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猪伪狂犬病是猪群多种传染病的原发性疾病之一。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一般都有着它的共同参与和危害。前两年殃及大江南北的猪高热综合征。它更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本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相关资料表明。我国50%左右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呈阳性,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也许会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本病。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多与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混合感染。另外,本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相关资料表明,我国50%左右的规模化养猪场伪狂犬野毒呈阳性,中、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更严重。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本病,已是饲养者和专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湖北畜牧兽医》2008,(5):37-38
2007年入冬以来,病毒性腹泻病在全国部分省区普遍流行,给许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冬春季节,往往是猪病毒性腹泻病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猪群多种传染病的原发性疾病之一,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一般都有着共同参与和危害.另外,该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猪场一旦感染该病,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现象.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常出现返情而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20%~30%,病死率为10%~20%.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相关资料表明,我国50%左右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呈阳性,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该病,已是养猪人士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目前该病分布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养猪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识.该病自1980年代后期逐渐在我国猪群,特别是规模化猪场中流行.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我国各地兽医研究人员在发生伪狂犬病后均采用了各种防制措施,但因各地生产实际不同,一直缺乏统一有效、操作性强的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黔江区的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问卷调查、采集病料并做病原学检测;对规模化猪场病疫分布状态,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猪群疫病进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Ⅱ型病、猪伪狂犬病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猪细小病毒病感染具有普遍性。猪的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的约占25%左右,母猪产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子约占母猪群的20%左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危害养猪业的首要敌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相继报道过本病,猪群平均阳性率20%以上。近年来,众多规模化猪场逐渐提出了猪场小环境净化的目标,国内某些地区的规模猪场已经实现了猪群伪狂犬的野毒阴性状态。特别是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有关目标和要求,推动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相继报道过本病,猪群平均阳性率20%以上。近年来,众多规模化猪场逐渐提出了猪场小环境净化的目标,国内某些地区的规模猪场已经实现了猪群伪狂犬的野毒阴性状态。特别是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有关目标和要求,推动规模化养殖场  相似文献   

8.
当前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发生比较频繁,使猪群的死亡率骤然增加,给养猪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笔者对某规模化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的育成猪进行了诊断和防治,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近年来养猪行业的迅速发展,猪场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新的特点。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猪群的呼吸道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猪群的应激性反应、中毒性疾病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周边规模化猪场流行病特点的进行介绍,希望为当地养殖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海利生物"规模化猪场CPMA核心免疫工程"的理论与意义海利生物"规模化猪场CPMA核心免疫工程"是针对三大猪群(后备种猪、生产种猪和仔猪)的六大核心疾病(CSF、PRRS、PCV2、PR、MH和AR)的严密免疫方案,为控制不同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提供科学的综合性免疫方案和防控体系,旨在源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生猪流通的日益频繁,猪伪狂犬病逐渐成为我国猪群重要的威胁性疾病,据对2014年全国12个省市规模化猪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有超过50%的规模化猪场为猪伪狂犬野毒阳性,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更为严重。对种猪场开展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将明显改善猪场种群的繁殖表现,降低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危害,显著提升猪场的生产效益和品牌效应。通过实施综合措施,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给许多规模化猪场以及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本病是一种比较老的传染病,但是,近年来猪场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是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已经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病原复杂多变,不同的猪场病因可能完全不同,从而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年的研究表明,该病因可能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自1947年首次报道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以来,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相继报道过本病,猪群平均阳性率20%以上。近年来,众多规模化猪场逐渐提出了猪场小环境净化的目标,国内某些地区的规模猪场已经实现了猪群伪狂犬的野毒阴性状态。特别是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6.
实行高度集约化生产的规模化猪场,以圆环病毒(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为主体的综合致病因素,对猪群的健康状况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创造猪场内外环境和谐,严格的消毒工作,净化免疫抑制性疾病,良好的营养水平及精明的生产管理,采取微生态等保健措施和严格的预防接种,整体提高猪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给许多规模化猪场以及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本病是一种比较老的传染病,但是,近年来猪场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该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母猪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本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于养猪业发达国家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空前的"流产风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猪群发生严重免疫抑制,导致猪瘟、猪伪狂犬病等防控困难,同时继发感染病毒性与细菌性疾病,死亡率高,现已成为困扰我国规模化猪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其发病对猪场的危害十分严重,能够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猪场一旦发生本病,就很难被清除,导致养殖场长期受到病原的威胁。本文总结了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性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措施,并提出了猪群分区和科学免疫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万遂如 《养猪》2011,(6):105-110
目前,规模化猪场细菌病常年不断发生,特别是猪群中发生各种病毒病时,往往会出现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当前猪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病原体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