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脂肪酶可以通过高效催化动植物油脂发生转酯反应得到生物柴油,而固定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脂肪酶的使用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和新型环氧交联剂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交联联合法固定脂肪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共同确定脂肪酶的固定化方案。【结果】最佳固定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给酶量400 U/mL海藻酸钠溶液,氯化钙5%,固定20 min,以0.35%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25℃条件下交联1 h,由此制备得到酶活约为84.90 U/g的固定化酶。【结论】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 8.5,比游离酶增大0.5 U,最适反应温度40℃,与游离酶相比保持不变。热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杨广花  李亮  于欢  朱孝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65-13566
探讨了固定化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胆固醇与棕榈酸合成胆固醇棕榈酸酯的反应过程。通过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工艺路线进行研究,系统考察了转速、反应介质、醇酸比、固定化酶用量、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为溶剂,在30℃,胆固醇与棕榈酸物质的量比1:1,2%(质量分数)脂肪酶,反应时间为48h的条件下,反应的最高酯化率可达83%以上,产品经HPLC和LC-MS分析的纯度可达98%以上;固定化C.antarctica脂肪酶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其半衰期至少达120d。  相似文献   

3.
使用硅藻土载体和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进行吸附-交联固定海洋脂肪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结合的实验方案,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20℃,pH 5.0的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载体投放量为2 g,吸附固定化时间为6 h。交联最佳温度条件为30℃,交联时间为6 h,乙二醇缩水甘油醚浓度为1.2%。吸附交联后酶活达124.83 U/g,酶活回收率高达67.31%。固定化脂肪酶连续操作5次依然保持良好的酶活性,对比游离酶,最适反应pH没有变化,但是最适反应温度固定化酶为50℃,提升5℃。同时,固定化脂肪酶显示出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证明硅藻土吸附-交联固定化海洋脂肪酶在工业酶固定化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酶法催化蓖麻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酶法催化蓖麻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条件。[方法]从种植蓖麻试验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sp.)H-4,以其发酵液制备的固定化酶为催化剂,催化蓖麻油与甲醇转酯化生产生物柴油,研究该酶的转酯能力。[结果]薄层检测和气相色谱检测表明,该脂肪酶具有催化蓖麻油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蓖麻油酸甲酯的功能。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酯交换率不断升高。甲醇分3次加入,酯交换率最高(78%)。反应温度40℃,酯交换率最高(81%)。酶添加量0.6 g,酯交换率最高(85%)。[结论]在醇油摩尔比3∶1,甲醇分3次加入,固定化酶添加量0.6 g,反应温度40℃,150 r/min条件下反应10 h,油脂的酯交换率达85%。  相似文献   

5.
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甲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甲醇的添加方式、体系中水分含量、酶的最适用量、酶的预处理及底物预处理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酶可高效循环利用的处理方法,为生物柴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乳化8 h的大豆油为底物,固定化脂肪酶在豆油中浸泡8 h,酶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6%,温度为40℃,振荡速率为150 r/min,每隔4 h按油醇摩尔比1∶1添加甲醇1次,共3次反应12 h生物柴油转化率最高可达93.35%。每次反应后的脂肪酶用丙酮处理,可多次循环使用,9次循环使用后,催化效率仍可达84.15%。  相似文献   

6.
以筛选出的腈水解酶β1粗酶作为催化剂,可将3-氰基吡啶直接水解生成烟酸,且反应过程中没有烟酰胺生成.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后,确定了这个酶催化水解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8.0和初始底物质量浓度为8~10 g/L.在这个最优条件下,采用分批补料法可将加入的3-氰基吡啶完全转化为烟酸,此时反应液中烟酸的积累量达到118 g/L,底物和酶的实际质量分数为50:1,产物纯品收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固定化漆酶对苹果酚类化合物生物催化的特异性,以白腐菌漆酶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手段,首次对壳聚糖固定化的白腐菌漆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以儿茶素作为标准底物检验催化活性,实验结果如下:用壳聚糖固定化漆酶,单因素实验表明戊二醛(交联剂)的最适浓度5%,交联时间8h,最适pH为5.5,最适酶浓度1U/ml,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反应条件固定化漆酶的重复使用次数实验表明,经壳聚糖固定化的漆酶重复使用6次,相对酶活仍能保持70%以上。这为苹果加工中漆酶催化混合酚类化合物转化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粗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粗脂肪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实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酶用量(% ), 反应时间(min) 和水解温度(℃) 为因素, 以食用色拉油为底物, 经脂肪酶催化水解, 用95%乙醇终止反应, 测定其酸价, 选择出粗脂肪酶水解色拉油的最佳条件, 在此水解条件下, 分别测得标准脂肪酶和粗脂肪酶水解液的酸价, 将二者进行比较, 从而求得粗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 最佳水解条件为: 水解温度37℃, 酶用量0 .02%, 反应时间20min。粗脂肪酶的活力为99 4U/mg。  相似文献   

9.
枯草杆菌脂肪酶固定化与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杆菌突变菌株所分泌的脂肪酶为研究对象,以人造沸石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脂肪酶,对固定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过程中交联剂最适浓度为3%,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比游离酶高5℃,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最适pH值均为8.0.固定化酶在最适温度下保温100 min后几乎没有酶活损失,重复反应5个批次后,酶活仍保留70%,说明采用该方法固定的脂肪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海藻酸钠法固定化酪氨酸酶的最适条件,以海藻酸钠为栽体,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定化时间和固定化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最适底物浓度及反复利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适固定化条件如下:3%海藻酸钠、2%CaCl2、固定化时间2 h.固定化酶的最适pH 7.0、最适温度30℃、最适底物浓度0.01 mol/L,反应进行5次后一半酶活损失.研究证明海藻酸钠法固定化酪氨酸酶转化邻苯二酚效果好,实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