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样区内棉田、林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研究,了解其在人为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棉田的脲酶活性较高,林地、荒草地的土壤酶活性基本大于盐碱和沙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可以表现为上层土壤酶活性较高,中间下降,下层又有所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土壤质量评价和预警模型、合理进行区域土地规划、优化作物栽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贡献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明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大明山土壤提供参考.[方法]按土壤发生分类法采集9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与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三大菌的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体以粗骨土最多,为88.53×105 CFU/g,以草旬土最低,为8.87×105 CFU/g;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土壤三大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全K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表聚现象明显,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除了与全K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大明山土壤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大明山土壤提供参考.[方法]按土壤发生分类法采集9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与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三大菌的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体以粗骨土最多,为88.53×105 CFU/g,以草旬土最低,为8.87×105 CFU/g;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土壤三大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全K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表聚现象明显,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除了与全K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大明山土壤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评价棉花长期连作土壤的物理性质即属性.[方法]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区试验,研究不同连作区棉田土壤粒度特征以及不同土壤层粒度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库车县土壤多以细粉沙-中粉沙-极细粉沙-黏土为主的颗粒组成,属黏质壤土;沙雅县土壤多以粉沙-粗粉沙-细粉沙-极细粉沙为主的颗粒组成,属沙质壤土;新和县土壤多以中粉沙-粗粉沙-极细沙-细粉沙质地为主的颗粒组成,属粉沙质壤土.[结论]不同土壤剖面质地的粒度参数(X)、σ、SK与KG值与值存在差异,反映不同样地及不同土壤层的粒度特征.这为当地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施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实验田中的土壤为材料,在土壤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木炭,通过分析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木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施加木炭的条件下,土壤样品中的酶活性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提高程度高于纤维素酶.施加木炭有效提高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且延长其酶活性周期,实际大田应用中以含量为8%的中温炭为最佳施加量.[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及林缘不同距离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边缘土壤酶活性.[方法]对河北围场县八英庄林场6种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标准地抽样调查,分析不同密度及林分边缘不同距离的土壤酶活性.[结果]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距林分边缘0~30 m处,土壤中蔗糖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他土壤活性酶与距林分边缘距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林缘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最能反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效应,该研究可为华北落叶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目的]研究大蒜长期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蒜连作0(CK)、5、10、15和20年的土壤再分别盆栽大蒜,以大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真菌数量持续上升,连作20年的土壤约为对照的2.88倍.而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只在短期内(5-10年)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10年的大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各增加了8.72%和25.81%,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分别为对照的5.63、11.60和3.35倍.连作10年的大蒜根系分泌物对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6.67%、41.67%、203.13%、23.73%和43.65%,但长期连作(15-20年)后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氨化细菌与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显著正相关;芳香族分解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微生物总量分别与磷酸酶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蒜连作5-1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上升,未发生连作障碍;但连作15-20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合理经营、管理农田防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石河子150团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防护林土壤壤土占85.71;,而黏土组仅占14.29;;农田防护林土壤容重1.3~1.51 g/cm3 ;p H值7.06~9.67;土壤碱解氮为14.00~56.00 mg/kg,速效磷5.12~16.30 mg/kg , 速效钾68.42~500.00 mg/kg.[结论]150团土壤属于碱性土;随防护林防护年限的增长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其中胡杨×沙枣模式改善效果较好;该地区防护林土壤富钾,少磷,缺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珍稀濒危药材金铁锁进行野生资源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其生态学习性,为其人工引种驯化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询访的方法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外生态学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一般出现在海拔2400~3400 m有一定空旷度的砾石或石灰质岩石山坡中;土壤主要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红壤土或黄砂壤土.[结论]对金铁锁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湿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长期轮作与连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5年定点试验,以正茬马铃薯为对照,研究马铃薯和玉米轮作、普通连作(马铃薯春作)、强化连作(马铃薯春秋连作)对马铃薯植株形态、土壤酶活性、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普通连作与强化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增加了根系长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天然草地、林地、开垦4年的玉米地、开垦20年的玉米地和水稻田5利用方式为对象,研究了0 ~ 10 cm和10 ~30 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的活性在草地和林地中活性较高且0 ~ 10 cm土层>10 ~ 30 cm土层;在4年和20年玉米地中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水田中的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均表现出0~10 cm土层活性显著低于10 ~30 cm土层.[结论]总体来看,天然草地和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而垦荒(包括开发水田)后土壤质量下降,而且易引起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3.
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明确白及栽培的适生土壤环境,为白及人工栽培的土壤环境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微量元素有效态与化学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有效态微量元素丰缺水平,并探讨影响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制约因素。[结果]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pH为7.65~7.99,有机质为26.86~280.58 g/kg,全氮为1.55~14.44g/kg,全磷为0.47~0.99 g/kg,全钾为1.89~19.52 g/kg;碱解氮为99~641 mg/kg,有效磷为2.40~18.75 mg/kg,速效钾为70~122 mg/kg;有效铜为0.45~1.70 mg/kg,有效锌为0.83~14.66 mg/kg,有效铁为11.80~119.85 mg/kg,有效锰为24.88~52.55mg/kg。[结论]适宜白及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对土壤微量元素铜和锰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与土壤微量元素锌及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白及人工种植过程中,选择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丰富的土壤,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更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对土壤酶活性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添加活性炭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连作土壤中添加合理活性炭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活性炭(0.5;、1;、2;、3;、4;)对黄瓜幼苗生长和黄瓜连作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添加活性炭量的增加,黄瓜幼苗鲜、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添加1;活性炭处理的黄瓜幼苗鲜、干重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处理(P<0.05);随着活性炭量的增加,黄瓜连作土壤pH逐渐升高;添加3;、4;活性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P<0.05);而添加3;、4;活性炭处理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处理20 d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活性炭处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不大;处理10 d时,4;活性炭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处理20 d时,各活性炭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P<0.05),添加活性炭处理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活性炭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升高.[结论]在连作土壤中添加1;活性炭后,对黄瓜幼苗促进作用最大,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效果最好,而添加3;、4;活性炭后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缓解连作障碍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酶的活性.[方法]以新疆高产棉花连作5、10、15和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棉花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变化有极显著差异,真菌和放线菌变化无显著差异,棉田土壤B/F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脲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再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物促生菌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高效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5株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AL5、CA1、CN11、DX120E和WZS021),将菌株分别接种至灭菌土壤(以不接种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pH、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评价不同促生菌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运用Biolog测定方法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促生菌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及土壤速效和缓效养分含量(P<0.05,下同),同时可促使土壤无机磷向可溶性磷转化,显著降低无机磷含量;促生菌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其中,CN11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对照的3.64倍,DX120E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34和4.52倍.Biolog测定结果显示,接种促生菌可提高细菌总代谢活性,其中CN11处理的微生物活性最高.各菌株处理后,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可调控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CN11和DX120E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较强.[结论]施用促生菌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CN11和DX120E处理在土壤养分的活化及提高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方面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土壤pH改良剂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的施用效果,为该类荔枝园土壤pH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四川省泸州市弱碱性荔枝园土壤(pH 7.53±0.10),分别添加硫磺(2 g/kg)、硫酸铝(4 g/kg)和硫铁矿(4 g/kg),以不加改良剂为对照,同时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荔枝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荔枝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pH、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下同),显著提高土壤磷、钙、镁、铁、锰和铜等多种元素有效性,且作用持久;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降低土壤pH作用不显著(P>0.05,下同)且时效短,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养分和酶的种类有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改良剂对移栽230 d后的荔枝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在移栽300 d后,对照及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处理的大部分荔枝植株已逐渐枯死;施用硫磺虽然较对照显著促进荔枝生长,但与移栽时相比,收获时其生物量增量仅为9.55±5.08 g/株,长势仍显著弱于酸性土壤中的荔枝长势.[结论]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即使施用大量酸性改良剂,其促进荔枝生长的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弱碱性土壤上谨慎规模种植荔枝.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连作蔗田土壤的培肥效应,为建立合理的甘蔗施肥制度及提高连作蔗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甘蔗11年的赤红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肥措施设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等8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及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其中微生物量氮增加5.56%~67.13%、微生物量碳增加4.01%~20.40%、微生物量磷增加6.39%~67.02%;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2.96%~35.1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8.24%~78.93%、蔗糖酶活性提高3.00%~42.00%、脲酶活性提高1.21%~23.43%;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增加不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碳、磷、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以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连作蔗田土壤培肥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和灵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二甲戊灵的安全使用和对农业生态的风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戊灵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间(0~60 d)高浓度二甲戊灵(2 000 g/hm2)对脲酶表现为激活作用,低浓度二甲戊灵(400、800、1 200 g/hm2)对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各处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各处理对脱氢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一致,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结论]高浓度二甲戊灵(1 600~2 000 g/hm2)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大田推荐浓度800~1 200 g/hm2,对土壤影响较小,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指导烟区土壤保育和烤烟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南平植烟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土壤质地现状、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 <0.01 mm黏粒平均含量42.15%±7.14%,CV为16.94%,其中轻壤土和中壤土占65.65%,重壤土占33.51%.土壤质地与全钾含量之间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与缓效钾含量之间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含量之间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有效锰、有效硫、有效铜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质地分组后,其养分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南平植烟土壤质地多数较为适中,耕性较好;但近10年来土壤<0.01 mm黏粒含量呈增加趋势,对质地黏重的土壤应客砂改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