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腊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腊是木樨科女贞属小灌木,高可达3米,核果椭圆形、黑色、稍被蜡状白粉。因具耐寒、抗污染、病虫害少、分枝多、耐修剪、易整形的特点,适合做绿篱使用。目前我区城市绿化中的绿篱材料多为榆树,在应用中易染蚜虫、春尺蠖,新梢生长速度快,修剪强度大,常常出现“秃脚”等问题。而水腊绿篱则表现优异,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乔灌草混播密度,加快人工建植后边坡植被的演替速度,于2014年5—12月在贵州大学实验农场苗圃地采用人工模拟边坡的试验,研究石质边坡初播物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1)乔灌木的萌发率受自身的播种量影响较小,而受草本植物播种量与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大,5g/m~2的低密度草本植物播种量下乔灌木的萌发率最高;2)仅中、高密度乔灌木+低密度草本植物组合的幼苗株数能保持3~4株/m~2,其余组合的幼苗株数仅为1株/m~2或0株/m~2;3)从不同密度组合的乔灌草植株生长情况看,乔灌木的播种量及乔灌草播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仅对乔灌木的高度产生影响,草本植物的播种量对乔灌木的高度与草本植物的盖度影响较大;4)从植物的生长效果及节约播种成本方面考虑,B2H1(刺槐102粒/m~2+马棘102粒/m~2+火棘102粒/m~2+黑麦草1g/m~2+高羊茅1g/m~2+狗牙根1g/m~2+白三叶1g/m~2+苜蓿1g/m~2)组合作为边坡初播物种参考密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绿篱植物矮化效应和观赏质量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降低养护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朱槿和福建茶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比较不同种类、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两种绿篱植物的矮化效果和观赏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均能抑制朱槿的生长,其中成株期以矮壮素400~500 mg/kg浓度的综合效果最好,处理后的朱槿植株整齐,生活力正常。喷施多效唑能抑制福建茶的生长,其中400~800 mg/kg浓度的综合效果最好,处理后福建茶植株整齐度良好;矮壮素对福建茶的矮化效果较差。【结论】生产上成株期朱槿两次喷施浓度为400~500 mg/kg的矮壮素、福建茶两次喷施浓度为400~800 mg/kg的多效唑均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在保证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修剪次数,降低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绿篱植物矮化效应和观赏质量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降低养护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朱槿和福建茶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比较不同种类、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两种绿篱植物的矮化效果和观赏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均能抑制朱槿的生长,其中成株期以矮壮素400~500mg/kg浓度的综合效果最好,处理后的朱槿植株整齐,生活力正常。喷施多效唑能抑制福建茶的生长,其中400~800mg/kg浓度的综合效果最好,处理后福建茶植株整齐度良好;矮壮素对福建茶的矮化效果较差。【结论】生产上成株期朱槿两次喷施浓度为400~500mg/kg的矮壮素、福建茶两次喷施浓度为400~800mg/kg的多效唑均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在保证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修剪次数,降低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了与播前除草措施相配合,达到油菜轻简化栽培的目的,开展了盾壳霉对田间常用灭生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草甘膦和草铵膦原药对盾壳霉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714.3μg/mL和574.5μg/mL;草甘膦对盾壳霉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EC50为1 019.8μg/mL,而草铵膦原药对孢子的萌发基本没有抑制作用;2种除草剂原药均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EC50分别为1 695.8μg/mL和223.5μg/mL;2种除草剂商品制剂对盾壳霉孢子没有杀灭作用,但延迟孢子的萌发,影响盾壳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可以与草甘膦和草铵膦2种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荠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促进荠菜生长、提高产量;但施氮量过高,会抑制荠菜生长,降低产量水平。在试验条件下,板叶荠菜、散叶荠菜适宜的施氮量水平分别为30g/m~2、40g/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5%环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3、2014年分别在广东广州南沙区、汕头市潮阳区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5%环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结果]5%环虫酰肼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杀虫和保叶效果.70.00 g/hm2剂量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效可达到86.46%~96.43%.南沙区施1次药,53.75~70.00 g/hm2剂量的保叶效果为82.12% ~ 89.25%,37.50 g/hm2剂量的防效低于80%;潮阳区施2次药,37.50 ~ 70.00 g/hm2剂量的保叶效果均达到90%以上.[结论]为该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蒲公英品种河南1号为试材,试验观察了不同播种量对林下蒲公英植株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高、展幅、鲜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方面,低密度(1.5 g/m~2和1.0 g/m~2)处理优于高密度(3.0 g/m~2)处理。在产量指标方面,以播种量1.5 g/m~2处理效果最佳,鲜叶片产量为14 287.14 kg/hm~2、鲜根产量为11 135.57 kg/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相似文献   

9.
稻瘟灵与三乙膦酸铝混合防治稻瘟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孢子萌发法与菌丝生长法测定了三乙膦酸铝与稻瘟灵的5种不同配比混合液对稻瘟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三乙膦酸铝与稻瘟灵混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三乙膦酸铝:稻瘟灵=1:1混合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该配比混合液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3.92和190.24.40%三乙膦酸铝WP:40%稻瘟灵WP溴菌腈=1:1混合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 g/L药液处理2次后对穗瘟的防治效果达87.20%,比40%三乙膦酸铝WP药液2.86g/L和40%稻瘟灵WP药液1.25 g/L处理2次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14.40%和12.28%.  相似文献   

10.
试验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春秋两季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药后50 d,制剂量1 500 g·667 m~(-2)和1 800 g·667 m~(-2)的防效达81.56%~83.28%、82.38%~84.35%,且安全性好,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产量调查结果表明,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对黄瓜产量具有提升作用,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1 200 g·667 m~(-2)和1 500 g·667 m~(-2)春秋两季折合产量分别达7 009.51 kg·667 m~(-2)和7 154.02kg·667 m~(-2),增幅为9.09%和11.34%,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西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为了给正确选择营造薪炭林的树种提供依据,从紫穗槐、胡枝子、柳、榆、杨、沙棘等树种的生理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这些树种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水分状况,选择了一些光合速率高、叶绿素含量多、抗旱性强的树种。经过几年的测定和选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在内蒙北部和吉林西部应大力营造紫穗槐、胡枝子等;在黑龙江省西部应发展柳、榆、杨等;在辽西发展紫穗槐、沙棘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兰旗榆为白榆的一个地理生态变种,在锡盟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南缘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兰旗等地区生长表现突出。该树种较之其它的白榆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风沙,物候期早,所需积温低以及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对我区北部干旱草原气候生态条件适应能力强,在草原造林中有着其它树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合肥先后共用六个组合(品种)进行了三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秧苗密度时苗质在三叶期前无显著影响,三叶期后影响日益加大。秧苗单株叶面积、干物重、分蘖数等均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回归线近似y=1/(a+bx)曲线。3—5、5—7和7—9叶期单株叶面积和地上干重的增长量,较300苗/米~2下降50%以上的临界密度,依次为2000、1200和600苗/米~2左右。单株干重增长速度降低10%,分蘖速度下降12.5—29.5%。5,7,9叶期可发分蘖成蘖率<20%的临界密度依次为2500,1500和600苗/米~2左右。苗质对大田产量的影响随着秧龄延长而加大。在秧大田比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苗质对大田产量的影响一般小于秧苗密度对苗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锡盟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与定株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芦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芦荟叶长、叶数、单株重、叶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氮磷钾配合施用3 a后,可使芦荟单株重达到12kg,芦荟叶产量达4.06kg/m2.  相似文献   

16.
家榆和金叶榆光合·蒸腾及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榆和金叶榆抗旱能力的差异。[方法]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用2年生家榆和金叶榆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测定试验苗的光合、蒸腾和荧光参数。[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家榆和金叶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程度越高,金叶榆光合速率比家榆下降的幅度越小;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金叶榆的蒸腾速率、非光化学猝灭明显低于家榆,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则明显高于家榆。[结论]在干旱条件下,金叶榆的抗干旱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家榆更强,适应重度干旱环境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7.
彩叶树种金叶榆在西宁地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金叶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生长节律、物候规律和越冬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叶榆在西宁地区能够安全越冬,生长状况良好,可在西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王贞红  张昆林  赵垦田  郭其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61-18662,18677
[目的]研究CO2增加对榆树、江孜沙棘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榆树、江孜沙棘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结果]在弱光下榆树净光合速率较低,而强光下较高;随着CO2浓度增加,榆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增加。江孜沙棘对CO2浓度升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使江孜沙棘同化CO2的能力和对光能利用效率提高,但当CO2浓度超过600μmol/mol时,其光合作用稍有下降。CO2浓度升高后提高了江孜沙棘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结论]榆树和江孜沙棘具有喜光和抗旱性较强的特性,适宜在半干旱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野外自然生长的白榆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分布特征是距离母树越远,更新植株分布越少,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有效距离为60m。白榆天然下种更新幼树分枝数量、各级枝平均长度、各部分生物量也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多。白榆适应性较强,在瘠薄环境下也能生长,光照不足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白榆的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克拉玛依荒漠区新建的新疆杨、俄罗斯杨、榆树白腊混交林及外围原有的荒漠风沙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生物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明确荒漠区植树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新建林区与外围原有的荒漠风沙土壤取样分析,对比研究荒漠区新建林和外围原有荒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生物量.[结果]新疆杨土、俄罗斯杨土、榆树白腊混交林土及荒漠风沙土0~50 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38、6.73、11.16和4.37 g/kg;试验地0~5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荒漠风沙土>榆树白腊混交林土>俄罗斯杨土>新疆杨土;3种林土与荒漠风沙土的活性有机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林种土壤之间活性有机碳没有显著差异;林区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高于荒漠区,各土层俄罗斯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小于新疆杨和混交林区.[结论]林区新建后的各层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大小顺序为榆树白腊混交林土>新疆杨土>俄罗斯杨土>荒漠风沙土,溶解性有机碳降低.新建林区乔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均大于荒漠风沙土的生物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总生物量大小及顺序为:俄罗斯杨>新疆杨>榆树白腊混交林>荒漠风沙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