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收治的胃肠炎病牛随机分为4组,用盐酸环丙沙星分别按口服、瓣胃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经瓣胃注射方法投药对牛胃肠炎治愈效果好,对病牛瘤胃纤毛虫数量、活力影响小,而且有效克服了其他给药途径引起的弊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牛胃肠炎应用盐酸环丙沙星在不同给药方法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采用盐酸环丙沙星治疗的180头胃肠炎病牛,根据给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比较三组病牛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给药组病牛首次给药治愈率为38.33%,肌肉注射组病牛为41.67%,瓣胃注射组病牛为78.33%,瓣胃注射首次治愈率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结论:瓣胃注射盐酸环丙沙星治疗牛胃肠炎,可直接抑制病牛胃纤毛虫的生长和活性,抗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应用盐酸环丙沙星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牛肠胃炎的不同的治疗效果,于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了210头患胃肠炎的病牛,应用盐酸环丙沙星药进行治疗,该文运用了3组给药方法,通过对比得出3组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3组给药方式为口服、瓣胃注射、肌肉注射。瓣胃注射给药的病牛治愈率是95.71%,口服给药方式的病牛治愈率为61.42%,肌肉注射治疗病牛的给药方式治愈率为72.85%,首次运用瓣胃注射方式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P<0.05)。运用瓣胃注射方式治疗患肠胃病的病牛,具有显著的效果,可直接医治病牛肠胃内纤毛虫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改善患肠胃炎的病牛,易被兽医应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牛胃肠炎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盐酸环丙沙星不同给药途径对牛胃肠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本文收集了95头患有牛胃肠炎疾病的病牛,随机将其分成3组,并分别通过肌肉注射、瓣胃注射以及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其最佳治疗方法,为相关学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胡燕 《当代畜牧》2012,(1):27-28
①目的:观察盐酸环丙沙星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牛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胃肠道炎症的病牛145头,随机将其分为3组,并对其使用盐酸环丙沙星药物给予治疗,其中A组49头使用瓣胃注射方法治疗,B组48头使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治疗,C组48头使用口服的方法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患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②结果:A组使用瓣胃注射治疗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去除炎症,而又对胃纤毛虫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最小,其治愈的有41头,占83.7%;有效的有6头,占12.2%;无效的有2头占4.1%。B组治愈的有23头,占47.9%;有效的有14头,占29.2%;无效的有11头,占22.9%。C组治愈的有24头,占50%;有效的有14头,占29.2%;无效的有10头,占20.8%。3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结论:对患胃肠炎的病牛给予盐酸环丙沙星,以瓣胃注射的方法给予治疗其效果显著,见效快,对病牛的胃纤毛虫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胃肠炎是指皱胃和肠道粘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的炎性疾病。临床上表现形式为体温升高、腹痛、腹泻、脱水、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等。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胃肠炎是牛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发展快,病死率较高,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如医治不及时,往往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通过肌肉注射、口服、经瓣胃注射三种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治疗效果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安全合理的给药方法,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  相似文献   

8.
马忆新 《兽医导刊》2020,(8):147-147
目的:探究中、西兽医结合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某养殖场52头牛瘤胃臌气病牛作为实验牛,进行实验分组治疗。对照组病牛26头,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病牛26头,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病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牛总治疗疗效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牛治疗效果80.8%(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病牛复发率7.7%,对照组病牛复发率38.5%,两组数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有防止复发之效,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治疗牛病时,常用到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即借用注射器把药物投入病牛机体的给药方法.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射法,另外还有皮内注射,胸腔注射,腹腔注射,气管、瓣胃以及眼球结膜等部位注射.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特定的方法进行注射.1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变态反应试验,如牛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注射部位一般在颈部上1/3处或尾根两侧的皮肤皱襞处。采用1ml注射器,小号或专用皮内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瓣胃阻塞的主要形成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8头牛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牛均存在瓣胃阻塞。结果:饲料选择及搭配不当、应激反应等均为牛瓣胃阻塞形成原因;临床上主要根据病牛症状、瓣胃穿刺进行诊断;病牛的治愈率为82.14%。结论:正确认识牛瓣胃阻塞的发病原因,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提高牛瓣胃阻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牛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只有皱胃具有消化腺,而瘤胃等其他胃没有胃腺,依靠胃液中的微生物对食物进行发酵,分解草料中的成分,降解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瘤胃体积占复胃的85%[1],瘤胃中的瘤胃液富含细菌和纤毛虫(统称瘤胃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体积约占瘤胃液10%。其中细菌、纤毛虫各占50%[1]。纤毛虫和细菌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实验证明,纤毛虫的生长繁殖有赖于瘤胃细菌。另一方面,纤毛虫也具有刺激细菌繁殖的作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前胃灵"散剂对奶牛投药后的比试验观察,探明"前胃灵"散剂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法250g/200kg.bw,1次/d,口服,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2h、给药后4h进行检测奶牛瘤胃液的pH值,纤毛虫的活力及纤毛虫的数量。结论"前胃灵"散剂能调整瘤胃液的pH值,中和瘤胃内的酸性产物,使瘤胃液的pH值恢复到健康水平,pH值在7.3-7.4的水平。"前胃灵"散剂能提高瘤胃纤毛虫的活力,明显增加了纤毛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中药兽医治疗牛瘤胃臌气的方法和效果,随机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站诊疗的20例牛瘤胃臌气的患病牛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牛的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及治疗效果,对照组病牛治疗效果80%,观察组病牛治疗效果为100%,结果表明中医兽医治疗牛瘤胃臌气的治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1 适应症 牛严重的瘤胃积食,经保守疗法无效;误食有毒饲料、饲草,且尚在瘤胃中滞留,手术取出毒物并进行冲洗:创伤性网胃炎或创伤性心包炎,进行瘤胃切开取异物;瓣胃梗塞、皱胃积食,可做瘤胃切开及胃冲洗术进行治疗;前胃炎、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的病牛,经保守治疗不能奏效者,可选用手术治疗;网瓣胃孔角质爪状乳头异常生长者,可经瘤胃切开拔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甘肃某农业服务中心收治的14头牛瘤胃臌气病牛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头,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进行中西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对比,实验组均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中有1头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85.7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上对比,实验组有1头病牛发生全身出汗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有1头病牛发生呼吸困难,2头出现发热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可以显著提升治疗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进而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食道阻塞多因牛吞食较大的块状饲料,如马铃薯、萝卜、玉米棒等引起。食道阻塞一般在采食中突然发生,发病牛会停止采食,表现不安,并有吞咽动作。多数病牛可在食道部摸到阻塞物,有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口腔流出粘液和发生瘤胃臌气。治疗:2%静松灵注射液0-2~0-6mg/kg肌肉注射,对瘤胃膨气严重的病牛进行放气。用静松灵进行食道阻塞治疗,不伤患牛,只须注射一次,通过松弛肌肉达到解除异物阻塞的目的。对较重的病例,可瘤胃放气后再肌肉注射抗菌消炎药物静松灵注射液治牛食道阻塞$山东省栖霞市观里镇兽医站!265314@田守云@潘…  相似文献   

17.
皱胃积食是牛等反刍动物常发的一种疾病,一些病例常因保守疗法无效而采取手术掏空瘤胃并冲洗而得以治疗。但在治疗前后患牛瘤胃内容物中pH值及纤毛虫数量的改变规律,以及pH值与纤毛虫数量的关系少有报道。笔者采用手术治疗的5例病例,一般在手术后36~48h开始出现食欲、反刍并进行采食(未进行纤毛虫接种)。在不同时期对病牛进行pH值与纤毛虫数量的测定,旨在为皱胃积食疾病的发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养殖场接受治疗的牛瘤胃臌气病牛共76例,病牛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4.2%,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产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究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效果。随机抽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患有牛瘤胃臌气并接受治疗的45头病牛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中西药结合观察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对比3组病牛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单一西药治疗或单一中药治疗(P0.05)。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病牛的治疗效果,减少病牛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Praziquantel)是当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最理想的化合物.临床治疗不仅无毒副作用,而且疗程短、疗效好.我们在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吡喹酮肌肉注射、口服以及重瓣胃注射等不同剂量、剂型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病样选择: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粪便淘洗沉淀孵化法,从太湖农场农户耕牛2226头中普查,又经复查出阳性病牛500头作为治疗对象.(二)分组:治疗分为四组.①肌注组:1988年在太湖农场新风分场岳台队,采用7.5%吡喹酮注射治疗病牛30头.②口服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井泉队,采用口服吡喹酮(30mg/kg)治疗病牛30头.③口服I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四个分场32个生产队,采用口服吡喹酮(25mg/kg)治疗病牛410头.④重瓣胃注射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孙台队,采用吡喹酮(25mg/kg)重瓣胃注射治疗病牛3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