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麻作》1984,(4):31-34
为了鉴定我省近年来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福建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我场1976年至1980年连续进行了黄麻品种比较试验,初步鉴定出比省内当家品种粤圆五号增产百分之九的黄麻新品种“42”。现将有关选育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麻业》1984,(4):31-34
为了鉴定我省近年来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福建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有福建省农学院选育的“831”、“124”,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选育的“757”、“733”、“737”。以“179”和粤园5号为  相似文献   

4.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黄麻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阔,品种类型丰富。建国后,各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黄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对开发利用和加速新品种选育,发展黄麻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瑞芝  胡仲强 《中国麻作》1982,(3):18-21,11
我国是黄麻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阔,品种类型丰富。建国后,各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黄麻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对开发利用和加速新品种选育,发展黄麻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业》1981,(4):12-15
为迅速鉴定各单位新选育出的黄麻新品种的丰产性能和适应范围,尽快地提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978—1980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全省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单位发挥了大协作精神,对各供试品种的生产力进行认真评选,初步明确了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作》1981,(4):12-15
为迅速鉴定各单位新选育出的黄麻新品种的丰产性能和适应范围,尽快地提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978—1980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全省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单位发挥了大协作精神,对各供试品种的生产力进行认真评选,初步明确了各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黄麻的株高、茎粗及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黄麻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份黄麻种质为材料,对黄麻株高、茎粗、单株鲜皮重、生物学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黄麻的株高、茎粗、生育期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黄麻种质各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品种间变异系数在8.30%~21.39%之间;综合来看,梅峰6号、梅峰7号、闽麻5号、新选1号、黄麻179和D154等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黄麻新品种的选育和实现黄麻的丰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几年来已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麻品种“179”(原代号17—P),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从梅峰2号×闽麻5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1979年由余杭、海宁县首先引进,经四年试种表现良好。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麻经济作物专业组于1982年9月组织考  相似文献   

14.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宽叶长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中熟品种"971"和中熟偏早品种"8452"为材料,进行不同生育期收获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麻要到盛花至工艺成熟期品种的种性(纤维产量和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选育高产、优质的品种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耕作制度,注意选育生育期适当的品种,使在收获时生育期能达到盛花至工艺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以中熟品种“971”和中熟偏早品种“8452”为材料,进行不同生育期收获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麻要到盛花至工艺成熟期品种的种性(纤维产量和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选育高产,优质的品种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耕作制度,注意选育生育期适当的品种,使在收获时生育期能达到盛花至工艺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综合利用研究室自2002年以来开展菜用黄麻新品种选育,已选育出菜用黄麻优良新品种福农1号、2号、3号、4号、5号等。福建莆田、福清、闽侯的示范试验,以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引种试种表明,福农系列品种均表现为嫩茎叶产量高,采摘期耐热耐旱、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污染少(一般不施用农药),可弥补5-8月份蔬菜品种淡缺;食用上风味独特、口感好,富含粗蛋白、粗纤维和木槿酸,以及Ca、P、Fe、K、Mg、Se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十个黄麻品种在三个生长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麻品种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和纤维产量都差异显著。净同化率和比叶重虽随生长期而变化,但它们仍可反映出不同品种的固有特性,且两者之间高度相关。因此,认为比叶重可作为选择较高净同化率的品种的指标。结果还表明,叶面积在决定品种干物质生产中的作用比净同化率大得多。因此,在栽培实践中,如何促进和保持叶面积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在选育种上,选择能在低氮水平下迅速发展叶面积的品种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黄麻生育期的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了解黄麻生育性状,对选种引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黄麻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品种的黄麻生育期有长有短,根据生育期长短可将黄麻划分为特早熟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黄麻新品种选育目标,1984年以Co60γ射线对宽对长果辐射诱变,经11年选择育成089—1。1990—1991年品系比较,纤维产量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26.24%,分枝位提高33.72厘米,鲜茎干皮率提高0.66%。1993~1994年区城试验,平均纤维每公顷2687.25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5.2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分枝位提高22.7cm,鲜茎干皮率提高0.90%。该品种高抗黄麻小黑点炭疽病,纤维细度402.5支,全生育期165天左右,可在长江流域麻区收到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