg-1、15.0mg·kg-1时 ,大豆出苗率分别为对照的78 %、67 % ,根长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0.5 %、28.4 %。当土壤汞浓度大于10mg·kg-1时 ,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蒸腾强度有所降低 ,幼苗生长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单作根际土壤。间作体系中玉米取得间作优势,养分利用率提高主要是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而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及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处理与对照相比,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自身固氮菌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根瘤菌有效增加了微生物氮素类群数量。除成熟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低于对照,各时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根瘤菌处理均高于对照,施用根瘤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增加了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