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和4个施氮量(N 0、50、115、18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了花生植株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12万株/hm2)和D3密度(28万株/hm2)分别增加了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的花生荚果产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N180>N50>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同供氮水平对晋荞麦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在晋北地区甜荞种植的最适施氮量。设置了7个供氮水平:0 kg/hm2(N0)、对照45 kg/hm2(N 45)、90 kg/hm2(N 90)、135 kg/hm2(N 135)、180 kg/hm2(N 180)、225 kg/hm2(N 225)和270 kg/hm2(N 270),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晋荞麦3号的物候期、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延长晋荞麦3号的生育期;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株高、茎粗、一级分支数、主茎节数和叶面积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晋荞麦3号的产量在供氮量为180 kg/hm2时最高达到1 672.5 kg/hm2,比供氮量为45 kg/hm2的对照增产35.6%;随供氮量的增加,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天马54号为试验材料,设N0(不施氮肥)、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N5(75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的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使用量。【结果】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为45.8~52.7 d。叶面积指数在定植后40~80 d,各处理差异显著,在定植后60 d最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CO2浓度随氮肥的增加而下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N4(60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9.35~10.26 t/667m2、42.61%~43.56%、33.89%~29.92%。【结论】 5个氮肥处理下N4(6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施氮量,进一步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的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肥(N1,225 kg/hm2)、氮肥减施10%(N2,200 kg/hm2)、氮肥减施20%(N3,180 kg/hm2)、氮肥减施30%(N4,150 kg/hm2)5个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在180 kg/hm2和2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但当施氮水平在150 kg/hm2时,光合作用水平下降。在200 kg/hm2和18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氮225 kg/hm2...  相似文献   

6.
施用氮肥为当前农业增产措施之一,适量施用对小麦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0—2021年在位于黄土高原东南部的山西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站开展,设置施氮(N)0 kg/hm2(N0)、90 kg/hm2(N9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共4个处理,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小麦地上部生长、花后糖代谢及产量等的影响,以探明提高产量的适宜施氮量及其糖代谢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N0)相比,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株高,增加叶面积指数和花后旗叶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且花后15~30 d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产量增加13.45%~42.18%,穗数增加7.68%~22.33%,穗粒数增加2.14%~3.45%,千粒重增加2.48%~13.54%;总淀粉含量增加1.8~8.8个百分点,尤以支链淀粉含量增加显著。从动态趋势上看,施氮量由90 kg/hm2增至210 kg/hm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大田环境中间作和施加氮肥对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的规律,为间作模式氮肥减施和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置玉米花生单作、间作和不同氮肥用量梯度双因素处理,研究其对两种作物生育中期(即玉米灌浆期和花生结荚期)农艺性状和花生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茎叶+雌穗干重比单作提高12.4%;间作花生的全株干重比单作降低43.6%。施加氮肥明显促进植株生长,N1(120 kg/hm2)时施氮效果最优,玉米茎叶+雌穗干重比N0(不施氮)提高14.3%,花生全株干重比N0提高39.9%。施氮后,间作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下降:与N0全株干重间作比单作降低48.45%相比,N1和N2(160 kg/hm2)降幅分别为39.17%和38.47%,分别少9.28、9.98个百分点,N3(200 kg/hm2)则与N0无显著差异。间作明显促进花生结瘤,且N1根瘤鲜重最高,比N0、N2、N3分别提高472%、101%和308%,N2、N3比N0分别提高184%和40%。综上所述,间作促进玉米生长,但显著抑制花生生长;适量施氮可以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南疆地区复播玉米产量,探索不同水氮梯度下复播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方法】设置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复播玉米需水量(ETC)的80%(W1)、100%(W2)、120%(W3),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68 kg/hm2(N1)、306.5 kg/hm2(N2)、444.5 kg/hm2(N3),并以当地水氮施用模式为对照组(CK),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复播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ILA)、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A)、蒸腾速率(E)、干物质累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为100%ETC(W2)和306.5 kg/hm2(N2)施氮水平下水氮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随着灌水量与施氮量的提高,复播玉米株高、ILA及SPAD随之显著提高。A和E在观测时段内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单峰日变化特征,W2N2处理下获得最大A为38.43μmol/(m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宁夏沙漠拱棚樱桃番茄种植过程中的合理氮肥施用参数,以宁夏平原北部沙漠拱棚滴灌樱桃番茄品种凤珠为试验材料,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通过设置6个不同梯度的氮肥试验(以N计,N0:0 kg/hm2、N1:225 kg/hm2、N2:450 kg/hm2、N3:675 kg/hm2、N4:900 kg/hm2,N5:1 12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施肥处理,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樱桃番茄品质指标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量为900 kg/hm2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施氮量为675 kg/hm2时,樱桃番茄的可溶性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同时,施氮量为675 kg/hm2时,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与施用450 k...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4个玉米季的大田试验,测定了5个施氮水平(N0~N4分别施氮0、150、300、450 kg/hm2和600 kg/hm2)下玉米生物量、氮素吸收量、产量和N2O排放,并分析了玉米生长和N2O排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玉米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体呈递增趋势,施氮显著促进玉米氮素吸收,N4处理(600 kg/hm2)较N0增加144.60%;但过量施氮对玉米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的积极影响,N3处理(450 kg/hm2)生物量和产量分别为27.88 t/hm2和14.10 t/hm2,与N4处理差异不显著。(2)施氮对N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与其对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N3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与N4处理差异不显著;N2O排放系数随施氮量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机采棉地区在适宜的水氮供应下,棉花干物质动态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状况。【方法】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机采棉田,设置不同灌溉量(2 250 、3 450、4 650 m3/hm2)和施氮量(0、300、600 kg/hm2)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棉花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及水肥生产效率。【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棉花开花结铃,在干物质积累及花后贡献率上,灌溉量和施氮量二者其中一个因素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灌溉量3 450 m3/hm2和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加快,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在棉花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上,随着灌溉量增加籽棉产量也随着增加,当灌溉量由3 450增加到4 650 m3/hm2时,籽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减小,在灌溉量3 450 m3/hm2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施氮量为N2时,棉花产量最大为7 153.08 kg/hm2。【结论】在不同灌溉量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但随着灌溉量增加施氮量的正效应将会减少。南疆机采棉田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施肥量(纯N)为300 kg/h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棉花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量和施氮水平的不同组合,即G1N1、G2N1、G3N1、G4N1、G1N2、G2N2、G3N2、G4N2,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绿肥还田7 500 kg/hm2、15 000 kg/hm2、22 500kg/hm2、30 000 kg/hm2,N1、N2分别代表传统施氮减量15%(153 kg/hm2)、减量30%(126 kg/hm2),以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量结合化学氮肥减量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N1较N2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9%、9.7%;G4较G3、G2、G1干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覆膜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设在新疆阿瓦提县,共5个施氮水平(0、110、220、330、440 kg/hm2),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结果】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氮素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贡献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当施氮量在0~22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生物量、产值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显著增加,当施氮量大于220 kg/hm2时,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棉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供试棉田推荐施氮量为220 kg/hm2。当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形成100 kg籽棉,需吸收N 4.25 kg、P2O5 1.14 kg、K2O 3.61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葛68优9938高产栽培技术,在崇左市宁明县农科所试验田设置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共3个不同施氮量和24万株/hm2(D1)、30万株/hm2(D2)、 36万株/hm2(D3)共3个种植密度进行大田试验,对水稻品种葛68优9938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3个种植密度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N2水平时,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在同一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个施氮水平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在D2水平时,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推广种植葛68优9938时,建议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施氮量为195 kg/hm2,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减量施氮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减氮栽培模式下,滴灌春小麦群体源库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动态及规律,分析与产量目标相结合的高产稳产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调控指标,寻求滴灌小麦最佳施氮量。【方法】供试品种为新春31号(高秆)和新春6号(矮秆),5个减氮梯度为300(N1)、275(N2)、250(N3)和225 kg/hm2(N4)和不施氮肥(N5)。【结果】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新春31号与新春6号分别在275 kg/hm2(N2)和250 kg/hm2(N3)群体质量表现为最优,茎蘖成穗率分别达到了79.19% 和75.91%,孕穗期LAI也达到7.7和6.8,粒数叶比与粒重叶比也分别达到了4 215.8粒/m2、199 g/m2和4 233.2粒/m2、203.9 g/m2,花后干物质累积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5.04%和75.52%。新春31号以N2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5%~37.7%;新春6号以N3的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了2.5%~33.5%;对产量构成进行通径分析,新春31号和新春6号分别以千粒重和穗粒数对产量的综合作用最大系数为0.755 9和0.525 2;对施氮量和产量进行拟合,当两品种施氮量分别达到286和258 kg/hm2时产量达最高。【结论】在新疆麦区高产大量投入氮肥300 kg/hm2(N1)的基础上,降低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氮处理新春31号275 kg/hm2(N2)与新春6号250 kg/hm2(N3)明显改善了小麦群体结构。因此表明恰当的减量施氮,可以优化群体结构获得高产,但对于不同品种类型,应当选择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省成都平原稻田直播油菜高产、氮肥高效利用的氮肥施用量。【方法】连续两年(2015—2017)在四川省广汉市西高镇进行大田定位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氮量处理(0、135、180、225、270 kg N/hm2),测定油菜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N0)处理相比,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油菜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籽粒产量,但株高、分枝部位和籽粒产量在4个施氮处理(135、180、225、270 kg N/hm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且各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135~180 kg N/hm2时,氮输出总量与氮输入总量差异不大,氮素表观损失较低,氮素盈余较低,且氮素盈余以土壤无机氮残留为主。由于连续两年相同施氮处理的累积效应,第2年的氮素表观损失和氮素盈余均高于第1年相同施氮处理。随施氮量增加,氮肥表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究氮肥减施对玉米间作箭筈豌豆种间关系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禾豆间作优势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在甘肃省武威市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以玉米、箭筈豌豆为试验对象,设单作箭筈豌豆(V)、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箭筈豌豆(M/V)3个种植模式和不施氮(N0,0kg·hm-2)、减量施氮(N1,240kg·hm-2)、传统施氮(N2,300kg·hm-2)3个施氮水平,探究河西绿洲灌区减量施氮对玉米间作箭筈豌豆种间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较单作增加43.0%,减量施氮比传统施氮增加10.9%;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较单作增加26.7%,减量施氮比传统施氮增加8.5%;共生期内箭筈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比率始终大于1,表明箭筈豌豆的种间竞争力强于玉米,且减量施氮能增强种间竞争;箭筈豌豆收获后间作和单作玉米生长速率比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大于1,表明间作玉米有明显的恢复效应。箭筈豌豆产量间作较单作增加37.7%,减量施氮与传统施氮无显著差异;玉米产量间作较单作增加3.4%,且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具有高产、高抗的辽粘3号高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N0(0 kg/hm2,CK)、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测定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4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8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除成熟期高粱籽粒的GOT活性外,其他生育期高粱叶片和籽粒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在N2或N3处理下可达到最大值;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则出现下降趋势,N2和N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未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粱产量,随施氮量增加产量也逐渐增加,N2、N3之间差异不显著;经过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各生育期高粱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水氮配比对新疆阿拉尔地区棉花花铃期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棉花花铃期不同灌水量、氮肥运筹模式的田间试验(N0:0 kg/hm2;N240:240 kg/hm2;N360:360 kg/hm2;W1:3 600 m3/hm2;W2:4 200 m3/hm2;W3:5 400 m3/hm2),分别测定土壤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棉花产量,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到棉花种植期最优施肥量和灌水投入量。结果显示:N240、N360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花铃期棉花根层硝态氮含量;施肥处理下,随着灌水水平的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会呈现短期上升趋势,之后又降低至灌溉前水平;在W2灌水量、N240施氮量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施加总肥料用量的42%,总灌水量的57%,棉花产量可达到6 648.05 kg/hm2。研究结果表明,在W2灌水量、N240施氮量条件下,棉花花铃期施加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