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诱导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育成优质高产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 2号 ,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杂交组合的桑叶产量比对照组合塘 10×伦 10 9增加 11 1%,万蚕收茧量增加 6 4 %,万蚕茧层量增加7 8%,5 0kg桑产茧量增加 7 6 %,6 6 7m2 桑园产值增加 2 5 4 %。  相似文献   

2.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3.
桑瘿蚊自70年代在海阳县发生为害以来,面积逐渐蔓延扩大。全县共有4300亩成龄桑园,1988年受桑瘿袋为害面积达2700亩。被害桑园,中晚秋蚕期桑叶一般的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50%,造成收蚁时无适熟叶可采,产量、质量下降,收入大减,极大地影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种苗传染性桑树病害,在我国浙江、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为害,浙江省的湖州、嘉兴地区受害特别严重.发病面积约占全国桑园总面积的15%,桑树株发病率在20%~30%左右,发病严重的桑园可达到60%~80%,个别田块甚至高达90%以上.该病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产量大幅度减产,桑叶质量下降,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严重制约我国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害桑树芽和叶的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为害期长,造成的损失较大,直接影响蚕茧生产。据笔者对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20多hm2连片桑园近10年的调查得出,常年为害桑树芽叶和桑叶的害虫不下20种,而造成较大为害的主要有桑象虫、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叶甲类...  相似文献   

6.
杂交桑专用桑园全年草本栽培,经在山东省高密市5年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杂交桑全年草本栽培(根刈)简单易行:春、夏、秋3季蚕的壮蚕期,用镰根刈,实行全年条桑育。这种根刈法,较杂交桑普通收获法年增产桑叶14·5%,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38·18%;较选792桑园增产30·2%,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60·48%。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桑园野蚕成灾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蚕是夏秋季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幼虫食害桑叶,尤其喜食嫩叶,影响夏秋期小蚕用桑.为害严重时,整片桑园全部桑叶被吃殆尽,影响桑树正常生长.2003年在嘉兴市秀州区部分桑园发生了野蚕灾害.  相似文献   

8.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1):47-49
桑叶是蚕的唯一天然饲料 ,故养蚕单产及茧丝质量和亩桑收益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包含桑品种在内的培桑技术的进步 ,促进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的。以江油战旗、贯山两乡为例 ,1 987年的桑园面积约 3 0 0 0亩 ,主栽南一号和 60 71等品种 ,产茧 1 2 3t,亩产茧 41kg。 1 997年由于普及川 852良种 ,桑园面积近 2 3 0 0亩 ,产茧 1 79 4t,亩茧量 78kg。同比桑园面积减少 2 3 % ,产茧量却增加 46% ,亩茧量提高90 % ,其中 ,来自养蚕单产提高 1 4kg占3 8% ,桑品种增茧 2 3kg占 62 %。由此表明 ,桑树良种是支撑蚕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9.
海盐县是我省蚕茧主产区之一,全县有桑园3500hm2。近几年我县桑园害虫多发,桑叶损失大,给养蚕生产带来不少威胁。1虫害发生总体态势近几年桑园害虫发生面广、量大,种类多,为害重。主要害虫有桑尺蠖、桑螟、桑毛虫、野蚕、桑白毛虫、桑蓟马、天牛等。其中桑尺蠖等害虫在几年中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桑螟、螨类在一些年份暴发成灾。桑虱等害虫出现了突发性为害。桑粉虱、蜗牛等为害少,桑樱蚊没有为害。从发生量来看,近几年害虫属偏重发生。并且各种害虫发生世代重叠较严重,发生为害时间较20世纪90年代前要早一些。2常见害虫发生概况2.1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0.
桑里白粉病是砚山县平远镇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7月初开始少量发生,8月份大量发生,9月份以后表现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杂交桑品种桑园。桑树徒长、已封行中下部通风不良不透光、地势低凹积水、未采伐桑叶的桑园发病严重。根据平远镇的具体发病规律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桑园虫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多端,桑园抛荒失管日趋增多,桑园害虫发生面广、量大、种类多,为害严重。主要害虫有桑尺蠖、桑毛虫、桑象虫、野蚕、桑叶螨、桑蓟马、天牛等。从发生量看,这几年害虫属于偏重发生,并且各种害虫发生世代重叠较严重,发生为害时间提早,  相似文献   

12.
<正> 桑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桑树叶部害虫。桑蓟马在我场一年发生10代,从早春到入冬前均为害桑叶。早春桑芽一开叶就以成虫,若虫为害桑叶,被害轻者,叶背出现零星褐色小点,降低叶质,影响桑叶生长。被害重者,叶背出现无数褐色小凹点斑,桑叶失水,中下部叶片提前硬化,中上部嫩叶卷缩,叶质低劣,不能养蚕。1988、1989两年我场625亩桑园中有500亩被害,特别严重的有390亩。据  相似文献   

13.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桑黄化型萎缩病俗称"癃病",是由一种类菌原体引起的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桑树顶端叶片缩小变薄,叶色黄化,腋芽早发;发病后期叶片更加瘦小,侧枝丛生,形如扫帚.一般2~3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给蚕桑业带来毁灭性灾害.目前,宿豫区桑园桑黄化型萎缩病为害相当严重,全区3000hm2桑园发病面积近670hm2,一般株发病率在5%~20%,其中株发病率在30%以上的重病桑园有200hm2左右,个别田块经过多年累积,株枯死率达40%以上,严重阻碍蚕桑业效益提高,影响整个行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桑蟥(Rondotia meniciana Moore)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大多数蚕区桑园均有分布,以幼虫取食桑叶危害。调查北京房山地区的桑蟥1年发生2代,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以二化性居多。一化性桑蟥产有盖卵块越冬,二化性桑蟥产无盖卵。第1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2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造成夏秋季桑叶减产。田间桑树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4.7%;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为94.3%。在桑蟥幼虫发生盛期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用上述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微型昆虫桑蓟马在60年代是次要的桑叶害虫,但是从70年代初期,桑蓟马为害逐步加剧,70年代中期至今,在全市广大蚕区己上升为主要桑叶害虫即酿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凡受桑蓟马为害严重的桑园,夏秋蚕饲养就困难,蚕茧就不能丰收.所以近年来,把桑蓟马列入桑园主要害虫来防治.防治桑蓟马的阈值,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亩虫量最少在百万只以上.作为防治标准的起点如果桑蓟马亩虫量很少就进行防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 ,由于丝绸销路不畅 ,茧价起伏不定 ,时涨时落 ,致使全省不少县市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急剧减少 ,丝厂严重亏损 ,许多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动摇了江西蚕业的基础。近两年以来 ,蚕业形势有所好转 ,茧丝价格回升 ,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 ,桑园面积得到巩固 ,下滑趋势被有效遏止 ,但蚕桑生产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仍制约着我省蚕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 ,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1 蚕业形势的严峻性江西省从 1990年实施蚕桑工程以来 ,蚕桑生产发展很快 ,至 1994年曾经发展到 330 0 0hm2 ,产茧175 0 0t的好成绩 ,但进入 1995年底 ,形势急转直下 ,许多县出现了桑园荒芜和毁桑现象 ,个别县乡桑园面积所剩无几。如万安县 1994年桑园面积 4 5 2 .2hm2 ,之后几年毁桑 2 37hm2 ,占全县桑园面积的一半以上 ,今年仅存 2 2 5 .2hm2 ,其中还有不少是荒芜的 ,留桑不养蚕的桑园还占去不少。 2 0 0 0年 ,虽然茧丝价格回升 ,各地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并未使蚕桑生产的现状根本改观 ,全省蚕种饲养量没有根本性增长 ,丝厂原料茧仍十分匮乏 ,这些都...  相似文献   

18.
1、做好桑园的施肥工作,每667m^2桑园施人畜肥不少于2000kg,或其它农家有机肥;2、捕杀桑尺蠖等越冬害虫;3、杂交桑离地30cm剪伐(留3~4个芽苞);4、完成新扩更新桑园栽植;5、杂交桑零下5℃时注意防御冻害。  相似文献   

19.
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对桑尺蠖防治效果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桑尺蠖既为害桑芽 ,又为害桑叶 ,近年来在不少蚕区暴发成灾。生产上多采用有机磷类农药防治 ,但害虫对该类药剂已产生抗药性 ,如50 %辛硫磷乳油过去 4 0 0 0倍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现在 10 0 0倍防效仍很差[1] 。另一方面 ,即使象辛硫磷、敌敌畏等通常被认为残毒期较短的农药 ,在生产中也会造成污染危害 ,引起大面积家蚕中毒。针对目前桑树害虫对有机磷类农药已产生抗药性、农药污染危害日益严重以及缺少桑园专用杀虫药剂等问题 ,我们研究出对桑尺蠖防效好 ,对家蚕残毒期适中 ,能阻止抗药性发展的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粉剂。 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20.
李班峰 《蚕桑通报》1999,30(4):56-56,
桑疫病又称烂头病,桑细菌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杭嘉湖蚕区均有发生,环太湖一带桑园;由于地势低洼,招风多湿,易发本病。本病为害桑树的新梢及嫩叶,使叶片出现褐斑,腐烂或卷缩,顶芽枯萎,新梢变黑,枝条细短,叶片较小,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根据发病症状不同,桑疫病分为黑枯型和缩叶型2种。黑枯型表现为明显的新梢变黑,烂头症状,病株有棕褐色点线状病斑,春夏均有发病,秋期7,8月份尤为严重。缩叶型,多在春期发生,叶片向后卷缩,后期穿孔,枝条多为裂口状病斑。本所桑园地处施家桥三工区,濒临公路,背靠荒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