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抗枯萎病苗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抗枯萎病苗期鉴定,我国多用胚根接种法,而日本则普遍用蘸根接种法。接种浓度,我国为1×10~6孢子/ml,而日本为1.6×10~7孢子/ml。本试验对上述两种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进行比较,以寻求最适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西瓜维管束内的镰刀菌8种,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优势种群。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FO-1菌株致病力最强,属于西瓜专化型病菌(F.oxysporum f.sp.niveum),FO-3菌株致病最弱,茄病镰刀菌的FS-1菌株致病力弱,FS-2菌株致病力较强,其余镰刀菌种的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0~6个/ml的FO-3、FS-1菌液分别注射接种2真叶期的西瓜苗,间隔不同时间后再接种强菌株FO-1,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其中以接种FS-1菌株5天后或接种FO-3菌株15天和再接种强菌株FO-1的交叉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和黄瓜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xys-porum,FO)为试材,采用尖孢镰刀菌PDA培养和胚根接种法等方法,研究了 DADS对黄瓜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和对黄瓜枯萎病发病进程的影响,以期明确DADS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DADS对FO菌丝生长有显著地抑制作用,且随DADS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DADS+FO处理和FO处理相比,施加DADS的处理比FO单独接种降低了 46.40%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降低了 71.21%,黄瓜根系鲜质量提高31.07%,地上部鲜质量提高5.24%;DADS处理黄瓜幼苗能降低由接种FO所引起的根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并提高由接种FO所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提升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抗病鉴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西瓜主产区采集枯萎病病样8份,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入手,研究了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并筛选出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并对26份西瓜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瓜主产区采集的8个菌株侵染西瓜的枯萎病发病率都在700以上,轻度侵染黄瓜和甜瓜,发病率在20%以下,8个菌株都为西瓜专化型镰刀菌.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生理小种1;西瓜抗枯萎病鉴定最佳方法为1×105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在子叶展平时进行接种;从26份西瓜材料中筛选出西瓜高抗枯萎病材料3份,即07W26、07W28、BW19,发病率<20%.  相似文献   

5.
以栽培平菇的棉籽壳为原料,研究了新型的土壤添加剂菌糠与生防木霉的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3.58%,显著优于木霉的其它接种方式.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根际木霉的数量,表明菌糠发酵物可以促进木霉在根际的定殖.通过酶活测定发现添加菌糠木霉发酵物的土壤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分别在病原菌诱导后的第6天和第9天达到高峰,对病原真菌细胞壁的分解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甜瓜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孢子不同接种浓度(1×10(5)、1×10(6)、1×10(7)个·mL(-1))和接种苗龄(子叶期、2叶1心期、4叶1心期)对甜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10(6)个.mL孢子液浓度,在2叶1心期进行接种鉴定效果较好,最...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和专化型进行了研究鉴定。确认该地区甜瓜枯萎病是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的真菌病原所致。证明胚根接种法是进行甜瓜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快速简便而准确可靠的方法。提出:接种压力为1×10~6孢子/ml:浸根处理时间为30分钟;胚根长度以1cm左右为宜等一套完整的鉴定技术规程。该法对53份甜瓜资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来自美国和印度的品种大多表现较强的抗性,日本品种均不抗枯萎病,我国东亚生态型及新疆生态型的甜瓜绝大多数也为感病类型,但某些地方品种中也存在着抗病单株。上述结论为开展甜瓜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抗病育种的两项关键工作是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获得相应的抗源材料,而这两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准确的接种鉴定技术。关于西瓜枯萎病的苗期接种方法,作者(1990)曾将它划为基质污染型(病土播种、移栽)、寄主污染型(根系、胚根浸孢子液)及基质十寄主污染型(孢子液灌根)三类。本研究旨在寻求简便、快速、低耗,结果稳定可靠的接种鉴定方法,并明确菌原的适宜接种浓度。  相似文献   

9.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随着保护地的发展,为害越来越严重。当前,还没有一种经济高效的土壤消毒剂,在国外有关试验资料启发下,我们于1982~1984年进行了利用太阳高温消毒土壤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方法 1.病原菌致死温度测定:把装有5毫升黄瓜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的试管,分别置于40、45、50、55、60℃的恒温水浴箱中,处理时间为15、30、60分钟及2、3、12小时,1、2、3、4、  相似文献   

10.
刘峻蓉  钱春桃 《蔬菜》2017,(2):16-20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利用黄瓜侧蔓扦插既可以增加繁殖系数,缩短育种进程,又可以利用扦插侧蔓进行枯萎病的抗性鉴定。选取健康植株的侧蔓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不同环境对黄瓜侧蔓基质扦插和水扦插的影响;用无菌水稀释黄瓜枯萎病病毒对黄瓜水插生根侧蔓进行接种鉴定。基质扦插试验结果表明:ABT生根粉溶液和萘乙酸溶液(NAA)均能促进黄瓜插穗生根,其中低浓度1mL/L的ABT生根粉溶液处理效果更好;河沙扦插生根率及最大根长均大于花泥扦插。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利用无菌水扦插苗的生根率与河沙扦插效果类似,但是无菌水扦插的新生根较细长。水扦插苗接种鉴定试验表明,侧枝存活的时间较枯萎病接种鉴定所需要时间长;同时抗、感品种在发病时间和镜检分生孢子在茎基部维管束中扩散速度的表现不同,初步表明利用侧蔓扦插苗可以进行黄瓜枯萎病抗性的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12.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穴盘育苗过程中幼苗抗枯萎病及壮苗的影响,以'博杰605'黄瓜品种为材料,在育苗基质中添加不同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菌Gm3-2孢子,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枯萎病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有效减少幼苗发病率.接种菌剂处理幼苗的PAL、POD和PPO等保护性酶皆高于未...  相似文献   

14.
黄瓜抗枯萎病筛选及有关问题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瓜的保护地和春季露地栽培中,枯萎病是一大病害,常年发病率为10~30%左右,严重时可达80~90%以上。“胚根接种法”为我国黄瓜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一条快速准确的途径,但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作者以“胚根接种法”为基础手段,进行了以下试验探讨:①黄瓜抗枯萎病人工筛选的实际效果;②黄瓜枯萎病菌种保存期限与致病力的关系;③黄瓜标准对照品种(长春密刺)种子不同来源与其抗病力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抗枯萎病人工筛选效果测定试验 黄瓜“济南对儿三’自交系 :(’‘)和 ‘津研一兵好自交系(64…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安全杀菌剂二氧化氯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防病机理,同时还研究了二氧化氯对黄瓜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土壤可有效的防治黄瓜枯萎病,二氧化氯浓度越高,防病效果越好。其防病机理为对土壤微生物及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在二氧化氯低浓度时直接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种子活力指数及芽质量均无抑制作用,但浓度过高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直接浸种处理对幼芽的抑制浓度高于种子催芽后再浸泡处理。先用二氧化氯处理土壤再播种,即使处理浓度达500 mg?L-1对黄瓜幼苗的生长也无不良作用,且该浓度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96.4%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哈密瓜枯萎病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比较了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苗期鉴定的4种接种方法和浸根法的不同浓度1×10~5、1×10~4、1×10~5、1×106、1×107孢子/ml的效果.以及杂交一代材料“85—26”的室内鉴定结果与疫区表现。结果表明:胚根法易出现于叶畸形(25.8%~47.2%)和烂籽(53.4%);灌根法潜育期长(16~18天);以浸根法最好,孢子培育法次之,潜育期一周,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浸根法最适浓度为1×10~5~1×10~6孢子/ml。“85—26”的疫区表现与室内鉴定相符。  相似文献   

18.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香蕉组培袋装苗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比较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浓度S40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生长.该拮抗菌发酵液可明显推迟组培袋装香蕉苗发病和死亡,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焦脱镁叶绿酸a(PPa)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cucumerinum)H46 5菌和‘长春密刺’黄瓜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PPa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经不同强度和时长光照的PPa对感枯萎病的黄瓜叶片的病斑面积,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的影响。结果表明:PPa对H46 5菌株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为2 g·L-1效果最佳。PPa具有光敏性,其经适当强度和时长的光照后喷施感染枯萎病的黄瓜叶片,可显著降低叶片感病程度与MDA含量,提升脯氨酸水平与抗氧化能力,维持活性氧平衡。上述结果表明,PPa具有很好的防治黄瓜枯萎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