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种鸡的间隔饲喂就是将全天的喂料量分次投给。第一次可以适当的多一些,供鸡只采食1个小时以上,采食完后暂时停料,让鸡只饮水或自由活动,使其有一个短暂饥饿的过程,等待下次加料。  相似文献   

2.
肉种鸡饲养失败 ,除疾病因素外 ,大都与限制种鸡的体重有关。通过限制饲养控制最适体重 ,是肉种鸡饲养的关键技术。肉种鸡活动差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饲料消耗较少 ,但其采食量大 ;若充分饲喂 ,必将导致肉种鸡体重增加 (主要是沉积脂肪 )。据报道 ,在自由采食条件下 ,16周龄肉种鸡的体重超过 3kg ,2 4周龄时体重达 3.8kg ;而在限制饲喂条件下体重分别仅有 1.6kg和 2 .46kg。体重对性成熟和最终产蛋量也都有重要的影响。 2 0世纪 6 0年代 ,对产蛋鸡进行限饲 ,是采取喂中能水平的饲粮 ,自由采食。继之对育成鸡采用低赖氨酸、高纤维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肉鸡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由自动饲喂系统收集的45日龄黄羽肉鸡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数据,通过统计描述鸡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鸡群的各个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群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6:00—10:00和17:00—19:00;在采食高峰期前期或末期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更高,最高约为3.0 g·min~(–1);鸡只的单次采食行为(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速率)与生产性能(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相关;鸡只的日均采食次数与平均日增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鸡只日均采食时长与生产性能无显著相关。【结论】鸡的单次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联系紧密,选育采食次数少的鸡只可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肉种鸡饲养管理技术,包括了解肉种鸡生理发育特点、满足鸡群光照要求、加强鸡舍环境控制、科学饲喂等内容,以供肉种鸡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限制饲养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的核心技术,导致肉种鸡饲养的失败除疾病因素外,都与限制饲养有关.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符合,其关键是确定每周适宜的饲喂量.判断限制饲养成败与否有二个指标,一是开产体重,二是鸡群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6.
旨在筛选适合本交笼饲养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的体重生长曲线模型。120 000只海兰褐父母代种鸡来自江西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第1~12周饲喂于育雏场,13周转入至种鸡场本交笼内饲养。每周测定试验鸡体重,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1~12周龄雏鸡(公雏和母雏)的体重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公雏的体重生长速度快于母雏。产蛋期母鸡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时期呈轻微波动。Gompertz模型是最适用于雏鸡体重的拟合,而3种模型均可用于产蛋期母鸡体重的拟合。产蛋期母鸡的实际观测值以及拟合值均高于该时期母鸡标准体重上限,建议应在充分满足母鸡营养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饲料饲喂量。研究结果为提高本交笼养种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只也和其他动物一样,用药时应按其个体体重来计算药量。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计算好的药物十分简单,但有时很难满足鸡只个体的需要。这是因为这些药物的浓度是以鸡只正常的饮水量或采食量来计算的,所以对限饲期间的种鸡就不适合。例如1只商品肉鸡5周龄自由采食时,其逐日可  相似文献   

8.
低耗高效养鸡间隔喂料法,就是将当天的饲喂量分几次投给,以达到刺激鸡食欲,加快采食速度,减少撒料浪费,促进鸡生长发育的目的。一、操作方法1.肉用种鸡间隔喂料法要使公鸡早期体重达标有些困难,母鸡第1周就可做到体重达标。但鸡具有较强的择食性,如果一次性加料过多,鸡一吃饱后就会挑食,造成严重的撒料现象。所以育雏中期至限饲阶段采  相似文献   

9.
种鸡产蛋率的高低,影响着养鸡生产的发展和鸡场经济效益的发挥,一些养鸡场因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鸡的产蛋率下降。笔者对湖北某国营农场一度发生种鸡产蛋率急剧下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经采取综合措施,其产蛋量迅速回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发生原因该场是湖北省最早饲养罗曼父母代肉用种鸡的鸡场之一。自北京引进的罗曼种鸡鸡苗,实行地面平养,外设运动场。鸡育成期饲养密度为12.4只/平方米,产蛋期为11.8只/平方米。光照在22周龄后每周递增0.5小时,至16小时后不变;照度18周龄以后为13.5勒克斯。饲养3周后每日进行限饲。整个鸡群生长发育良好,26周龄成活率为90.60%。  相似文献   

10.
肉用种鸡的育成期,指雏鸡脱温后到种母鸡开产前的这一段时期,一般指7~22周龄。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的饲养管理与蛋用种鸡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肉用种鸡具有前期增重快,生长迅速,沉积脂肪能力强等特性。因此,在育成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采食量和光照时间,防止育成鸡长得过肥、过重,影响种用价值,导致受精率和产蛋率低下。限制饲喂和光照技术是肉用种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关键。现重点介绍限制饲喂技术。  相似文献   

11.
饲养肉用种鸡是为了获得大量品质优良的雏鸡.目前所饲养的肉用鸡种,大多具有食量大、生长快、易肥的遗传性,造成体重过大、降低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我们采用限制饲喂的方式,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2.
肉用种鸡在饲养管理技术上虽然和蛋用种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具有增重快、沉积脂肪能力强,因此在饲养管理技术上有它的特殊性。肉用种鸡有易肥的特点,一旦过肥,产蛋率就会下降,蛋的质量也差,受精率、孵化率都会受到影响,出雏率就低。饲养肉用种鸡除了采用基本的种鸡饲养方法外,还要根据肉用品种的特点进行饲养,特别是要注意控制采食量,防止鸡过大过肥,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其中关键措施是合理运用限制饲喂、人工光照等技术,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09,(3):28-28
一是把好种鸡饲养关人工授精的种鸡均实行笼养。由于笼内活动范围小,很易造成脂肪沉积,故必须根据鸡的增重情况,严格限制饲喂量.防止形成脂肪肝和出现脱肛现象。否则不利于对公鸡进行采精和对母鸡进行翻肛输精。  相似文献   

14.
高效养鸡间隔喂料法就是将当天的饲料分次投给,以达到刺激鸡食欲,相对加快采食速度,减少撒料浪费,并培养采食规律,保证在采食预定料量的基础上,达到更好地生长、发育的目的。一、肉种鸡间隔喂料法对于肉种鸡来说,早期体重达标除了公鸡有些困难外,母鸡比较容易,一般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第一周就可以使体重达标,但鸡具有较强的择食性,如果一次性加料过多,鸡吃饱后就开始挑食,造成严重的撒料现象。所以育雏中期至限饲阶段采用间隔喂料法,将采食时间相对集中,可以减少撒料浪费,方法是将全天的喂料量分次投给,第1次可以适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种鸡饲养都是家禽养殖事业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把握种鸡笼养方式能有效利用单位空间,同时也能提升种鸡饲养规模。种鸡笼养能降低鸡只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同时能强化提升种鸡受精率,是良好而有效的种鸡饲养模式,当前在大多数规模化种鸡养殖户中被广泛应用。但笼养种鸡模式也有很多问题,如鸡只脚垫、鸡只脚趾问题。文中对笼养种鸡的常见问题进行探析,并且提出有关养殖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给笼养种鸡养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就艾维茵肉用种鸡在育成期笼养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了在笼养和平养时其体重、增重、育成率、淘汰率和鸡群的均匀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笼养和平养的效果无显著差别,在鸡舍的环境卫生控制和管理上,笼养明显优于平养。而且有效地控制了球虫病的发生。但其缺点是在调鸡和称重时对鸡的损伤程度大,不过在管理上可以避免。本研究认为艾维茵父母代种鸡在育成期实行笼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的措施,包括培育优良鸡群、科学饲喂、严格光照时间、加强种蛋生产控制、加强环境管理、做好防疫工作等内容,以期为提高肉种鸡种蛋合格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了肉种鸡育成期饲养管理中体重、均匀度、光照、及饲喂程序和环境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复方保健剂在种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蛋日龄相同、产蛋率相近的384只海蓝褐种鸡,将其分成4组:对照组、牛膝复方制剂(TARCP)组、女贞子复方制剂(LLACP)组和麻黄复方制剂(CECP)组,每组96只,1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鸡喂以生产常规饲粮,其他组鸡在常规饲粮中分别添加1%TARCP、1%LLACP、0.5%CECP后饲喂。先进行7d的预试验,对鸡群进行调整,消除组间产蛋率明显差异后,进入为期8周的正式试验,通过对鸡群健康指标、生产性能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考察3种复方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1)LLACP组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ECP组鸡产蛋量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ARCP、LLACP组鸡产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TARCP、CECP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ECP组鸡种蛋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LLACP和TARCP组鸡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LLACP组鸡血清总蛋白质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RCP、LLACP和CECP组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LLACP组鸡血清总抗氧化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ARCP、CECP组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LACP组,TARCP、LLACP和CECP组鸡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LLACP和CECP组鸡肝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TARCP组(P0.05),LLACP组鸡胸肌和鸡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LACP和CECP组鸡胸肌和鸡蛋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3种复方制剂能提高种鸡的产蛋机能和饲料转化率,增强种鸡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种蛋受精率;3种复方制剂在种鸡中的应用效果为LLACPCECPTARCP。  相似文献   

20.
限制饲喂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研究出来的,该技术对提高肉用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种鸡种用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限制饲喂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的核心技术。因此,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该技术,对于肉用种鸡生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