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三元"林业技术经营体系,适应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即环京津生态圈建设.揭示了以"生态为先-市场取向-区域特色"为理念的"三元"林业技术经营体系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体系"的运作特点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生态为先——市场取向——区域特色”三元立交林业技术经营体系的内容,特点是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能够根据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瞄准市场容量、走势来找区位发展的切入点,再通过技术把生态环境意识、市场法规意识灌输于经营中,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围山转”模式、实施生态建设的拉动模式、借助林业工程的项目带动模式、延伸主导产业链的黄土丘陵模式及依托林网发展林果业的平原农区模式等5种经营模式,并对各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海南林业发展问题的浅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世纪的海南林业将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把发展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强化林业管理,实行分类经营,“科教兴林”,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一个比较完备的热带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海南林业将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林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把发展林业纳入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强化林业管理,实行分类经营,“科教兴林”,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一个比较完备的热带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跨世纪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广西林业分类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林业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了从“九五”期间至21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防护林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尽快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反映林业特点的新体制,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现行林业经营管理与...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我国精准林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喜庆 《中国林业》2009,(12):62-62
一、精准林业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精准林业是指尽可能地采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建立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林业技术体系,进而使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新的林业建设、管理及经营模式。“精准林业”的概念,是北京林业大学冯仲科教授于2000年在他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精准林业的技术核心在于对森林生长实现精确的定量计测和监测,从而克服传统粗放林业体系中各种不可定量因素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功能作用的不同,相应地把森林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经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内容,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为此,本文在分析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状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近期,在赴澳大利亚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目前的林业经营思想是在区分不同区域的森林主导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基础上,要求人工林集约经营必须兼顾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利益,要求天然林在保护的同时要开发其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这种淡化或改变分林种营建和经营的多功能林业经营思想,或许能够弥补我国目前林业经营方式的不足,更好地建设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林业,高效林业与林业分类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业分类经营是中国林业发展之路,生态林业是应用理论和技术原则,高效林业是目标,集约经营是技术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新经济体制,它们之间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打造塞罕坝生态文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延 《中国林业》2008,(10):34-35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是构成现代林业的要素之一,是评定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尺。只有建设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的现代生态文化体系,才能牢固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的繁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相依共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国有重点林区担负着生态、社会、经济多种功能。由于国有林区长期依赖林木采伐的思想,使人们的经营理念受到限制,制定林区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将成为我省森工林区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系统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林业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培育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作者对现代林业的历史、内涵、特征和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现代林业的基本理论包括:木材培育论或森林永续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论;新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生态林业理论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作者建议:起草“山东省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借鉴“近自然林业”的森林培育理念与方法;处理好永续利用与分类经营的关系;选择适宜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要明确现代林业空间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提出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科技创新体系等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剖析国外解决用材资源短缺经验,总结我国林业发展的教训,提出为尽快扭转我国森林资源危机,必须走建设"木材培育基地"的道路。对建设速生丰产林的3亿美元世行贷款,主张各省要相对集中地使用这笔资金,尽速建成一批优质高产的用材林。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运行体制和变革、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要求政府建立起活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是要明显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二是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四是完美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  相似文献   

15.
创新经济管理实现林业企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企业肩负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重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即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相互作用,来培育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Ecological ravag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al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not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y-economy-society system in forestry was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by system theory and synergistic dynamic models, illustration of the metering principle and corresponding theory, assessing and quantizing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ecology-economy-society system, and the orderliness of the subsystem of the last decade. The orderliness of th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subsystems developed unstably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eco-conservation achievement of forestry in China are effective and need to be maintained. The industry structure should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forestry economy. The society subsystem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but is not at a high leve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ublic demand to ecological service was not satisfi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system has a good development state. The synergy changes of forestry system in the 0 to 0.951 range, which is in the intermediate degree of synergy during this period. It still needs much improvement on efficiency of synergy. The orderli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systems of forestry should be improved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Diversification in resource management can serve as a strategy to increase both economic well-being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rural communities, especially in tropical forested regions. This paper documents and analyzes the recent and rapid regional commercialization of small diameter, lesser-known tropical hardwood species as polewood in Quintana Roo, Mexico, presenting the promises and peril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divers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ex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forestry. We present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local farmers and forestry officials involved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timber resources to reveal baselin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polewood, locally called palizada. We found the same permitting system used for high-value timber was implemented for polewood without recognizing the complex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ewood and the different metrics by which polewood and high-value timber are bought and sold. These factors, coupled with an unstable market for this new forest product and potential for overexploitation, present a difficult situ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olewood. We conclude that incorporating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devising polewood management strategies can strengthen local governance and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anaging this emerging market of forest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敏元 《林业科学》2005,41(2):74-81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全面调整、实施战略转折的关键时期 ,建立新的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现代林业的新视角、从社会生态建设对林业的需求出发 ,提出并系统阐明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的构想 :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 ,从我国林业的实际出发 ,适应时代的要求 ,满足社会多种需求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全面经营森林资源 ,突出生态效益 ,综合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以科教兴林为动力 ,建立林业的大经营、大流通、大财经体系 ,开展分类、分区、分块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对这一新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广东林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 分析,并根据广东林业发展实际,构建了由林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实施监督服务体系组成的具有广 东特色的林业标准化体系。其中,林业技术标准体系由基础综合、林木种苗、森林经营、森林资源保护、 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利用和其他等 8 个标准分体系构成;标准化实施监督服务体 系由标准化实施、检测认证、监督管理、技术服务和评价等 5 个子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世界林业的发展形势 ,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跃式发展 ,对世界林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战略和科学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世界林业发展目标是森林生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的西部开发、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 (草 )等措施 ,与国际林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我国幅员辽阔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我国林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 ,也待加以改革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