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新选育出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筛选出的恢复系配制杂种,研究了恢复系恢复基因的恢复能力,并从杂种后代表现讨论了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1-1995年对在T.timopheevi细胞质和普通小麦细胞质背景下选育恢复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交结实率高且在群体内变异小的T质恢复系,对不同的T型不育系都表现出高而稳定的恢复力。恢复力不稳定的恢复系中存在数量不等的不育株和半不育株。据此认为,恢复系中恢复基因没有纯合是引起恢复力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质背景中利用主效恢复基因纯合鉴定法能够在早代选育出恢复力高而稳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籼型三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镇恢084是经常规杂交和低世代测恢并结合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筛选育成的籼型三系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恢复力和配合力好、恢复谱广、品质优、抗病性强、制种产量高等优点,用该恢复系配制出的杂交组合已成系列。  相似文献   

4.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  相似文献   

5.
新型强优势恢复系温恢845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恢复谱广的多用型恢复系,配制多类型不同熟期杂交水稻组合,具有广泛的利用空间,不仅育种效能提高,而且更适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温州市农科院晚杂课题组拓宽遗传基础,选用株型好的、带有广亲和基因和野败型恢复基因的BT型恢复系培矮64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兼抗褐稻虱的印水型恢复系韩国中籼水源29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选择,育成了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的中籼型恢复系温恢845。本文介绍了温恢84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组表现等,并对多用型强优恢复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2011年引进的棉花(Gossypium spp)三系经过连续4年5代的转育和选育,选育出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达100%的抗虫不育系,同时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恢复系的恢复率与恢复度也均达100%,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7.
高粱高产杂交种要有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而成。优良恢复系具有恢复能力强、配合力高、雄性器官发达、花粉量大、上好的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恢复系的遗传改良从地方品种筛选逐步升级为杂交选育和诱变选育。选育的类型包括恢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恢复系以及高产型、饲用型、甜秆型、微量营养素含量高型、耐酸碱土型恢复系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遗传因不育细胞质不同而有差异,有的由1个基因控制,有的由2、3或4个基因控制。恢复系在地理和分类学上表现出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杂交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13个广亲和恢复系,9个普通恢复系分别与相应的野败籼型不育系萍改A或包台粳型不系秋光A杂交,对其F1进行了优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亲和恢复系配制的组合,单株谷重的竞争优势和超亲优势均显著高于普通恢复系配制的组合;利用广亲和恢复系配制的籼粳严利间组合,每穗实粒数和敏粒数两性状的竞争优势都极显著高于普通恢复配制的品种间组合。本研究还筛选出一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强优势亚种间组合萍改A/DT71  相似文献   

9.
通过同质恢复系系统选育得到52个株系,经过测恢其中46份为恢复系;同时对52份株系的恢复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要获得恢复度好的恢复系不仅需要主效恢复基因,还需要微效恢复基因以及良好的配合力.建立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恢复系选育效率,还有利于在中国栽培稻中引进非洲栽培稻、爪哇稻等其他远缘稻种的血缘,建...  相似文献   

10.
人工转育不育系是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为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同型,以期选育出更多优良的辣椒三系杂交品种,在测交后代群体育性分离的前提下,研究总结出了转育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同型保持系和同型恢复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转育辣椒雄性不育系,而且可选育出同型恢复系,大大扩展了其他同源不育系恢复父本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育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利用偏粳型广亲和系DT713与强恢复系明恢63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于1992年育成了亚种间偏籼型新恢复系198。该恢复系具有丰产性好,恢复复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988-1997年,对1683份恢复系及材料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瘟性恢复系及材料255份。杂交稻恢复系与F1代之间的抗病性为显性遗传关系。利用抗病恢复CDR22,育成杂交稻推广品种3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世代提型恢复系自身结实率的连续考察,发现经过 F_2代的严格选择后,多数 F_3恢复系的自身结实率超过了80%;但同一株系后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一直保持到 F_7代。F_5群体的自身结实率与其恢复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9。亲本类型只影响恢复基因在后代群体中的纯合速度,与高代恢复系(F_5代以上)的结实率和恢复度无明显相关。自身结实率高且群体中变异系数小的恢复系对所有的不育系都能高度恢复;而结实率高但变异系数大的恢复系其恢复度会因不育系的不同而变化。主效恢复基因未完全纯合可能是高代恢复系的恢复度在不同不育系上出现分离的主要原因。对根据自身结实率及其变异系数进行恢复系选育的效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粳型红米雄性不育恢复系红零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携有红米色素且抗寒基因的中间材料天红、掺粳恢复基因R481和广亲和基因“02428”等不同类型材料为亲本复合杂交,经分步聚合逐层重组,多代跟踪测配,定向培育出具恢复力强(恢复度均在80%以上)、亲和性好,抗寒性强的粳型红米恢复系-红零。经与不同胞质类型的籼型不育系测配鉴定,表现出较强的以穗粒优势为主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本文就恢复系的选育路线及对贵州有色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实用价值应用前景作了探  相似文献   

15.
恢复系6326是以密阳46作母本,配明恢63选育而成。该恢复系恢复谱广,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抗稻瘟病,米质优,所配组合可供大面积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6.
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83R与转Bt基因的抗虫棉品系72-72(轮回亲本)回交产生的BC3群体,利用与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2个EST-SSR标记和Bt基因特异引物展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1和抗虫Bt基因进行聚合育种。结果表明,检测出15个恢复基因纯和且含有Bt基因的单株(RfRf Bt),同时检测出35株杂合态(Rfrf Bt)植株,为培育恢复基因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恢复系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定位出来源于不同国家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为棉花三系杂交育种提供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方法]对国内、以色列和美国引进的三套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恢复系,通过构建的三套BC1育性BSA-DNA池,利用1 000对SSR和STS、RAPD等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来源于美国引进恢复系含恢复基因有2个,而来源于国内与以色列引进的恢复系,只含有1个恢复基因.定位出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侧标记(美国、国内、以色列)分别为:Rf1位于BNL3535、CIR179间,两标记间5.3 cM.Rf2位于STS659、BNL1045间,两标记间4.8 cM;Rf位于CIR222、BNL632间,两标记间6.7 cM;Rf位于STS147、CIR179间,两标记间4.3 cM.[结论]初步获得三套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图谱.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引自瑞典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用我国不同品种(系)与其测交,回交转育,结果筛选出932573、932574二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育成了930753、930754二个自交不育率分别为98.17%和97.83%的不育系及948739、948718、948679、948720等4个恢复系。恢复结实率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9.
恢复系6326是以密阳46作母本,配明恢63选育而成.该恢复系恢复谱广,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抗稻瘟病,米质优,所配组合可供大面积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20.
临型小麦不育系是一种新型不育系,1986-1996年通过广泛测交,从1244份组合中筛选出126份高度恢复的组合,恢复力强,优势明显的恢复系已选出34个。通过回交转育育成了71份矮秆,抗病,综合性好,改良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