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1流行特点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猝死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但一般认为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  相似文献   

2.
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牛A型或D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临床上以病牛突然发病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又称肠毒血症、魏氏梭菌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主要以病牛突然死亡,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各个年龄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  相似文献   

5.
以A型魏氏梭菌贵州分离株为材料,提取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和酚:氯仿抽提回收得到242bp的α-毒素基因部分片段,用地高辛标记制备了α-毒素基因探针。该探针不与埃希氏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丹毒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的DNA样品发生反应,只与魏氏梭菌DNA样品呈阳性反应,能检出300pg的DNA样品;应用探针对40株魏氏梭菌进行了Dot-Blotting检测,结果与生化试验鉴定的符合率达到90%,表明该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应用于临床上魏氏梭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笔者常接触到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在黄牛或奶牛不分大小均有发生。从剖检及实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和中毒有关联。2005年5月2日笔者收到一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经过剖检及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现将其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 2007年8月,鹤壁市某獭兔繁育中心50日龄左右的獭兔,断奶后先后发生拉稀、腹胀,严重者因拉稀肚胀而死亡。病程1周左右,发病率为1%,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治疗有效,但不彻底。经问诊,该繁育中心幼兔防疫程序为:33日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38日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苗;43日龄:兔瘟单苗;48日龄:魏氏梭菌单苗。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沈阳市一奶牛小区奶牛发生猝死,在病料中分离到1株有荚膜、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分离菌株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能形成溶血圈。根据发病奶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生化试验结果鉴定出该分离菌株为一株魏氏梭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菌株可致小白鼠发病死亡,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病料中分离到了与死亡奶牛病料相一致的细菌。从而确诊这起奶牛猝死是由魏氏梭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C型菌株主要产生仪和P毒素,其毒素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该病发病期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以排出红褐色带血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初生仔猪,初产母猪很少发病。笔者在临床上曾诊治过4例发病初产母猪,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尤以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多发,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北京市某奶牛场发生本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强心补液、解毒、镇静、调理胃肠,给与强心剂、肠道消毒药、抗生素,同时采用中药配合治疗,控  相似文献   

11.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肠道及粪便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牦牛魏氏梭菌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发作,又称猝死症。2011年某牧场部分牦牛口流涎、呼吸困难、喉头肿大,相继有4头牦牛病  相似文献   

12.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肠道及粪便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牦牛魏氏梭菌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而且多呈急性发作,又称猝死症。2011年某牧场部分牦牛口流涎、呼吸困难、喉头肿大,相继有4头牦牛病死,当地兽医采集病料送往我院做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病,现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魏氏梭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奶牛魏氏梭菌病病原及临床症状 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而引起的。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血管出血为特征。大、小奶牛都可能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病,死亡率可达70%~10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为主:  相似文献   

14.
牛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奶牛.水牛和黄牛都会发生。此病全年四季都可流行.秋、冬季多发.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可以在土壤中生长.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牛肠道.在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一般遵循强心补液、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而引起。该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往往呈急性发病。发病年龄上,成年奶牛多发,而犊牛基本不会发生。病牛临床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死亡以及实质器官和消化道出血。笔者通过一些临床病例和治疗经验,总结出奶牛魏氏梭菌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奶牛养殖主产区的规模奶牛场(园区)出现了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由于病牛不见任何征兆而突然死亡,所以称为奶牛“猝死症”。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奶牛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二是由奶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三是感染A型魏氏梭菌致发本病。本文主要介绍由魏氏梭菌引起奶牛猝死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引起的多种家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消化道和实质性器官严重出血为典型特征。该病的发生和传播严重威胁东北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魏氏梭菌病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预防控制、对症治疗,以期构建完善的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牛群管理和饲养,提高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降低东北奶牛场魏氏梭菌病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魏氏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病原: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梭菌,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兔的魏氏梭菌病主要由A型引起,少数为E型。A型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两端稍钝圆,无鞭  相似文献   

19.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猝死症。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该病病原体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常随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进入奶牛肠道,在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外界不良诱因.影响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其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南疆某团从澳大利亚引进了70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饲养繁育,至2005年7~8月期间,先后有5头奶牛突然发病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败血症、腹泻而衰竭死亡,病程短,病死率高。经临床观察、剖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奶牛魏氏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牛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